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作者:白胜雪 更新:2021-12-07 12:22
而如果连钱能熙这样的武将都明白了交子的奥秘,怕是能看透的高人就不少了。这可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话说回来,这玩意其实也没啥奥妙,只是因为想不到,一旦点破,还真不值几个钱,可是,恰恰如爱迪生所说,百分之一的灵感可远远比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重要,萧统之所以能避免了赵昺跳海的命运,也就是因为自己能多想那么一点点。
“交子不能滥发,此事休要再提,没有朕的手诏和玉玺,决不许发现交子和可以兑换金银铜的纸币。”萧统冷冷说道,毕竟货币发行这东西,必须得劳劳攥在自己手里,不能假手他人。
“是。”群臣见皇帝发怒,只得称是,不过,倒不是群臣现在还像在船上时那么安份,而是他们似乎还没有人意识到其中的玄机,因此也就没人站出来“慷慨力争”。不然,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小小的“犯颜直谏”算什么?
萧统见钱能熙脸色发灰,知道该给个甜枣了,毕竟钱能熙也是一方军头,不能打压太过,因此道:“若甫,其实你,还有你们其他人的心思,朕都是知道的,朕知道你们急于恢复,讨伐鞑子,可是事缓则圆,那交子之事,乃是不得已而为之,确实不能草率,你要体会朕的苦心。”
皇帝亲口抚慰,钱能熙自然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连表忠贞,至于其中有多少,那就不知道了。
看见刘子厚还出神的看着自己涂抹乱画的图纸发愣,萧统也得算算账,以便心中有数,因问道:“刘子厚,你看朕设计的火绳枪,造一个需费钱几何?”
“啊,陛下……”刘子厚终于从图纸里回过神来,到底是专家啊,刘子厚掰着指头算了一会,就道:“精算的话,微臣暂时没有谱,不过根据陛下画的尺寸,铜管,药室,火药,引线,木柄,呃,三百五十贯乃是最少。”
“什么?”
“这么贵!”
“陛下,岁入困难,陛下三思,请暂缓此议。”
很快,听见这有些离谱的造价,马上就有人以“靡费太多”为理由,要求暂缓,不过,萧统却直接说道:“火绳枪是一定要造的,朕意已决!”
皇帝表态,加上武将们还是很期待的,因此虽有异议,也还是通过了。
“刘子厚,若是朕让你流水线作业,可否把造价压下几许?”萧统马上问道。
“呃,微臣愚鲁,敢问陛下何为流水线作业?”刘子厚摸摸脑袋,不好意思地问道。
萧统暗骂自己一声,接着说道:“你们平素造枪,可是一个人完成材料加工,制造各个部件,然后组装?”
“陛下英明,正是此理。”
“那以后,朕让你们各个部件分别专人制作,唔,譬如陆相造前管,刘子厚你造药室,若甫你造木柄,等等,然后柳风你在那儿,你负责组装,你看,你们都战成一条线,陆相做好的前管就传到刘子厚你那去,然后依次类推,这样,每个人只造一样东西,大小尺寸上就好很多,而且最重要的是节省时间啊。”萧统指着战成一排的群臣,顺便就拿他们现身说法了。
刘子厚嘴里嘟囔着,看起来又在算,少顷,他惊喜道:“陛下英明,若如此,单是节省的人工,就能压到三百贯左右。”
“既如此,朕意已决,由高雄令兼军械司郎中杨肇为总监造,刘子厚为督造,办理生产火绳枪一事,军械司,户部,工部三部并御史台,务必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说完,在群臣们应诺声中,萧统心中还在嘀咕:妈妈的,三百贯可是能在台南小老百姓半年的饭钱呢,这下子老子又得穷了,看来得关照马南宝赶紧挖矿了。
第九十一章 开科取士(1)
直到把事情都安排完,萧统才想起来,似乎现在为止,连一个火绳枪的样品都还没做出来呢,可以说大规模生产这事情八字还没见撇呢,可是,这对于那些军头们来说,那可是真正看得见的利益啊,反正宋朝的武将并不真正负责军饷和武器的开销,因此都异常热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萧统却直接了当的把火绳枪的实验和首期装备给了属于自己的宁远军和忠勇军,好东西当然得自己留着,没什么好商量的。
范钱二人当然不愿就此干休,而张世英摆明了也想要,萧统则打起了太极,嘴上自然应承,反正东西目前还没造出来,等出货了,再分配也不迟。
至于刘子厚,萧统知道他目前已经成了焦点人物,今后怕是要面对方方面面的拉拢和诱惑,因此已经决定,要在适当的时候和他单独谈谈,眼下,还是让他下去,根据现有图纸和技术,先尝试下能造出些什么来,然后再考虑大生产,为此,萧统还专门给了刘子厚专折奏事之权。
而这事情说完,已经将近正午,萧统说实在的也乏了,虽然他的心智依然是成年人的,可是毕竟身子还是不到十岁的娃,那肌体的疲劳是没法子的事情,而见小皇帝已经开始打哈欠,自然大臣们也知道,小皇帝已经累了,不爽了。
可是,这时候,还是有人要站出来,因为,这说的也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礼部侍郎江中原出班道:“启奏陛下,如今朝廷驻烨台湾,遥控东南,正是百废待兴之举,当此急迫之时,正需聚天下英才为陛下所有,今台湾岛上已有百万之众,读书人不下一万,正是陛下开科取士之时,一则显我朝蒸蒸日上之气势,二则彰陛下广纳英才之诚心,三则振百姓耕读为业之仏诚,四则明陛下文武兼济之德行,微臣恳请陛下,于今年开科举,纳英才,以为国家社稷纳英才。”
科举?萧统身为后世之人,对这名字实在太熟悉了,在某些集团的恶意丑化下,封建时代的一切弊端,黑暗,腐朽全被泼到了科举身上,什么禁锢思想了,什么刻板陈规了,什么选上的全是只会死读书的笨蛋了,还恶毒的编造出很多讽刺科举的故事来,可是,到头来,那些鼓吹要为人民服务,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家伙们,搞得却是比科举更加落后更加黑暗更加腐朽更加无耻的家天下!人怎可以无耻卑劣到这个地步?
萧统一直认为,废除科举弊大于利,这就好比因为洗澡水脏,却把澡盆里的婴儿倒掉。从文官选拔制度和体系来说,基本没有比科举更公正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了,而宋朝的科举,由于不考八股,因此更加的开明与多元,可以说,能通过宋朝的科举而且不是作弊的人,一定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能力和学识上能够达标的,至于其操守和品行,那另当别论,但是,有了“弥封”之法,至少在理论上,能够确保其公正性,能够让没有背景没有家世的草根精英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中枢,从而不断的壮大统治阶层的基础,“引入活水”的道理,连千年前的封建统治者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那些伟大光明正确的家伙们,却居然“还是自己家的孩子放心”,不知道是因为基因劣等而不明白呢,还是藐视群众力量而不在乎呢?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至于其他,如「九经」,「五经」,「通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诸科,在进士科之外,也就是明经科人数不少。
不过,宋朝的考试科目,却变了再变,其中当然王荆公起的作用不小,而导致北宋灭亡的党争,自然绝对不会放过科举这个主战场,而文豪苏轼和王安石对掐的一个主战场就是科举,几经存废争执,最终赵构定案,以后依然是“诗赋与经义并用之制”。
对于开科取士,萧统虽然疲惫,也知道这是大事,且迁台时就已经定下来,今年要搞,如今礼部说话了,萧统自然无不允之理。
“子迁所言甚是,深合朕心,不知礼部如今可曾拿出个章程来?”萧统倒是好好褒奖了一番江中原,无他,那礼部尚书徐宗仁如今因病在家歇着,礼部事宜基本就是这江中原说了算,且陆秀夫对江中原也甚是欣赏,而和徐宗仁……似乎有些不对路,因此萧统自然也得大力栽培这江侍郎。
只是让萧统有点郁闷的是,这宋朝美男子怎么这么多呢?这江中原也是和自己讨厌的苏醒那样,一表人才风度翩翩,让萧统好不嫉妒,而李福呈上来的江中原关于此事的奏章,且不说内容,单是那一手飘逸的蝇头小楷,就足够让写的狗爬字的萧统郁闷不已……
.....................................................
我真认为,作为穿越众,要是言皆法圣贤,行皆合常理,且对于文明时代的技术,参数,工艺都了若指掌,那才扯淡呢。有些东西不会,有些东西不知道才符合逻辑,不是吗?如果主角去了就拿出一份精确标注的图纸,说把这玩意造出来,然后全程指导工艺,这不玩犊子么?而发烧友过去的话,正常的就是大方向对,细节谬误多,这才正常嘛。
小小为自己开脱一番,嘿嘿。
第九十二章 开科取士(2)
江中原的意思很明确,鉴于地狭民少,因此就只举行两轮考试,当然最后一轮乃是殿试,需要小皇帝亲自主持,并且事后还得点出三甲。
而考试科目,则由于时间紧迫,仅考进士和明经,同时仿太祖故制,考一策,二论,三诗赋,四帖经,分场考试,次第定去留,故策论最重。
话说回来,这玩意其实也没啥奥妙,只是因为想不到,一旦点破,还真不值几个钱,可是,恰恰如爱迪生所说,百分之一的灵感可远远比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重要,萧统之所以能避免了赵昺跳海的命运,也就是因为自己能多想那么一点点。
“交子不能滥发,此事休要再提,没有朕的手诏和玉玺,决不许发现交子和可以兑换金银铜的纸币。”萧统冷冷说道,毕竟货币发行这东西,必须得劳劳攥在自己手里,不能假手他人。
“是。”群臣见皇帝发怒,只得称是,不过,倒不是群臣现在还像在船上时那么安份,而是他们似乎还没有人意识到其中的玄机,因此也就没人站出来“慷慨力争”。不然,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小小的“犯颜直谏”算什么?
萧统见钱能熙脸色发灰,知道该给个甜枣了,毕竟钱能熙也是一方军头,不能打压太过,因此道:“若甫,其实你,还有你们其他人的心思,朕都是知道的,朕知道你们急于恢复,讨伐鞑子,可是事缓则圆,那交子之事,乃是不得已而为之,确实不能草率,你要体会朕的苦心。”
皇帝亲口抚慰,钱能熙自然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连表忠贞,至于其中有多少,那就不知道了。
看见刘子厚还出神的看着自己涂抹乱画的图纸发愣,萧统也得算算账,以便心中有数,因问道:“刘子厚,你看朕设计的火绳枪,造一个需费钱几何?”
“啊,陛下……”刘子厚终于从图纸里回过神来,到底是专家啊,刘子厚掰着指头算了一会,就道:“精算的话,微臣暂时没有谱,不过根据陛下画的尺寸,铜管,药室,火药,引线,木柄,呃,三百五十贯乃是最少。”
“什么?”
“这么贵!”
“陛下,岁入困难,陛下三思,请暂缓此议。”
很快,听见这有些离谱的造价,马上就有人以“靡费太多”为理由,要求暂缓,不过,萧统却直接说道:“火绳枪是一定要造的,朕意已决!”
皇帝表态,加上武将们还是很期待的,因此虽有异议,也还是通过了。
“刘子厚,若是朕让你流水线作业,可否把造价压下几许?”萧统马上问道。
“呃,微臣愚鲁,敢问陛下何为流水线作业?”刘子厚摸摸脑袋,不好意思地问道。
萧统暗骂自己一声,接着说道:“你们平素造枪,可是一个人完成材料加工,制造各个部件,然后组装?”
“陛下英明,正是此理。”
“那以后,朕让你们各个部件分别专人制作,唔,譬如陆相造前管,刘子厚你造药室,若甫你造木柄,等等,然后柳风你在那儿,你负责组装,你看,你们都战成一条线,陆相做好的前管就传到刘子厚你那去,然后依次类推,这样,每个人只造一样东西,大小尺寸上就好很多,而且最重要的是节省时间啊。”萧统指着战成一排的群臣,顺便就拿他们现身说法了。
刘子厚嘴里嘟囔着,看起来又在算,少顷,他惊喜道:“陛下英明,若如此,单是节省的人工,就能压到三百贯左右。”
“既如此,朕意已决,由高雄令兼军械司郎中杨肇为总监造,刘子厚为督造,办理生产火绳枪一事,军械司,户部,工部三部并御史台,务必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说完,在群臣们应诺声中,萧统心中还在嘀咕:妈妈的,三百贯可是能在台南小老百姓半年的饭钱呢,这下子老子又得穷了,看来得关照马南宝赶紧挖矿了。
第九十一章 开科取士(1)
直到把事情都安排完,萧统才想起来,似乎现在为止,连一个火绳枪的样品都还没做出来呢,可以说大规模生产这事情八字还没见撇呢,可是,这对于那些军头们来说,那可是真正看得见的利益啊,反正宋朝的武将并不真正负责军饷和武器的开销,因此都异常热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萧统却直接了当的把火绳枪的实验和首期装备给了属于自己的宁远军和忠勇军,好东西当然得自己留着,没什么好商量的。
范钱二人当然不愿就此干休,而张世英摆明了也想要,萧统则打起了太极,嘴上自然应承,反正东西目前还没造出来,等出货了,再分配也不迟。
至于刘子厚,萧统知道他目前已经成了焦点人物,今后怕是要面对方方面面的拉拢和诱惑,因此已经决定,要在适当的时候和他单独谈谈,眼下,还是让他下去,根据现有图纸和技术,先尝试下能造出些什么来,然后再考虑大生产,为此,萧统还专门给了刘子厚专折奏事之权。
而这事情说完,已经将近正午,萧统说实在的也乏了,虽然他的心智依然是成年人的,可是毕竟身子还是不到十岁的娃,那肌体的疲劳是没法子的事情,而见小皇帝已经开始打哈欠,自然大臣们也知道,小皇帝已经累了,不爽了。
可是,这时候,还是有人要站出来,因为,这说的也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礼部侍郎江中原出班道:“启奏陛下,如今朝廷驻烨台湾,遥控东南,正是百废待兴之举,当此急迫之时,正需聚天下英才为陛下所有,今台湾岛上已有百万之众,读书人不下一万,正是陛下开科取士之时,一则显我朝蒸蒸日上之气势,二则彰陛下广纳英才之诚心,三则振百姓耕读为业之仏诚,四则明陛下文武兼济之德行,微臣恳请陛下,于今年开科举,纳英才,以为国家社稷纳英才。”
科举?萧统身为后世之人,对这名字实在太熟悉了,在某些集团的恶意丑化下,封建时代的一切弊端,黑暗,腐朽全被泼到了科举身上,什么禁锢思想了,什么刻板陈规了,什么选上的全是只会死读书的笨蛋了,还恶毒的编造出很多讽刺科举的故事来,可是,到头来,那些鼓吹要为人民服务,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家伙们,搞得却是比科举更加落后更加黑暗更加腐朽更加无耻的家天下!人怎可以无耻卑劣到这个地步?
萧统一直认为,废除科举弊大于利,这就好比因为洗澡水脏,却把澡盆里的婴儿倒掉。从文官选拔制度和体系来说,基本没有比科举更公正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了,而宋朝的科举,由于不考八股,因此更加的开明与多元,可以说,能通过宋朝的科举而且不是作弊的人,一定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能力和学识上能够达标的,至于其操守和品行,那另当别论,但是,有了“弥封”之法,至少在理论上,能够确保其公正性,能够让没有背景没有家世的草根精英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中枢,从而不断的壮大统治阶层的基础,“引入活水”的道理,连千年前的封建统治者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那些伟大光明正确的家伙们,却居然“还是自己家的孩子放心”,不知道是因为基因劣等而不明白呢,还是藐视群众力量而不在乎呢?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至于其他,如「九经」,「五经」,「通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诸科,在进士科之外,也就是明经科人数不少。
不过,宋朝的考试科目,却变了再变,其中当然王荆公起的作用不小,而导致北宋灭亡的党争,自然绝对不会放过科举这个主战场,而文豪苏轼和王安石对掐的一个主战场就是科举,几经存废争执,最终赵构定案,以后依然是“诗赋与经义并用之制”。
对于开科取士,萧统虽然疲惫,也知道这是大事,且迁台时就已经定下来,今年要搞,如今礼部说话了,萧统自然无不允之理。
“子迁所言甚是,深合朕心,不知礼部如今可曾拿出个章程来?”萧统倒是好好褒奖了一番江中原,无他,那礼部尚书徐宗仁如今因病在家歇着,礼部事宜基本就是这江中原说了算,且陆秀夫对江中原也甚是欣赏,而和徐宗仁……似乎有些不对路,因此萧统自然也得大力栽培这江侍郎。
只是让萧统有点郁闷的是,这宋朝美男子怎么这么多呢?这江中原也是和自己讨厌的苏醒那样,一表人才风度翩翩,让萧统好不嫉妒,而李福呈上来的江中原关于此事的奏章,且不说内容,单是那一手飘逸的蝇头小楷,就足够让写的狗爬字的萧统郁闷不已……
.....................................................
我真认为,作为穿越众,要是言皆法圣贤,行皆合常理,且对于文明时代的技术,参数,工艺都了若指掌,那才扯淡呢。有些东西不会,有些东西不知道才符合逻辑,不是吗?如果主角去了就拿出一份精确标注的图纸,说把这玩意造出来,然后全程指导工艺,这不玩犊子么?而发烧友过去的话,正常的就是大方向对,细节谬误多,这才正常嘛。
小小为自己开脱一番,嘿嘿。
第九十二章 开科取士(2)
江中原的意思很明确,鉴于地狭民少,因此就只举行两轮考试,当然最后一轮乃是殿试,需要小皇帝亲自主持,并且事后还得点出三甲。
而考试科目,则由于时间紧迫,仅考进士和明经,同时仿太祖故制,考一策,二论,三诗赋,四帖经,分场考试,次第定去留,故策论最重。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