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作者:白胜雪    更新:2021-12-07 12:22
  可是,虽然早就对台湾的荒凉有了充足的准备,但是只有亲自来到岛上一看,萧统才知道如今的台湾绝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物富民丰,恰恰相反,如今台湾条件之差,简直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张世杰带人在方圆十里转了个圈,基本全是山地原始森林,遇见的人穿着兽皮,说着叽哩咕噜根本听不懂的话,见到外人就用石头做箭簇藤条做弓弦的弓箭回击,而等到宋军亮出明晃晃的大刀长矛,那些原住民马上做鸟兽散,呼啸着隐入山林,再也不见。
  没有办法,张世杰四处找了许久,也没有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鉴于宋军随行人员太多,粮草不丰,张世杰专门调出2000人,一声令下,这支宋军残余中最精锐的部队分成数十人的小队,开始打猎!
  不得不说,这些宋军应付那些见人很少的野兽还是很轻松的,不少畜生面对拿着当时最先进的武器的宋军居然傻傻的呆在那里,等着宋军来抓。这样一来,自然宋军收获颇丰。
  按照来台时的部署,宋军主力从南部登陆,建城立郡县,竖起天子旌旗,而张世英则率部从北部入台,张世豪则取接受澎湖。
  而老大难马南宝,则被萧统派出去安抚各地原住民,这让自从宋军船队开拔以来就一直天天发飙,不断进谏的马南宝终于转怒为喜,兴冲冲带着一群护卫开始去深山老林找那些茹毛饮血的“野蛮人”了。
  不过这几天,陆秀夫依然谨守臣节,而萧统也能安下心来,听着一代大儒讲授着儒学的经典。
  虽然陆秀夫本人,偏向于程朱理学,可是陆秀夫最难得的一点,是充分的尊重其他的学说,而不是其他人那样对异端学说非要批倒批臭再踏上一万只脚,而且当小皇帝向他提出许多匪夷所思的观点时,陆秀夫既不因为对方是皇帝而唯唯诺诺,也不因为自己是帝师而强行纠正对方,而小皇帝仿佛也陶醉在辩论中,和陆秀夫这位博学之士畅论古今,不仅小皇帝的水平大幅度提高,就是自己也是从中有颇多的心得。
  不消说,随行的宋军十余万家属后勤人员,已经被迅速安置下来,尤其是士卒们的亲属,为了迅速开始扩大生产,萧统就直接下令,台湾之地任尔所取,所有人都可以圈地,能圈多少圈多少,若是建房,自有官军协助,种子嘛,宋军船上倒是不缺。而且台湾水稻是一年三熟,耕种不是问题。
  当然,这一政策肯定也是遭到了一定的阻力,不过既然皇帝和张,陆两位大佬都支持,也就得到了很快的推行。可是明显,军方还是有点想法的,萧统微一考虑,鉴于台湾土地实在充足,所以萧统还是决定进行军屯,毕竟这是数百年来确定行之有效的法子。
  至于漳州泉州之地,关于是立即出兵袭击,而是等宋军喘息后再予以攻取,小朝廷内部也有很大的争议,有人主张漳泉乃是咽喉之地,贸易之基,蒲家乃是叛臣之首,闽地之霸,必须雷霆击之,有漳泉才能保台湾,另一派自然是主张暂时收缩,确保台湾。在从厓山起锚时开始,这个话题就成为每天例行小朝会的主要话题,只是双方都争论激烈,谁也不能说服谁,萧统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先把拳头握起来,不要四处树敌的好。
  而金厦之地,自然是毫无疑问的必须拿下,这一点谁都没有疑议,于是钱能熙的船队在台湾略微修整,就直趋清远军,务必一战得金厦,以为台湾屏障。
  此外,此时宋军名义上还有二十万众,可是实际战斗力却很是不堪,没有办法,裁军是必须的,可是目前宋军却基本是兵为将有,萧统刚刚把裁军的说法一提出来,马上遭到群臣的反对,文臣们说形式危急,断不可裁,武将们更是不能接受自己的命根子被人动。只有到了这时候,萧统才发现,自己的皇权,竟然是这么的经不起考验。
  厓山之时,之所以萧统一言,万军呼应,那是因为所有人都已经面临死地,除了求生,他们几乎没有别的欲望,可是如今到了流求,形势稍安,自然人人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就得靠实力说话了,所谓的天子之威,就很值得玩味了。
  在几名士卒的护卫下,萧统幼小的身躯迎风而立,温暖的海风吹拂着,萧统似乎隐然看见了对面的大陆,那是他,他们永远的故乡,是他们的出生之地,当然,也必然会成为他们埋骨的所在。
  反攻大陆,从经略台湾做起!
  ...................................................................
  诸位不好意思,今日第二更现在才放上去,女人啊……恩,三江的数据很是惨淡,大家多多支持下小白吧,把你们的推荐票和书架贡献出来吧,多谢了。
  第二章 传檄
  很明显的,在宋军突然连夜消失后,张弘范所部此次行动,已经算是失败,虽然从损失上来看,元军可以说是大获全胜,只可惜从战略上来说,元军确实彻彻底底的失败,毕竟这一次,是全歼宋军,湮灭宋朝最后希望的良机,可是,如今宋朝在付出了巨大的损失后,却依然成功的把主力转移,而且关键时,赵家最后的嫡系,赵昺依然还在,这面大宋的旗帜,还在!
  没有意外,忽必烈自然大发雷霆,这下子,原先张弘范等人立下的汗马功劳,自然要重新说道说道,虽然等到张弘范和李恒星夜返回大都述职时,忽必烈在群臣的苦苦劝谏下,没有把张弘范等人打入天牢,却也让他们回府“养病”。
  同时,忽必烈还下令迅速集结两广三闽之兵马钱粮,并手书令蒲寿庚迅速起兵,趁宋廷立足未稳,迅速拿下台澎。
  只是这时,深知宣传作用之大的萧统,已经密令张顺张贵精选数百死士,前往江南,两广,河南乃至燕赵各大城邑,四处张贴陆秀夫起草,以宋祥兴皇帝名义发表的《告天下士农工商书》。
  在热情洋溢的歌颂完宋军的勇敢坚贞和不屈后,然后在对岳飞等人大加赞颂后,顺便给另一位名臣韩侂胄平反,对于其开禧北伐的勇气和忠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告示中写道:“今上以冲龄之尊,将百万之众,天子旌旗,虽漫卷狂风而不倒,大宋雄威,岂夷狄孽种所可撼?”,又再次引用了开禧北伐时朝廷的檄文“蠢兹逆虏,犹托要盟,朘生灵之资,奉溪壑之欲,此非出于得已,彼乃谓之当然。衣冠遗黎,虐视均于草芥;骨肉同姓,吞噬剧于豺狼。兼别境之侵陵,重连年之水旱,流移罔恤,盗贼恣行。边陲第谨于周防,文牒屡形于恐胁。自处大国,如临小邦,迹其不恭,如务容忍。曾故态之弗改,谓皇朝之可欺,军入塞而公肆创残,使来庭而敢为桀鹜。洎行李之继遣,复慢词之见加,含垢纳污,在人情而已极。声罪致讨,属故运之将倾。兵出有名,师直为壮,况志士仁人挺身而竟节,而谋臣猛将投袂以立功”来号召天下百姓,不要屈服于蒙古鞑子的淫猥,蒙古人比女真人更可恶,绝对不能屈服,必须坚持到底,然后又说当今天子虽然冲龄,却有孔融甘罗之故事,且当今天子之贤德圣明远超常人,要不怎么有厓山绝对逆境下的大胜呢?
  最后,布告中再次提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敕令天下士农工商,于各地重树大宋旌旗,诛杀夷狄丑类,他日光复旧土,指诚山河以盟,若要为虎做苌,必有灭顶之祸。”
  很快,这天子诏书迅速风行天下,无论杭州苏州,汴梁甚至是大都,街头巷尾都贴着这份诏书,当然都盖上了皇帝的玉玺,这下子,天下震动!
  不消说,茶馆酒肆,书斋画舫,这份诏书马上被以最快的速度传了出去,上至王侯公卿,下至贩夫走卒,都晓得,大宋天子不仅还在,还传檄天下,要求天下人揭竿而起,抗元兴宋。
  元廷自然不能没有反应,震怒的忽必烈当然下令迅速追查,可是这些布告都是被人夜里贴上的,等到白天被人看见,估计人早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特别是当忽必烈听说几乎所有的名城大邑都出现了这样的诏书后,一时急火攻心,竟然昏死过去。
  虽然如今,蒙古大军已经占领了全国的大部分地方,而且真正有权有军队的人也不会现在就轻举妄动,可是,还是有不少人宣布为大宋皇帝效忠,尤其是不少的山贼,更是直接挂上了大宋的九爪金龙旗,再给自己安上种种官职,声称是得到了大宋皇帝的敕封,代天巡狩。
  至于士林之间,那就是炸了锅了,虽然鞑子一向对书生士人打压甚重,可是毕竟元朝的统治还没有彻底稳固下来,读书人还是有空间和条件说话的,况且,就算最最高压最最专制的天朝,那些有道德勇气和良知的人,都能不惜身家性命的去何专制和权贵作斗争,何况是读书人地位如此崇高的宋代?
  天子传檄天下,自然让这些狂热的读书人们欣喜若狂,他们可不管鞑子会如何怎样,如今天子都说话了,大宋中兴有望啊,这些浪漫的读书人自然是日夜置酒高会,畅谈天下大事,为天子出谋划策,四处鼓噪舆论,大造声势。有串联学生同好的,有著书立说的,有要捐资助军的,有决心投笔从戎的。
  那些更爱国更愤青的,甚至直接趁着酒劲,挽起袖子,声称现在就要出去,振臂一呼,率领忠贞之士冲进鞑子的皇宫,荡平蒙古铁骑,迎回天子銮驾。
  至于天子说如今驻烨流求,这更是没得说,无数的读书人直接表示,渡海来投,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