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作者:李约    更新:2021-12-07 06:59
  “孔先生,现在你亲耳听到了。"县尉得意地说。
  “就是搬东西也不一定就是搬古籍,里面摆设先祖的旧物甚多,而且前两天你们也搜查过,没有什么古籍,你们该放手了。"孔鲋挽着花白胡子沉着地说。
  “所以我们怀疑这里面有夹壁,要拆开看看。"县尉诡异地微笑。
  “拆大成殿?绝不可能!"孔鲋坚决地说:“先祖孔子去世第二年,鲁哀公于旧居建大成殿祭祀先祖,历代鲁君及各国诸侯莫不视为圣地,只有历年修建,从没有人动过这里一砖一瓦一小撮土。连中原视为南蛮的楚人亡鲁后,楚王也是年年派人来祭祀,你想拆,你担当不起这个责任!”
  “孔先生,你要讲理,我也是奉命行事,不要让我们为难,"说到最后,他语带威胁地说:“不要逼在下动武!”
  孔鲋仰天哈哈大笑,随即又脸色凝重地说:
  “那很简单,要拆大成殿,先杀了老朽,然后踩着这两万多人的尸体过去。”
  “不错,放马过来,踩着我们的尸体过去!”
  静坐的一层层民众全都站起来怒吼,吼得县尉震耳欲聋,紧皱着眉头,他向后走到队伍前面,小声对左尉说:
  “这件事很棘手,本乡本土的事怎么忍得下心动真刀真枪?县令倒躲得快,就是不亲自露面!”
  “大人别忘记县令也是孔家子孙,要他来主持拆祖庙,当然不敢来。”
  “派去报告郡守的人怎么还没回来?他是秦地人,事情比较好办些。"县尉紧皱的眉头一直打不开。
  “就是朝廷派来的监御史亲自来办这件事也很难,别忘了县卒大部分是本地人,而且姓孔的特别多!”
  “你不要说话老是教本官'别忘了',你才要'别忘了',虽然你姓孔,等下行动你也得先带骑卒打头阵,这是命令!"县尉没好平地说。
  “遵命,但大人别忘了还是等郡守指示来了,再行动比较好些。”
  “本官知道!"县尉不耐烦地用手上马鞭击打着皮靴。
  就在这时,一部汽车后面跟着数十七护卫向这边驰来。县尉松了口气说:
  “看样子是郡守大人亲自到了,这个烫手山芋终于丢得掉了。”
  但等到车子到达面前,下来的头戴高冠、身穿红色锦袍的不是郡守,却是朝廷派来的监御史。
  县尉这下心情更为轻松,连忙上去行了个军礼。还未等到他开口说话,这位军人出身的监御史早就怒吼起来:
  “怎么到现在还不采取行动?”
  县尉苦笑着,指指狂呼嘈杂的群众。
  “你有千余兵卒在手,还怕这些手无寸铁的老幼?"监御史不屑的说。随即他又叱喝:“要你的人开路,让工匠好进去工作!”
  县尉连声称是,转身下令骑卒开道,却没有一个人理他,原来八百名片卒中间竟有一大半是姓孔的。
  监御史见状,气得哇哇大叫,抽出佩剑指着县尉的胸口说:
  “阵前不进,按军法从事!”
  县尉急得向左尉说:
  “孔鲢,按照先前计划,你带骑卒冲锋带路,违令者斩!”
  县尉也拔出佩剑指着左尉孔鲢的后心。
  孔鲢哭丧着脸大声喊着:
  “兄弟们,成冲锋队形冲开一条路来!”
  他一马当先冲入民众群中,其余骑卒亦十马一排接着冲上来。孔鲢一边冲一边在喊:
  “族内父老兄弟姐妹,拜托让条路出来!”
  百姓一看骑卒真的冲锋起来,全往两边逃散,大人叫,小孩哭,乱成一团,很快就有人被马踩伤踢死,或是逃走时被人挤倒在地,众人就从他们身上践踏过去。
  “孔鲢,你欺祖叛宗,一定不得好死!"人群中有认识他的齐声痛骂。
  但冲到第二层时,里面的人早就有了准备,他们有的带着绊马索,有的拿着木棒,齐心合力将这些冲进人群的马绊倒,将马背上的人击昏后绑起来。冲入人群的孔姓子弟骑卒不等他们打,早就跳下马来束手就擒,口里还不断叫着伯伯叔叔,拜托他们在身上敲点伤痕出来,等下好交差。就这样半真半假,打打绊绊,八百名片卒全当了民众的俘虏。年轻好玩的孔家子弟,很快利用他们族兄弟骑卒的马匹和兵器,成立了一支"孔家骑兵队",来到最外层抵拒剩下的一千多名步卒。
  “反了!真的反了!"监御史气得怒吼,转向身后的护卫说:“快去找郡守调动大军,孔家人抗拒官军,造反了!”
  护卫奉命掉转马头正要走时,只听到耳边有人说:
  “不必去找,本官已经来了。”
  原来郡守在半路得到消息,汽车换马,只带了几名随众赶到。
  郡守邓铿在马上和监御史见了礼。
  “邓大人对这件事如何处理?"监御史问。
  “平息民怒为先,"邓铿坚决地说:“让下官先和他们的族长谈谈!”
  “看你对主上如何交代?"监御史愤愤地说,随即登车而去。
  “下官自会交代。"郡守不理他,下马自行去找孔鲋。
  两人达成协议,只要邓铿任郡守一天,绝不动大成殿一草一木;孔家交还八百骑卒和马骑兵器。
  军队撤走,民众回家,但很多百姓不放心,仍露宿在大成殿附近的树林中。
  郡守和监御史回到薛郡,两人都上奏简互告对方。
  7
  始皇在接到薛郡郡守和钦派监御史的互控奏简同时,也接到来自齐、燕、赵等地各郡的紧急报告。
  曲阜孔子大成殿事件已引起一连串浪潮,主题已不在焚书,因为书已经焚了,再反无益,而是只要求不要再追捕人和拆房子查搜。
  在这些因"装神弄鬼"事件被遣返原籍的儒生的联络和策划下,首先是儒生带首民众向当地郡守县令请愿,郡守和县令的答复是抓更多的人,拆更多的房子。
  于是民众发动罢市抗议,三三两两闲逛街头议论时政,正好符合偶语弃市的要件,于是更多的人下狱。
  原先已消声匿迹的市井游侠,如今又出来展开活动,他们袭击官员和执行焚书令的办案人员,一天数起,弄得到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各地郡守都要求更大的生杀之权,甚至有要求朝廷派遣大军以防民乱。
  始皇那天召集李斯和蒙毅到南书房商量对策,正好长子扶苏有事来见。他见南书房有客,正想退出时,始皇唤住了他。
  “抚苏,你也坐下来听听,看看有什么意见,这样大了,也该学习一点政事了。”
  扶苏奉命坐下,始皇免不了打量了他一眼。只见他长得和自己极为相像,只是嘴唇稍厚,红润有如涂丹。在一般人来说,这是忠厚仁慈的好相,但始皇认为,当一个天下的统治者,忠厚只是表示无能,而仁慈更是软弱的表现。
  他应该是二十八岁了吧?始皇对儿子、女儿的年龄始终弄不清楚,在他自己二十八岁时,已当了十五年秦王,经历了重重政潮、征伐等国内外大风大浪,而扶苏还在过着后宫的公子生活,没经历过战争,连政事都没碰过一下,这是他的幸还是不幸,很难说。
  但他决定,从现在起,扶苏必须接触军国大事。
  于是他首先对李斯和蒙毅说:
  “天下一统将近十年,赵齐等地却传来不安的消息,这种现象很不好,你们两人负责执行这项焚书政策,应该检讨一下哪里出了毛病。”
  李斯咳嗽两声,清了清喉咙说:
  “这项政策是为了千秋万世作打算,原则上是绝对不错的,只是执行上发生偏差,这是下级人员的问题。不管怎样,这项政策必须贯彻到底,养成黔首守法的习惯,不然,今后任何法令一出,黔首先是议论,然后抵制、甚至是反抗,这会造成整个行政的瘫痪,所以臣主张严厉处罚所有肇事的人。昔日商君变法之初,大家都说太严厉,然而十年后,秦国大治,这些批评的人又改口对商君赞扬,但商君却将这些人都调配到边疆去,以后就没有人敢议论法令了,可见政令是用来要人民遵守的,而不是用来讨论的。”
  他的话刚说完,蒙毅发言表示反对:
  “焚书令已经执行了,当然要贯彻到底,但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所引起的民怨,如何安抚赵齐等地的不安,再谈原则未免太迂阔了一点。”
  始皇点点头说:
  “好,现在我们就将重点放在解决眼前的问题,丞相,你的看法如何?”
  “臣主张曲阜大成殿非拆不可,因为大成殿不拆,就没有理由拆查别人的房子,不拆查房子,人人都将书藏在复壁里,焚书令就形同具文。另外,臣已查出,联合鼓动赵齐等地风潮的人,正是那些遣返原地限制居住的儒生,非加严惩不可!”
  始皇看了蒙毅一眼,叹口气说:
  “朕对这些人可算得宽厚了,想不到暗中捣鬼的仍旧是他们。廷尉,立刻传诏追捕这些人,并严加审讯,找出同党,务必要一网打尽。”
  “臣遵命,"蒙毅俯身回答:“但大成殿事件臣主张不必拆。”
  “哦?说说理由看!"始皇惊讶地问。
  “凡事需讲求证据,才能依法执行,只凭有可能就拆房子,那天下所有的房子都有藏书于复壁的可能,是否都要拆呢?何况,曲阜大成殿有如孔族家庙,拆人家庙和挖祖坟一样,都是最会招致民怨的大忌。”
  “丞相,你认为廷尉的意见怎么样?"始皇问。
  李斯当然不服,于是两人就一个谈原则,一个谈实际地争论起来,久久仍不能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