第151章
作者:白胜雪    更新:2021-12-07 12:23
  对于文天祥地前倨后恭,关汉卿本有不满,但是文天祥能坦率的向自己道歉,却立即又把文天祥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完全翻了个个。因为这样反倒显得文天祥坦率,显得他大度,这可比那些伪君子什么的要好多了。
  文天祥还没来得及澄清一下《正气歌》的事情,没想关汉卿第一句话就是“王师已经回来,目前江南一代已经重新插上了大宋地旌旗。”
  没有任何征兆地,文天祥愣住了,接着,两行浊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接着,文天祥毫不意外的嚎啕大哭了起来!
  第四十七章 陈述时局
  关汉卿的眼圈也红了,他当然知道,这个已经在暗无天日的斗室了蜗居了将近六年的大宋丞相,这个六年来始终不屈不挠,浩气冲霄的汉子,这个已经在天下士人百姓中取得了无上荣耀的男人,此时此刻的心情该是有多么的激荡,他也知道,每一个心中还有一点点良知还有一点点忠贞的人,听见宋军重现大陆的时候,又是多么的激动与欣喜。
  无论中国人怎么喜欢内斗,无论子孙出现过多少败类,可是,真正到了异族入侵亡国灭种之难逼近时,炎黄子孙的腰杆永远是硬的,他们的血永远是热的,就算被马刀所迫被强权所逼,就算他们被逼着剃发易服,就算他们受尽了屈辱和压迫,依然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和邪恶势力斗争,尽管敌人会越来越强,可是正统的力量是打不垮砸不烂的,是征服不了的。
  虽然雪山草原的异族可能更勇悍,虽然野蛮人可能比文明人更加擅长破坏和摧残,虽然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核心的大陆文明有着千般万般不是,可是至少,有了大陆文明,有了土地对民族的向心力,我们民族是永远不会被征服的,任何想要企图撼动民族的异族,终究会被同化被消灭,五千年来没有一个例外!
  甚久,文天祥终于平静下来,他已经掩饰不住自己的激动之情了,“汉卿。快,快给我说说,那江南之地不是白莲教占领么。还有,陛下不是一直蛰居流求么,怎地,如今是借了番兵还是如何?”
  可是还没等关汉卿说话,文天祥却又微微皱起眉头,喃喃道:“如果借了番兵也不是不行,不过陛下可不能做石敬塘第二啊。”
  关汉卿见文天祥就像老妪一般絮絮叨叨,嘴角都有些哆嗦。从心底而出的,却是一股子辛酸,这是身体长时间营养不足运动不畅。加上心情郁结造成的身子虚弱啊,可以想象这么多年来文天祥过地是什么样的日子!关汉卿好容易等文天祥再次安静下来,才沉声道:“文丞相,陛下没有借番兵,外面消息说陛下不单占了台岛,还大力向南洋发展,如今已经有百姓数百万,大军三十万,至于台湾之富庶更是冠绝天下,此次趁白莲内讧之机。陛下亲率大军出奇兵奇袭金陵,直捣腹心,因此江南一战而定,随即陛下再次传檄天下,目前西线已经派枢密使张世杰镇守襄阳。至于江陵,武昌,安庆等名城大邑,皆有勇将重兵驻守,而陛下亲自镇守金陵。不日将南向收复临安行在。一平江南,指日可待。”
  “好啊。好……”文天祥已经有些语无伦次了,几年前,文天祥兵败被俘时,已经是山河破碎,大势已去,甚至皇帝大臣们已经只能坐船飘海,而在自己身陷囹圄的几年里,小皇帝居然卧薪尝胆,重新又打下了大大的基业,目前居然以海岛为根基,重新占据了大片富庶之地,这等成就,怎能不让人欣喜若狂?
  “我大宋能有中兴气象,全是陛下一己之功啊,如今陛下虽然不到二十,却是早已亲政,而且台岛诸多措施,皆是出自陛下一己之手,无论练兵外贸内政建设科考民生,可以说陛下之才,那是自炎黄起都少有的啊。””汉卿,陛下……陛下他是……他冲龄践祚,如今可还没有到加冠的年纪啊……”文天祥的神色有些许疑惑,不过更多的自然是满脸地幸福!哪一个忠臣不会为有了明君而幸福呢?
  “先生,陛下……已经抢冠了。”关汉卿也是一脸崇敬的补充道,“事实上从山转移到台岛,就是陛下的主张,彼时元军势大,而大陆上已经没有足够回旋之地,陛下但想取一休养生息之地,也甚是艰难,无奈之下,为了暂避敌锋又不远离中原,只能是台湾了。”
  “恩,流求……不,台湾,这是陛下取得名字吧,果然不错。”文天祥点点头,“只是那台湾之地,我倒也是听过,就算算上南洋之地,又如何支撑地起三十万大军诺大的开销呢?光是耗费资财,怕就不是一笔小数目吧。”
  文天祥不愧是当过宰相的人,很快就抓住了主要矛盾,直接问道了问题的实质上来。
  而关汉卿虽然乃是伶人,却也一点没有惊慌,他微微一笑,徐徐说道:“文丞相果然好眼力,不错,那是因为陛下治政,但以务实文本,以民生国计为先,且针对士农工商也是一视同仁,各尽其才,各取其用,而不加偏私,文丞相可知,如今但是南洋贸易一向,国库一年进账就不下千万两白银!是十足的白银!但是盛世,又有几个能达到这样的水准?如今的台南,也就是陛下的行在,有人口六十万,那是商旅云集,物富民丰,比起当年的汴京来也是丝毫不逊色啊,而且如今台岛之繁华,胜过江左,在台岛之上,贫贱者的生活也远较大陆百姓富足,尤其是陛下更有一项足以名垂千古地德政啊,如今台岛之上的孩子,每个人都有机会读书啊,朝廷出钱出人,可以说,现在到了八岁的孩子,没有哪个不识字的!”
  文天祥听了,有些沉默,确实,他被震住了,每个孩子都识字,作为读书人翘楚的他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读书,一个多么简单,多么正常,多么天经地义地事情,可是,就是因为穷,就是因为歧视,就是因为某些人的别有用心,居然还有那么多人无法读书,可是,如今他的皇帝,却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何等的大功,何等地伟业?想到这里,文天祥陷入了沉思。而关汉卿也是满脸微笑地看着他,看着忠志感天,浩气长存的英雄。
  缄默片刻地文天祥突然淡淡说道:“某多谢汉卿为我解惑,告知以当世之事,不过,却还尚有一事不明,还望汉卿赐教,汉卿本是豁达之人,若余有不雅之言,当不会有恚吧。”
  见文天祥语气突然有些不对,和方才完全判若两人,看着他的眼神有些怀疑,有些不信任,甚至还微微有些敌意!
  抽到了曼联,大……
  第四十八章 正气歌
  关汉卿心中存疑,面上却是淡淡说道:“先生何必如此拘谨,汉卿但一俗人耳,有何不可言者。”
  文天祥听了,点点头,道:“既如此,敢问汉卿既然身在勾栏之中,纵然消息灵通,我皇诸多机密之事,你却如何得之?今日你来找我,却是有何企图?”那关汉卿虽然才高八斗,可是毕竟是伶人,论起来算是贱民,而文天祥虽然也是南人,在四等人制里是最低的一等,可是毕竟是士大夫出身,按照华夏正统来说,正是最高等级和最低等级的人,现在文天祥这般说话,已经是十分不给关汉卿面子了。
  说道这里,文天祥已经是一脸厉色,果然是昔日当过丞相的人,虽然被囚多年,可是如今抖起威风来依然不减当年。
  没想到关汉卿并没有露出丝毫惊慌之色,甚至连一丝一毫的被鄙视而生的恼怒都没有,只是淡淡说道:“文丞相却是以为,汉卿此来为何呢?”
  “这……”文天祥一时语塞,旋即说道:“天下人莫不以求名求利为本,你此来无非求名得利,只是不知如今鄙人一介囚徒,却是有何可堪?至于其他……”
  文天祥虽然没有说出来,可是面上的鄙夷之色却是已经很明显了,很明显,他是猜忌关汉卿了。在他看来,关汉卿这样的伶人,是不可能得知如此详细充足地南方情报的。说到底,他是认为关汉卿不过又是一种改头换面的说客罢了,这样的人几年来他已经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如今又看见一个,连生气都免了,只是有几分惋惜,毕竟,那关汉卿的小曲写的确实不错,算是一个有才的人了。
  只是。古往今来当汉奸叛徒的,又有哪个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呢?汪兆铭能写出“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颈成一块。不负少年头”这样壮丽的诗篇,可是谁又能想到,一贯主战地他,最后却跑到了日本人的怀里呢?
  只是,听了这话,关汉卿也不反驳,回头看了一眼,见确实无人注意,便压低声音说道:“文天祥,听诏。”
  “什么?你……”文天祥指着关汉卿。满脸地不可置信。在他看来对方简直已经病得不轻了。
  “此物,文大人该是认得吧。”关汉卿的手虽然只是一晃,可是文天祥已经分明地看清了那手中的物事,一时激动,便要下拜。
  “奉谕。非常时期通变行权,文大人不必多礼。”关汉卿赶紧出言,拦住了下拜的文天祥,接着说道:“汉卿乃是朝廷在大都的人,身份与任务。文相恕汉卿不便透露。方才信物已出,文相该信得过汉卿了吧。”
  “信得过。当然信得过,汉卿,我错怪你了,你……你且莫怪……“语无伦次的文天祥直到关汉卿点头表示不介意,才喃喃说道:“文天祥……文天祥等这一天已经五年了,五年了啊……”激动的难以自持的文天祥又开始流泪,又害得关汉卿好一阵安慰。
  直到关汉卿说还要先听皇帝的密旨,才让文天祥抹干了眼泪,重新平静下来,关汉卿点点头,“谕曰:文卿天祥,朕自冲龄践祚以来,深赖卿并陆相,张枢密及群臣辅佐,内外一心,士卒用命,百姓支持,方维系国祚不坠,宗庙尚存,五年前卿为鞑奴所执,数年来忠心耿耿,碧血丹心,此中之意,朕实知之,卿之长存豪气,凛然大义,朝廷上下,无所不知,尤卿之《正气歌》,朕已读之,甚为慨怀,单此一篇,卿已足可流芳百世,朕已着人将卿此文传遍天下,使天下士民百姓,皆知卿之高义,如此,则天下百姓必然感怀而奋身,用命而竭诚,若如是,我大宋何愁不兴,现朕已亲提大军三十万,光复江南旧土,旌旗所至,望风披靡,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待朕光复中土,驱逐鞑虏之日,卿之功绩,便是绘图凌烟,亦不足以表之,惟愿卿谨守苏武之义,有始有终,朕,不日当着人营救于卿,此中之意,卿且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