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作者:醉罢君山 更新:2021-12-07 07:39
“陛下息怒。”冯唐答道,“陛下可还记得原云中太守魏尚?”
魏尚,这名字好熟。刘恒想了想,记起来了:“不错。去年魏尚谎报战功,所以被我下令解职了,并且还服一年的苦役。难道你认为寡人这样处置不当么?”
冯唐答道:“陛下,云中太守魏尚,奉命守边,恪尽职守。他沿用李牧的方法,把边区贸易市场所得的租税,全部用来犒赏士卒,甚至还把自己的俸禄也拿出来,以补日常所用。所以士卒乐于效命。去年时匈奴曾进攻过云中郡,魏尚率部迎战,斩获颇多。但仅仅因为上报战功时,所报斩杀匈奴人首级与实际相差六个,结果朝廷不仅未表彰其战功,反而被削去官职,还要服一年苦役。”
冯唐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这些前方的将领与士兵,大多出自农家,对官府文书浑然不知,只知尽忠报国,奋勇杀敌。可是一旦前线的捷报到了后方文官手中,如果一处有误,就会被文官援引法令条款处罚,却不知捷报乃是将士们以鲜血与生命所换来的。魏尚战功显赫,却因为所上报的杀敌数目,与实际相差六个,立遭严惩。魏尚即便小过,也不可抹煞大功。可见陛下赏太轻,罚太重,对于边疆守将限制太严苛,所以臣说陛下即便得到廉颇、李牧,也未必能重用哩。”
刘恒听得一头大汗,赶忙谢道:“要不是老人家提醒,寡人差点要犯大错了。”于是下令赦免魏尚,官复原职,仍然担任云中太守,并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
又过了几年。
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一五八年),匈奴再度对汉帝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此时,狂妄的老上单于已经病逝,新上任的单于号称“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延续老上单于的对汉政策,避免与汉军进行决战,而是以游击战术对汉帝国的边界进行破坏性的劫掠式进攻,企图以此战术拖垮汉帝国。
汉帝国凭借漫长的长城防线,对匈奴消极防御,这使得匈奴很容易集中兵力集中攻击边境线是的汉军据点,在局部战役中达到绝对的优势力量,这是刘恒最头疼的事情。
匈奴骑兵以三万骑兵攻入上郡(陕西省绥德县),三万骑兵攻入云中(内蒙古托克托县)。汉军守兵又是措手不及,伤亡惨重。
上郡与云中的汉军要塞燃起烽火。烽火台是当时最先进的远距离传递敌情的军事设施,一旦要塞受到攻击,烽火台上便燃起烽火,邻近的烽火台观察到后,也燃起烽火,一路沿着长城传递,最后到达首都长安城附近的甘泉,再从甘泉派出快马,向长安城内的刘恒报告。
这次战场与首都长安有一定距离,刘恒从容应对,下达紧急战争动员令。
重兵集团向飞狐(河北省涞源县)、句注(山西省代县)、北地(甘肃省宁县)三地集结,准备随时投入对匈奴的作战。
为了预防匈奴从西部突击,威胁帝国的首都长安,刘恒安排在长安城附近的细柳、霸上、棘门三地屯兵,指挥官分别由周亚夫、刘礼、徐厉担任。
刘恒驱车前往各个驻地巡视劳军,他深知士气对于军队的重要性。
从霸上与棘门,皇家车队畅行无阻。两地的指挥官听说天子驾到,立即打开辕门,将士们列队恭迎皇帝的巡视。
皇帝站在检阅车上,驾车缓慢穿行在军营中,并不时挥手向大家致意:“众将士辛苦啦。”然后发表一通重要讲话。
士兵们都伸长了脖子,一睹皇帝的尊容,心情好是激动。
巡视完两个驻地后,刘恒觉得有几分劳累,但还是要坚持巡视最后一个营地:细柳营。屯兵细柳营的指挥官是周亚夫,提起周亚夫,刘恒想起了一些往事。
刘恒想起了周亚夫的父亲,大汉帝国的开国功勋之一的周勃。
刘恒今天能坐上皇帝的宝座,周勃可是居功至伟啊。在吕后去世之后,吕氏与刘氏,究竟谁来坐天下呢?作为全国武装总司令的太尉周勃的立场至关重要,最终周勃站在刘氏家族一边,诛灭了吕氏集团,并前往代国迎回刘恒,拥立为皇帝。
虽然后来文帝刘恒采取权术,迫使功高震主的周勃辞职,但平心而论,刘恒打心眼里,还是感激这位为自己带来命运转折的老臣。所以刘恒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周勃的儿子周胜之,这样与周勃结为亲家了。
周勃去世之后,周胜之继承父亲“绛侯”的爵位,但后来周胜之卷入一起杀人案中,被废除了爵位。
刘恒就从周勃的儿子中选择了一个最贤能的人来继承爵位,大家公认周亚夫最具乃父之风范,于是封周亚夫为“条侯”。
刘恒正回想着这些往事时,他的随从打断了他的思路:“陛下,前方就是细柳营了。”
皇家车队已经习惯于欢迎的鼓声与欢呼声。
但是细柳营既没有欢迎的鼓声,更没有欢呼声。
甚至连大营的辕门了紧闭不开。
“这怎么回事啊?里面那些当兵的都瞎了眼吗?没看到这么多的皇家车队啊?”皇帝身旁的礼仪官们一时傻了眼。
细柳营地肃然无声,只见军官全副盔甲巡走在营内,士兵们全副武装,队列整齐,武器不离手,持刀的,持戟的,弓弩手手执强弩,俨然是临战的状态。
皇家车队等了半天,也没有人前来迎接。
于是刘恒就派礼仪官前往营地门口传话:“天子有诏,速开辕门!”
然后使者就冲着辕门边的守兵,恶狠狠地说:“小子,还不快开门。”
营地守兵喝住来使,厉声喝道:“我等在此,只知有将军令,不知有天子诏。”
这句话,掷地有声!
来使气急败坏地回禀皇帝,刘恒倒也大肚,没有生气,反倒暗暗称奇,便说到:“那好,朕的御车亲自前往营门口,不怕他们不开辕门。”
于是皇帝的马车行驶到营门口,刘恒差人通报:“车上即是天子,前来劳军,请速开大门。”
又吃了一回闭门羹,守兵仍然拒绝开门,冲着外面喊:“我等不认得天子,只认得天子的符节。”
刘恒赶紧差人持着符节,前往营地内进行通报。
守兵见到符节,便打开营门,只让使者一人进入,持着符节直奔周亚夫的营帐内。
周亚夫这才下令,打开营门,准许大汉天子的车队进入营地内。
皇帝在大门外等了老半天,终于可以进入细柳营了。刘恒命令驱车前行,刚进到大门,又被守兵拦了下来:“将军有令,军营之中不得驱车奔驰。”
“这是什么破规矩啊?”刘恒左右的人早就气得鼻孔冒烟了。大家看看皇帝,皇帝没什么反应,还真下了车,按辔徐行。
直走到主将的帐前,周亚夫这才走出营帐,身披铠甲,腰佩利剑,威风凛凛,他对刘恒作了一揖,从容不迫地说:“身披甲胄的武士,不便于跪拜,属下以军礼参见圣上,请陛下勿责怪。”
刘恒肃然起敬,手扶车轼,微微躬身回礼,然后差人传达口谕:“皇帝敬劳将军及诸将士!”
周亚夫带领众将士答谢,恭敬地接受刘恒的检阅。
巡视结束后,皇家车队离开细柳营。营门重新关闭,营内的将士依然没有丝毫的松懈,武器在手,如临大敌。
从来没有一位将军以这种方式来迎接皇帝的巡视!
这简直是对皇帝的最大不敬!
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刘恒离开细柳营后,一定会恼羞成怒。
但是,刘恒作为一位伟大的君王,确有其不平凡之处。他想起了冯唐以前说过的话:“朝廷内之事,由君王作主;朝廷外之事,由将军裁断。”
刘恒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想要寻找大汉帝国的廉颇、李牧,现在,他不是已经找到了吗?
他不由得赞叹道:“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霸上和棘门的驻军将士,简直是在玩儿戏,倘若匈奴军队突袭,只怕连主将也要成为俘虏哩。周亚夫将军治军严谨,无懈可击,即使是匈奴骑兵前来,又岂能奈何呢?”
但是周亚夫的驻军没有机会与匈奴骑兵交手。
汉军的几路援军急驰前线。军臣单于与他父亲老上单于一样,深知游击战术才是对付汉帝国的法宝,来了一阵风,去了一阵风,让汉军防不胜防,又无法捕捉到其主力。汉军一旦大军出动,对不起,我就不陪你玩了,拜拜!
匈奴骑兵又一溜烟跑了。
这次汉匈冲突,虽然没有取得什么战果,但刘恒却得到意外的收获,慧眼识英雄,认定周亚夫必定会成为稳定大汉帝国的中流砥柱。
周亚夫被提拔为中尉。
半年后,刘恒病逝。刘恒在位二十余年,致力于与匈奴的和平,但命运弄人,居然数次遭匈奴入侵,虽然从规模和时间上看,对汉帝国的稳定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却始终是刘恒的一块心结。
刘恒临终前对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说:“国家日后若有危急之事,周亚夫是可用之人,尽可让他掌兵,不必多疑。切记切记。”
刘恒似乎预见到,多事之秋,即将到来。
后世将汉文帝、汉景帝时代称为“文景之治”,其实景帝刘启无论在人格修养还是政治才干上,都无法与文帝刘恒相比,只是萧规曹随,无为而治,勉强延续刘恒遗留的仁政传统。刘启上台伊始,国内政局暗潮涌动,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封国政权,对中央政权虎视眈眈,随时将掀起狂风骇浪,帝国的基柱能否屹立不倒?
魏尚,这名字好熟。刘恒想了想,记起来了:“不错。去年魏尚谎报战功,所以被我下令解职了,并且还服一年的苦役。难道你认为寡人这样处置不当么?”
冯唐答道:“陛下,云中太守魏尚,奉命守边,恪尽职守。他沿用李牧的方法,把边区贸易市场所得的租税,全部用来犒赏士卒,甚至还把自己的俸禄也拿出来,以补日常所用。所以士卒乐于效命。去年时匈奴曾进攻过云中郡,魏尚率部迎战,斩获颇多。但仅仅因为上报战功时,所报斩杀匈奴人首级与实际相差六个,结果朝廷不仅未表彰其战功,反而被削去官职,还要服一年苦役。”
冯唐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这些前方的将领与士兵,大多出自农家,对官府文书浑然不知,只知尽忠报国,奋勇杀敌。可是一旦前线的捷报到了后方文官手中,如果一处有误,就会被文官援引法令条款处罚,却不知捷报乃是将士们以鲜血与生命所换来的。魏尚战功显赫,却因为所上报的杀敌数目,与实际相差六个,立遭严惩。魏尚即便小过,也不可抹煞大功。可见陛下赏太轻,罚太重,对于边疆守将限制太严苛,所以臣说陛下即便得到廉颇、李牧,也未必能重用哩。”
刘恒听得一头大汗,赶忙谢道:“要不是老人家提醒,寡人差点要犯大错了。”于是下令赦免魏尚,官复原职,仍然担任云中太守,并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
又过了几年。
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一五八年),匈奴再度对汉帝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此时,狂妄的老上单于已经病逝,新上任的单于号称“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延续老上单于的对汉政策,避免与汉军进行决战,而是以游击战术对汉帝国的边界进行破坏性的劫掠式进攻,企图以此战术拖垮汉帝国。
汉帝国凭借漫长的长城防线,对匈奴消极防御,这使得匈奴很容易集中兵力集中攻击边境线是的汉军据点,在局部战役中达到绝对的优势力量,这是刘恒最头疼的事情。
匈奴骑兵以三万骑兵攻入上郡(陕西省绥德县),三万骑兵攻入云中(内蒙古托克托县)。汉军守兵又是措手不及,伤亡惨重。
上郡与云中的汉军要塞燃起烽火。烽火台是当时最先进的远距离传递敌情的军事设施,一旦要塞受到攻击,烽火台上便燃起烽火,邻近的烽火台观察到后,也燃起烽火,一路沿着长城传递,最后到达首都长安城附近的甘泉,再从甘泉派出快马,向长安城内的刘恒报告。
这次战场与首都长安有一定距离,刘恒从容应对,下达紧急战争动员令。
重兵集团向飞狐(河北省涞源县)、句注(山西省代县)、北地(甘肃省宁县)三地集结,准备随时投入对匈奴的作战。
为了预防匈奴从西部突击,威胁帝国的首都长安,刘恒安排在长安城附近的细柳、霸上、棘门三地屯兵,指挥官分别由周亚夫、刘礼、徐厉担任。
刘恒驱车前往各个驻地巡视劳军,他深知士气对于军队的重要性。
从霸上与棘门,皇家车队畅行无阻。两地的指挥官听说天子驾到,立即打开辕门,将士们列队恭迎皇帝的巡视。
皇帝站在检阅车上,驾车缓慢穿行在军营中,并不时挥手向大家致意:“众将士辛苦啦。”然后发表一通重要讲话。
士兵们都伸长了脖子,一睹皇帝的尊容,心情好是激动。
巡视完两个驻地后,刘恒觉得有几分劳累,但还是要坚持巡视最后一个营地:细柳营。屯兵细柳营的指挥官是周亚夫,提起周亚夫,刘恒想起了一些往事。
刘恒想起了周亚夫的父亲,大汉帝国的开国功勋之一的周勃。
刘恒今天能坐上皇帝的宝座,周勃可是居功至伟啊。在吕后去世之后,吕氏与刘氏,究竟谁来坐天下呢?作为全国武装总司令的太尉周勃的立场至关重要,最终周勃站在刘氏家族一边,诛灭了吕氏集团,并前往代国迎回刘恒,拥立为皇帝。
虽然后来文帝刘恒采取权术,迫使功高震主的周勃辞职,但平心而论,刘恒打心眼里,还是感激这位为自己带来命运转折的老臣。所以刘恒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周勃的儿子周胜之,这样与周勃结为亲家了。
周勃去世之后,周胜之继承父亲“绛侯”的爵位,但后来周胜之卷入一起杀人案中,被废除了爵位。
刘恒就从周勃的儿子中选择了一个最贤能的人来继承爵位,大家公认周亚夫最具乃父之风范,于是封周亚夫为“条侯”。
刘恒正回想着这些往事时,他的随从打断了他的思路:“陛下,前方就是细柳营了。”
皇家车队已经习惯于欢迎的鼓声与欢呼声。
但是细柳营既没有欢迎的鼓声,更没有欢呼声。
甚至连大营的辕门了紧闭不开。
“这怎么回事啊?里面那些当兵的都瞎了眼吗?没看到这么多的皇家车队啊?”皇帝身旁的礼仪官们一时傻了眼。
细柳营地肃然无声,只见军官全副盔甲巡走在营内,士兵们全副武装,队列整齐,武器不离手,持刀的,持戟的,弓弩手手执强弩,俨然是临战的状态。
皇家车队等了半天,也没有人前来迎接。
于是刘恒就派礼仪官前往营地门口传话:“天子有诏,速开辕门!”
然后使者就冲着辕门边的守兵,恶狠狠地说:“小子,还不快开门。”
营地守兵喝住来使,厉声喝道:“我等在此,只知有将军令,不知有天子诏。”
这句话,掷地有声!
来使气急败坏地回禀皇帝,刘恒倒也大肚,没有生气,反倒暗暗称奇,便说到:“那好,朕的御车亲自前往营门口,不怕他们不开辕门。”
于是皇帝的马车行驶到营门口,刘恒差人通报:“车上即是天子,前来劳军,请速开大门。”
又吃了一回闭门羹,守兵仍然拒绝开门,冲着外面喊:“我等不认得天子,只认得天子的符节。”
刘恒赶紧差人持着符节,前往营地内进行通报。
守兵见到符节,便打开营门,只让使者一人进入,持着符节直奔周亚夫的营帐内。
周亚夫这才下令,打开营门,准许大汉天子的车队进入营地内。
皇帝在大门外等了老半天,终于可以进入细柳营了。刘恒命令驱车前行,刚进到大门,又被守兵拦了下来:“将军有令,军营之中不得驱车奔驰。”
“这是什么破规矩啊?”刘恒左右的人早就气得鼻孔冒烟了。大家看看皇帝,皇帝没什么反应,还真下了车,按辔徐行。
直走到主将的帐前,周亚夫这才走出营帐,身披铠甲,腰佩利剑,威风凛凛,他对刘恒作了一揖,从容不迫地说:“身披甲胄的武士,不便于跪拜,属下以军礼参见圣上,请陛下勿责怪。”
刘恒肃然起敬,手扶车轼,微微躬身回礼,然后差人传达口谕:“皇帝敬劳将军及诸将士!”
周亚夫带领众将士答谢,恭敬地接受刘恒的检阅。
巡视结束后,皇家车队离开细柳营。营门重新关闭,营内的将士依然没有丝毫的松懈,武器在手,如临大敌。
从来没有一位将军以这种方式来迎接皇帝的巡视!
这简直是对皇帝的最大不敬!
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刘恒离开细柳营后,一定会恼羞成怒。
但是,刘恒作为一位伟大的君王,确有其不平凡之处。他想起了冯唐以前说过的话:“朝廷内之事,由君王作主;朝廷外之事,由将军裁断。”
刘恒露出欣慰的笑容,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想要寻找大汉帝国的廉颇、李牧,现在,他不是已经找到了吗?
他不由得赞叹道:“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霸上和棘门的驻军将士,简直是在玩儿戏,倘若匈奴军队突袭,只怕连主将也要成为俘虏哩。周亚夫将军治军严谨,无懈可击,即使是匈奴骑兵前来,又岂能奈何呢?”
但是周亚夫的驻军没有机会与匈奴骑兵交手。
汉军的几路援军急驰前线。军臣单于与他父亲老上单于一样,深知游击战术才是对付汉帝国的法宝,来了一阵风,去了一阵风,让汉军防不胜防,又无法捕捉到其主力。汉军一旦大军出动,对不起,我就不陪你玩了,拜拜!
匈奴骑兵又一溜烟跑了。
这次汉匈冲突,虽然没有取得什么战果,但刘恒却得到意外的收获,慧眼识英雄,认定周亚夫必定会成为稳定大汉帝国的中流砥柱。
周亚夫被提拔为中尉。
半年后,刘恒病逝。刘恒在位二十余年,致力于与匈奴的和平,但命运弄人,居然数次遭匈奴入侵,虽然从规模和时间上看,对汉帝国的稳定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却始终是刘恒的一块心结。
刘恒临终前对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说:“国家日后若有危急之事,周亚夫是可用之人,尽可让他掌兵,不必多疑。切记切记。”
刘恒似乎预见到,多事之秋,即将到来。
后世将汉文帝、汉景帝时代称为“文景之治”,其实景帝刘启无论在人格修养还是政治才干上,都无法与文帝刘恒相比,只是萧规曹随,无为而治,勉强延续刘恒遗留的仁政传统。刘启上台伊始,国内政局暗潮涌动,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封国政权,对中央政权虎视眈眈,随时将掀起狂风骇浪,帝国的基柱能否屹立不倒?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