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作者:白胜雪 更新:2021-12-07 12:22
那种生死之义,才是军队战斗力的真正来源,当然,如果将军和士卒的关系深到了一定程度,却也是皇家最忌讳的。
萧统此时倒没有考虑这些,只是心中翻腾下,还是说道:“此战战死者,乃是国之英烈,生还者,亦是国之栋梁,青史昭昭,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而等朕光复大宋万里江山后,朕一定把他们的英魂供奉起来,让他们世代享受百姓的香火,一定要让他们的荣光,比凌烟绣像和云台拜将还要灿烂!”
声音不大,气势不凡,众臣自然再次大呼万岁。
渐渐习惯这一切的萧统在李福的捶背伺候下自在的看着一群人跪在脚下,当然心中总是难免有点别扭,毕竟背后是个太监……怎么招都有点燊的慌。
于是,在君臣一番表扬与自我表扬后,终于达成共识,厓山海战在天地庇佑,皇帝圣明,群臣忠贞,将士拼死的努力下,大宋王朝的天威终于发飙,天命所归岂是鞑子那些蛮荒之人和那些不知廉耻的汉奸能撼动的?于是乎在歌功颂德中,在众人兴致高涨下,萧统也大方的开始封官许愿,尽管他很清楚的知道,这次的“胜利”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运气,什么战术啦指挥啦纯属扯淡。至于封官许愿时文武间的言辞机锋,悄悄的较劲,萧统虽然深恶痛绝,却也只能装作看不见。
因为,萧统现在名义的年龄,只有八岁!他没有班底没有心腹,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对自己绝对忠贞的军队。
虽然目前说话还有人听,那是因为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萧统可以断定,只要形式稍微好转,伴随中国人几千年的内斗是一定会出现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唯一的法子,就是利用自己“天授”的皇权,迅速建立自己的力量,将所有权力集中的自己身上,思索中的萧统心中却在苦笑,向往民主却必须集权,若要办事却必须乾纲独断,这是不是也是莫大的讽刺呢?
而如今时间紧迫,元军只是因为天气缘故而暂且北撤,厓山小朝廷,其实一直还是处在鞑子兵锋威胁之下的,而很明显,就算能击溃张弘范部,广南乃至云贵,也绝不是可以发展乃至光复的根据地,宋军将何去何从,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且已经刻不容缓!
...................................................................
第四十一章 流求
等到众位臣子都已经在一片美好的前程面前被撩拨的比较high的时候,萧统淡淡说道:“诸位,此战虽然我军险胜,然朕以为,岭东之地,国虽富不足以为根本,民虽殷不足以供军资,口虽众不足以蓄军马,地虽险不足以遏兵锋,若图一时,广南之地或可逞一时,若图长远,则广南不足以为基业。”
说完萧统扫视了一圈,见众臣都低头不语,不由说道:“朕尚在冲龄,所言皆为纸上谈兵,诸位皆是老成谋国,尽忠竭智之辈,大可以畅所欲言,朕必从善如流。”
张世杰沉吟一下,首先说道:“陛下圣明,广南之地毕竟不及江南富庶,且此地百姓虽受王教,却不足以为恃,前日陛下所言流求之地,甚是可行。臣以为,取流求以为根本,可行。”
张世杰说完,此次立下大功的张世英张世豪自然跟进,而此议和萧统心中所想一样,萧统自然点头。只是陆秀夫见状,却是若有所思。
当然,既然是各抒己见,肯定也有人说出反对意见,只是他们提出的,或是趁胜北伐传檄天下的文人浅见,或是南下进入安南的逃遁之策,自然很快就被张家兄弟轻松驳倒。看起来,转移到流求的战略已经是压倒的多数了。
“末将有本要奏。”正当张世杰兄弟说完时,突然有人大声说道。
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新任忠勇军指挥使张顺,这一次,就是张顺带着皇帝的仪卫亲军出动,才最后击退了元军,其功不可谓不小,而张顺张贵兄弟也趁机迅速崛起。
张顺迎上小皇帝灼灼的目光,朗声道:“流求之地,居于海上,地方两千里,西南多平地,东北多山丘,稻米一年三熟,土地肥沃,海峡宽300余里,若是陛下驻烨流求,固然鞑子一时难图,可令我军从容喘息,然陛下乃华夏正统,岂可因一时之安而孤悬海外?”
此言一出,众皆震惊,萧统一拍床榻,怒道:“流求乃是我中华之土,何来海外之说,荒谬!”怎么说萧统也是来自于那个时代,意识形态时时告诉我们,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听到张顺说起海外,自然心中不悦。
不消说,天子发怒,臣子们马上跪了一地,连声请罪,只是张顺虽然跪下,也口称该死,面色却依然很是严肃。
“张顺,你可有不服?”萧统轻声问道。
“末将……”张顺神色闪现过一丝痛苦,终于低下头去,道:“微臣无知,触犯陛下天威,还请陛下降罪。”
“请陛下从轻发落!”就像电视中演的一样,先是张顺请罪,然后其他人马上求情,让萧统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细细想来,张顺说的,却也不无道理,毕竟如今宋廷最值钱的,就是自己这个华夏天子的招牌,若是跑到台湾躲起来,就等于默认了元朝对大陆的占领,那么道义上的那点优势,就很容易被化解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作为古代来说,师出有名永远是不可回避的。
可是放眼天下,又有哪里可以让小朝廷喘息一下呢?萧统不由陷入了苦思。
小皇帝在那里思考,可是臣子们见他不说话,却以为这小皇帝这次是真的生气了,不由大气也不敢出,毕竟他是皇帝,而且从来没生过气,yy小说中的王八之气,并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的,毕竟这些臣子从小就被洗脑,说天子自有俾倪天下的天子之气,可以震慑宵小,而这小皇帝因为年幼,以前从来也没有真正意义生过气,这自然让臣子们心中打鼓。
就好比没有上过床的女人,男人们总是对她们有着无比的好奇与渴盼,乃至一丝丝敬畏,一旦上了床,一切都不一样了。
良久,萧统终于说道:“张顺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
“呼。”众人忍不住长舒一口气,方才那会子还真是压抑的紧啊,平时与皇帝见面不多的张世英张世豪等人忍不住告诫自己,千万不能看不起这幼帝啊。
当事人张顺更是感动的热泪盈眶,叩首不已,已经说不出话来。
“流求之地,朕必取之,然张顺所虑,也不得不查,朕知泉州府辖下有同安,浯洲二岛,不知然否?”萧统突然想到了金门和厦门。
“吾皇所言甚是。”这时陆秀夫出言道:“泉州府夏夏同安浯洲居闽地东南,面朝大海,位置险要,加之闽地百姓多往海上生活,或打渔或通商,甚至以打劫商旅为业,同安和浯洲都是重要的海上中转之地,如今在泉州蒲家手中。”
“蒲家!”萧统听到这个名字,突然咬着牙,怒道:“如今,到了跟蒲家这群忘恩负义,禽兽不如的杂种算个总账的时候了!”
................................................................
今日第二更,大家继续支持啊,推荐,收藏是一个不能少啊,多谢大家了。此外,小白在书评区开楼辩论了,欢迎大家多多参与,拿出你们的真知灼见,使出你们的无双辩才,展示你们的博闻强识,来和真理进行一次亲密接触吧。
第四十二章 蒲家
下午换榜就上三江推荐了,感谢起点的支持,感谢诸位书友的厚爱,大家多多支持小白,推荐收藏一个都不能少,关于种种问题,意见和建议,也可以提在书评区,多谢了。
此外,晚上7点前后还有第二更,11点前后还有第三更,欢迎大家指点。
.........................................................................
南宋时代,泉州港乃是世界最大的通货口岸,以“刺桐港”蜚声海内外。随着唐玄宗时怛罗斯之战的失败,经五代、两宋,西北战乱频繁,陆上“丝绸之路”日遭阻遏破坏,朝廷为追求舶来品和增加财政税收,对交、广、泉、明、扬等港口城市实行奖掖外贸,招徕外人,发展海上交通的开放政策,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而尤其是南宋偏安一隅,土地大量减少,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和应付北方的岁币,被迫采用重商主义政策,而趁这个机会,阿拉伯人波斯人趁机独占了西洋的贸易,在朝廷的或明示或暗招的情况下,阿拉伯、波斯的穆斯林商人成千上万地接踵来泉,大都聚居于城南濒海沿江一带,出现了“回半城”的状况。
一百四十四年前,也就是绍兴六年,朝廷批准泉州知州连南夫的奏请,授给发展中阿贸易有功的阿拉伯商人蒲罗辛以“承信郎”的官职,这一次,等于是朝廷官方表态,欢迎阿拉伯商人来华,此风一开,胡风日炽,几不可挡,昏聩的赵构恐怕也没有想到,正是他过于激进的“招商引资”,却也给后世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蒲寿庚,这个注定将在史册上留上一笔的乱世枭雄,在家道一度中落时坚强的站了出来,从事以运贩大宗香料为主的海外贸易,数年之后,蒲家再度振兴,并借此走向鼎盛。
萧统此时倒没有考虑这些,只是心中翻腾下,还是说道:“此战战死者,乃是国之英烈,生还者,亦是国之栋梁,青史昭昭,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而等朕光复大宋万里江山后,朕一定把他们的英魂供奉起来,让他们世代享受百姓的香火,一定要让他们的荣光,比凌烟绣像和云台拜将还要灿烂!”
声音不大,气势不凡,众臣自然再次大呼万岁。
渐渐习惯这一切的萧统在李福的捶背伺候下自在的看着一群人跪在脚下,当然心中总是难免有点别扭,毕竟背后是个太监……怎么招都有点燊的慌。
于是,在君臣一番表扬与自我表扬后,终于达成共识,厓山海战在天地庇佑,皇帝圣明,群臣忠贞,将士拼死的努力下,大宋王朝的天威终于发飙,天命所归岂是鞑子那些蛮荒之人和那些不知廉耻的汉奸能撼动的?于是乎在歌功颂德中,在众人兴致高涨下,萧统也大方的开始封官许愿,尽管他很清楚的知道,这次的“胜利”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运气,什么战术啦指挥啦纯属扯淡。至于封官许愿时文武间的言辞机锋,悄悄的较劲,萧统虽然深恶痛绝,却也只能装作看不见。
因为,萧统现在名义的年龄,只有八岁!他没有班底没有心腹,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对自己绝对忠贞的军队。
虽然目前说话还有人听,那是因为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萧统可以断定,只要形式稍微好转,伴随中国人几千年的内斗是一定会出现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唯一的法子,就是利用自己“天授”的皇权,迅速建立自己的力量,将所有权力集中的自己身上,思索中的萧统心中却在苦笑,向往民主却必须集权,若要办事却必须乾纲独断,这是不是也是莫大的讽刺呢?
而如今时间紧迫,元军只是因为天气缘故而暂且北撤,厓山小朝廷,其实一直还是处在鞑子兵锋威胁之下的,而很明显,就算能击溃张弘范部,广南乃至云贵,也绝不是可以发展乃至光复的根据地,宋军将何去何从,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且已经刻不容缓!
...................................................................
第四十一章 流求
等到众位臣子都已经在一片美好的前程面前被撩拨的比较high的时候,萧统淡淡说道:“诸位,此战虽然我军险胜,然朕以为,岭东之地,国虽富不足以为根本,民虽殷不足以供军资,口虽众不足以蓄军马,地虽险不足以遏兵锋,若图一时,广南之地或可逞一时,若图长远,则广南不足以为基业。”
说完萧统扫视了一圈,见众臣都低头不语,不由说道:“朕尚在冲龄,所言皆为纸上谈兵,诸位皆是老成谋国,尽忠竭智之辈,大可以畅所欲言,朕必从善如流。”
张世杰沉吟一下,首先说道:“陛下圣明,广南之地毕竟不及江南富庶,且此地百姓虽受王教,却不足以为恃,前日陛下所言流求之地,甚是可行。臣以为,取流求以为根本,可行。”
张世杰说完,此次立下大功的张世英张世豪自然跟进,而此议和萧统心中所想一样,萧统自然点头。只是陆秀夫见状,却是若有所思。
当然,既然是各抒己见,肯定也有人说出反对意见,只是他们提出的,或是趁胜北伐传檄天下的文人浅见,或是南下进入安南的逃遁之策,自然很快就被张家兄弟轻松驳倒。看起来,转移到流求的战略已经是压倒的多数了。
“末将有本要奏。”正当张世杰兄弟说完时,突然有人大声说道。
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新任忠勇军指挥使张顺,这一次,就是张顺带着皇帝的仪卫亲军出动,才最后击退了元军,其功不可谓不小,而张顺张贵兄弟也趁机迅速崛起。
张顺迎上小皇帝灼灼的目光,朗声道:“流求之地,居于海上,地方两千里,西南多平地,东北多山丘,稻米一年三熟,土地肥沃,海峡宽300余里,若是陛下驻烨流求,固然鞑子一时难图,可令我军从容喘息,然陛下乃华夏正统,岂可因一时之安而孤悬海外?”
此言一出,众皆震惊,萧统一拍床榻,怒道:“流求乃是我中华之土,何来海外之说,荒谬!”怎么说萧统也是来自于那个时代,意识形态时时告诉我们,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听到张顺说起海外,自然心中不悦。
不消说,天子发怒,臣子们马上跪了一地,连声请罪,只是张顺虽然跪下,也口称该死,面色却依然很是严肃。
“张顺,你可有不服?”萧统轻声问道。
“末将……”张顺神色闪现过一丝痛苦,终于低下头去,道:“微臣无知,触犯陛下天威,还请陛下降罪。”
“请陛下从轻发落!”就像电视中演的一样,先是张顺请罪,然后其他人马上求情,让萧统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细细想来,张顺说的,却也不无道理,毕竟如今宋廷最值钱的,就是自己这个华夏天子的招牌,若是跑到台湾躲起来,就等于默认了元朝对大陆的占领,那么道义上的那点优势,就很容易被化解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作为古代来说,师出有名永远是不可回避的。
可是放眼天下,又有哪里可以让小朝廷喘息一下呢?萧统不由陷入了苦思。
小皇帝在那里思考,可是臣子们见他不说话,却以为这小皇帝这次是真的生气了,不由大气也不敢出,毕竟他是皇帝,而且从来没生过气,yy小说中的王八之气,并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的,毕竟这些臣子从小就被洗脑,说天子自有俾倪天下的天子之气,可以震慑宵小,而这小皇帝因为年幼,以前从来也没有真正意义生过气,这自然让臣子们心中打鼓。
就好比没有上过床的女人,男人们总是对她们有着无比的好奇与渴盼,乃至一丝丝敬畏,一旦上了床,一切都不一样了。
良久,萧统终于说道:“张顺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
“呼。”众人忍不住长舒一口气,方才那会子还真是压抑的紧啊,平时与皇帝见面不多的张世英张世豪等人忍不住告诫自己,千万不能看不起这幼帝啊。
当事人张顺更是感动的热泪盈眶,叩首不已,已经说不出话来。
“流求之地,朕必取之,然张顺所虑,也不得不查,朕知泉州府辖下有同安,浯洲二岛,不知然否?”萧统突然想到了金门和厦门。
“吾皇所言甚是。”这时陆秀夫出言道:“泉州府夏夏同安浯洲居闽地东南,面朝大海,位置险要,加之闽地百姓多往海上生活,或打渔或通商,甚至以打劫商旅为业,同安和浯洲都是重要的海上中转之地,如今在泉州蒲家手中。”
“蒲家!”萧统听到这个名字,突然咬着牙,怒道:“如今,到了跟蒲家这群忘恩负义,禽兽不如的杂种算个总账的时候了!”
................................................................
今日第二更,大家继续支持啊,推荐,收藏是一个不能少啊,多谢大家了。此外,小白在书评区开楼辩论了,欢迎大家多多参与,拿出你们的真知灼见,使出你们的无双辩才,展示你们的博闻强识,来和真理进行一次亲密接触吧。
第四十二章 蒲家
下午换榜就上三江推荐了,感谢起点的支持,感谢诸位书友的厚爱,大家多多支持小白,推荐收藏一个都不能少,关于种种问题,意见和建议,也可以提在书评区,多谢了。
此外,晚上7点前后还有第二更,11点前后还有第三更,欢迎大家指点。
.........................................................................
南宋时代,泉州港乃是世界最大的通货口岸,以“刺桐港”蜚声海内外。随着唐玄宗时怛罗斯之战的失败,经五代、两宋,西北战乱频繁,陆上“丝绸之路”日遭阻遏破坏,朝廷为追求舶来品和增加财政税收,对交、广、泉、明、扬等港口城市实行奖掖外贸,招徕外人,发展海上交通的开放政策,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而尤其是南宋偏安一隅,土地大量减少,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和应付北方的岁币,被迫采用重商主义政策,而趁这个机会,阿拉伯人波斯人趁机独占了西洋的贸易,在朝廷的或明示或暗招的情况下,阿拉伯、波斯的穆斯林商人成千上万地接踵来泉,大都聚居于城南濒海沿江一带,出现了“回半城”的状况。
一百四十四年前,也就是绍兴六年,朝廷批准泉州知州连南夫的奏请,授给发展中阿贸易有功的阿拉伯商人蒲罗辛以“承信郎”的官职,这一次,等于是朝廷官方表态,欢迎阿拉伯商人来华,此风一开,胡风日炽,几不可挡,昏聩的赵构恐怕也没有想到,正是他过于激进的“招商引资”,却也给后世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蒲寿庚,这个注定将在史册上留上一笔的乱世枭雄,在家道一度中落时坚强的站了出来,从事以运贩大宗香料为主的海外贸易,数年之后,蒲家再度振兴,并借此走向鼎盛。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