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作者:白胜雪    更新:2021-12-07 12:22
  张顺和张贵对视一眼,俱都拱手遵令。
  萧统颔首,朗声道:“就擢张顺为忠勇军指挥使,张贵为宁远军指挥使,提仪卫左军为忠勇军,右军为宁远军,为朕护军。”
  陆秀夫听罢,微微皱眉,不过还是没说什么,而张顺和张贵自然一脸惊喜的谢恩。
  萧统当然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如今小朝廷风雨飘摇,不得已之下,萧统把侍卫步军司几乎全部舍了出去,还是给了亲兄弟,这可是历代君王的大忌啊,可是如今危难时刻,也就顾不了这么多了。
  “望你二人尽忠职守,勿要辜负朕之厚望,好自为之吧。”说完,萧统向张家兄弟伸出了手。
  三只手,两大一小握在了一起!
  “陛下,还有什么要嘱咐末将的吗?”张顺一脸虔诚的问道,而张贵则低下了头,没有对上小皇帝的眼睛。
  萧统想了想,道:“只有一句话,我们都是汉人!”
  “末将遵旨!”
  .....................................................
  第三十七章 天命
  没有战前激越慷慨的口号,没有预先对战后光辉前景的许诺,张顺只是告诉那些平素里趾高气扬的仪卫亲军们,皇帝说大家都是汉人。就这么一句话,就让所有的仪卫军士卒们热血沸腾。
  虽然长篇大论的演讲也能让士卒们浑身发热,血流上脑,战场上悍不畏死,可是有时候,短短的一句话,却更能深入他们的心。
  汉人,多么简单,却又多么神圣,因为我们是汉人,汉人理所当然和鞑子势不两立,汉子理所当然要为汉人争取生存的空间,汉人理所当然的要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自己的民族和国家。
  种族论,真的反人类吗?
  这一次,依然是萧统亲自击鼓,虽然海浪声渐大,萧统的力气尚小,那点鼓声已经不再是那么的磅礴,而小皇帝也不是专门的鼓手,只会简单的打着节奏,可是,毕竟他们能看见,身材只有他们一半小皇帝,吃力的握着很长的鼓槌,一下一下的砸着那面巨大的战鼓,那鼓声仿佛就在耳边回响。
  这一次,出击的仪卫军们,没有高喊口号,没有大张旗鼓,他们在风帆张起的同时,只想着尽快冲入敌阵,把那些鞑子和汉奸们送入海底!
  虽然他们尽可能的低调,以期达到突袭的效果,可是毕竟这是在海上,一切几乎都一目了然。很快,作战的双方都发现了这股新的力量的加入。
  宋军毫无疑问是士气大振,臻至顶峰,在己方占据上风时还能得到生力军的加入,这意味着什么,自然不言而喻,宋军就是最疲惫的士卒,如今也像被打了强心针似的,鼓起剩余的力气,疯狂的向元军士卒砍杀。
  而元军的士气终于崩盘,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后,他们终于失去了耐心,战局的逆转已经让他们的心志受到极大的摧残,而本身作为汉奸的心理压力,更是让他们本就衰竭的战斗力再打折扣。
  渐渐的,随着宋军最新一支船队气势汹汹的杀来,船上士卒鲜明的甲胄,凝重的气势,已经有些可怕的安静,让早就心力交瘁的元军士卒更是心惊胆战。
  苦苦支撑的元军在宋军的厮杀下和南风的推动下,战线已经微微北移,而李恒为了保存实力,已经带着自己的党项嫡系和张弘范靠拢,尾随而来的宋军的三桅船马上和护在张弘范坐船的小船厮杀在一起。
  由于元军战线微微收缩,兵力和船只相对集中,因此一时间,围绕在这里,宋军和元军再次战成一团。
  趁此机会,满头大汗的李恒回到了神色凝重的张弘范面前,他抹了抹额头的汗,凑到张弘范的面前,道:“大帅,如今这……”
  张弘范挥手,止住了他的下文,道:“德卿,你相信天命吗?”张弘范岔开了李恒的话,明显问了个无关的问题。
  李恒愣了下,道:“大帅,如今宋人气势正盛,我们还是……”
  “回答我。”张弘范的语气很淡,却有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末将……末将相信。”李恒小声说道。
  “天命如今是在宋还是在元?”张弘范马上追问。
  “这……”李恒犹豫了片刻,却马上说道:“大帅,如今四海已经一统,天命自然在蒙古大汗这边。”
  “你犹豫了,”张弘范淡淡笑道,当然,他没有说出来的是,李恒所说的是蒙古大汗,而不是大元皇帝,也就是说,潜意识里,他似乎并不承认忽必烈为正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所有人都懂,更何况李恒乃是李元昊和狼的后代。
  李恒微微张了张嘴,还是行了个军礼,道:“大帅,宋军突然来了援军,形式紧迫,请大帅定夺。”
  张弘范没有立即回答他,却一直看着南方,透过犬牙咬在一起的双方舰船,透过双方正在肉搏的士卒,他仿佛看见了对面帝舟上一脸严肃的小皇帝,正淡然的和他对视。
  难道,这位8岁的小皇帝,真的能改变天时吗?张弘范不断的问着自己,从襄阳一路打过来,没有自己算不准的人,没有自己看不透的计,可是,这一次宋军也没有什么奇谋良策,装备也没有太大的改善,除了士气相当高涨是出乎自己意料之外。
  可是,打仗并不是打士气,张弘范不明白的是,运气差了几百年的宋朝,怎么这一次运气居然就这么好,简直是爆发了,连北风都能在最关键时逆转为南风,这不是天意,又是什么?
  李恒见张弘范一直沉思,忍不住催问道:“大帅。”
  张弘范像突然回过神来一般,问道:“德卿,怎么?”
  李恒差点没哭出来,不过还是严肃问道:“大帅,如今宋人攻势凌厉,我军形势略微有些不乐观,请大帅定夺。”
  张弘范呵呵一笑,道:“定夺?无非是退兵或是死战了,德卿,你以为如何是好?”
  .......................................................................
  第三十八章 算命
  这话一说出来,就有些不便明说的道理了,虽然张弘范是不可置疑的主帅,可是李恒作为西夏这一派遗留势力的代表,分量也是不轻的,不论做出什么决定,不论最后由什么结果,谁说了什么话,都会在忽必烈面前呈堂证供的。
  李恒虽然鲁莽,却也不傻,当然知道张弘范是什么心思,心中暗骂一声汉人狡猾,嘴上却也只能说道:“汉人的书中说,不拘于一时不吝于一刻,虽然一切还是由大帅定夺,不过末将个人认为,还是与宋军残部做持久打算为好。”
  李恒这话说的也有些味道,首先他明确了,做主的,有最后决策权的,还是张弘范,因为呢功劳固然是你的,万一有了罪过,你也得担大头,然后自己也不能不表态,完全的和稀泥在忽必烈这种一代雄主面前,含糊不清推三阻四纯粹是找死。而自己把话说出来,意思点到却不最后说透,想必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了吧。
  不知何时,乌云已经渐渐散去,一直被这惨烈的大战吓得躲躲闪闪的太阳,也终于愿意露出那张羞涩的脸,可惜,他却还是不敢担起太阳的责任,居然已经跑到了水天交接线附近,准备看情况不对就随时撤下。
  天,快要黑了。只是不知道,明天的天,还会亮么?
  宋军的仪卫亲军终于进入了战场,当他们的三桅船和元军的小船接上弦时,初入战场的仪卫军凭着那股子气势,悍然的跳进了早就千疮百孔的元军,和这群鞑子厮杀起来。
  仪卫军虽然心高气傲,可是长时间的乱世,已经让他们并不像他们的前辈那样骄纵跋扈,他们知道,如果说在临安,玩的是姑娘和酒肉,如今可就是玩命。
  他们的武艺不算精通,所以他们就几人一组,互相配合,互相掩护,谁说狐朋狗友之间就没有了默契?体力充沛的他们,又是几个打一个精疲力竭的元军士卒,虽然还是不能占尽优势,干脆杀死,不过这么一通乱打,还是很快就让元军的伤亡数字急速上升。
  而已经稳住阵脚开始反击的张世杰,这时候已经回过神来,先前派出去迂回的几艘剩下的五牙船,在冲破七八艘元军小船的堵截后,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指挥下。
  如今虽有南风,却不算很大,宋军船只正是顺风。如今虽有波浪,却不算很高,翻滚的浪花拍打着宋军的船舷,让宋军的大船颇有破浪前行的味道。
  看着渐渐占据上风的士卒们,张世杰心中豪情万丈,二十年了,自从二十年前钓鱼城下一炮轰死蒙哥后,宋军从来没有距离胜利这么近,难道,自己为大宋江山奔波了半辈子,如今也有幸成为转折点的人物吗?
  这,就是名垂青史吗?
  当气势汹汹的五牙船再次正面袭来,而且顺风,没有了火器没有了飓风的元军小船,再也无法抵抗那坚硬的撞角和那恐怖的拍杆,随着几声号子,很快三艘小船就像苍蝇一样被拍入了海底,而落水的鞑子和汉奸们自然还在拼命挣扎,这一次用不着皇帝下旨,宋军直接一阵齐射,虽然由于体力的缘故,准头很差,可是还是足以把海面染成血红色。
  方才李恒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后,张弘范却一直不置可否,只是死死的盯着前面的战局,这让李恒有些心焦,因为很明显,这一仗己方肯定是讨不了便宜了,眼下能做的,就是减少损失和粘住对方,可是主帅在关键时刻一直不做决定,怎能让他不心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