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作者:柳生    更新:2021-12-07 06:26
  “我们不拥护革新,还学习知识来干什么,不是为了改造旧世界吗?”张庆欢有所领悟的说。
  张庆欢要离开广州前,林亦特地在北园开了一张酒席,这时钟迎春一家人除钟博因故没有参加紧外,都到了那里去作饯别。这也是因为家里不方便作宴之故。
  李小春在席上心情愉快说:“我姨丈虽是没有来告别,只是他老人家有了保护,不再受劳累之苦,也值得我们庆贺,可要为他老人家干一杯先。”
  张庆欢等人,一律举杯,表示庆幸地满满的干了一杯。钟迎春心中因觉要离开母亲,惋惜之余,脱口而出:“一别只因惜前途,前途莫把双亲辜,学无阻境乃先觉,攀登艰险共携手。”
  林亦鼓励他们道:“年轻人要离得开双亲,毛主席说:放手发动群众。……,生活命运靠你们去撞,不要老牵念从小生长的家庭才好,你们只要承认客观事物,掌握规律,一定能乘风破浪,探索真理。前进到生活的美满目的,这是我的嘱托,所谓教的说话不会说,有钱难买自主张。”
  张庆欢点头说;“妈妈说得对,生活上的困难,各人处境不同,不会千篇一律,亦难预料,更无现成楷模,所谓逢事当机立断,正是这个道理。时代不同,背景不同,道路的坎坷,这是绝对的吧!”
  他们酒席已散,钟迎春必须回家收拾收拾行装,并与母亲话别,李小春因目前家中少伴,暂不能同行。林亦没有教书,还在农场劳动,看来目前虽可免去下放。不过前路还未可卜知,只能得过且过,每天无所作为,昏昏蒙蒙的过生活,故需在小春暂陪。小春从小与姨母相依为伴,真如亲生女儿一般亲近,况她性情柔刚得宜,十分处世,接物宜人,可算是一位难得的少年女子。
  张庆欢独自一个人,闲暇无事希望再游览一下羊城夜色。他思前想后,广州近年来,因为搞了经济恢复,各种物质供应,虽不比1957年前的水平,但已很丰富。除了要收米票买饭和买付食品外,还有很多食品免票可买。米票,经过粮荒后,这是一个很难免去的票证,不过各项供应,已经逐渐走向正常。比方包子也会有肉有油,有糖有豆,并不会像前几年,吃些斋菜过日子,所谓无油水捞,就是此话之意。暂时来看,总之物质走不到1957年的价格水平,但比1960至1963年的物质水平,就已很丰富,人民表示庆幸,很感谢党中央的英明领导。这也是原来不敢想象到恢复这么快。这么兴旺的年景,是要有十分有效的政策,符合国情对劲,才可取得。
  现在看来,人们怕又要翻去这个刚刚建起来的不经一捅底子。为什么呢?又要乱一乱,乱会乱得出更好的社会吗?经济繁荣不可表示社会主义制度好吗?他想来想去肚子里还闷着这些疑问。
  这时街上忽然紧张,行人慌慌张张在传说,XX司令部被红卫兵冲倒,开了枪库,抢了枪枝,弹药,准备大夺权,要打仗了,听说还在杀人哩!夜间可要小心才好,这叫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啊!
  他本来还想在人民桥看看珠江夜色,灯火影照,船行车驰,气笛长鸣,游人不绝。一听到这消息,心中是有戒意,也不敢多恋玩赏,只得迅速回程。
  这忽然一队红卫兵截住路口,来往人等不准行动,他们用大毛主席像架在大马路中心,气车,行人一律不可通过。不一会又有一队红卫兵同类似,用大毛主席像打冲锋,要来冲这一帮,各念语录,各呼口号。可能他们要争论什么观点,群众一时围满了,挤得水泄不通。他们各登上桌面,声嘶力竭地辩论。张庆欢不敢认真去看,只希望早早饶道回来。
  他正心急,又在想念他们的争论:“什么是造批派。,什么是保皇派,什么是当权派?”
  这时他进入中山二路,正转烈士陵园门前的一条小街,因中黑夜没有提防,忽然后面来了一个人,用小刀子向他背部一剌,张庆欢惊愕不可言,大呼道:“这回完了……。”说时迟,那时快,他将身子一缩。
  这回是完了,若要知后事,请看第三部:〈岁月坎坷〉分解。
  莫道世界乱纷纷,只因路线要分真。
  争权须惜万民苦,安居乐业好乾坤。
  (第二部完) 1981年6月30日
  池来安
  辛酉5月29日于襄阳 孔明茅庐三顾堂
  (隆中)
  铁笔判洪流III岁月坎坷
  前言
  前 言
  此书写作断断续续,因而写作时间虽长。但真正冷静下来写的日子不多。一是因为自已民作任务不同,另也因此书写的目的有别。取材方面广,若一天写一万字。就怕难有推敲思维,从而质量不好。我不主张一天内写太多内容。困为就凑一些闲言,顶成书,也无多所谓。比方描写生活,怎叫细致,也有各人看法,并非指一举一动皆要明写。
  我写作时,越觉笔写顺了,我就立即停笔。因为写顺了,质量会觉降低,慢慢来的,自然分量好些。当然写作方法,写作水平,各有不同。就我自已而言,也不是天天如此。有时高,有时低。我在阅稿时,还会觉得自已在那时怎会写得这么样。照今天来看,就写不出这样水平了。特别是诗,呤后即忘了的也不少。
  世上作家不少,各人有各人的写作目的。当然,大部分也为反映现实,推动社会,扶正拒邪,树立好的道德,以求公益吧!
  怎样反映社会,从什么角度去写作,这也并非一成不变。因为写书并不可一朝一夕写出来,这么长时间,思想会产生出距离的。因此只好承认原来事实,改动也难免搞成面目全非。
  写文章要修改,但绝不可因躲躲闪闪的。不敢接触实际,造成所写非牛非马。我的这种态度也有僻性,未必合於那一方面观点。我自已承认我的主义信仰并非拿来纳弊。不管信仰什么,有缺点,有优点也应写出。清朝是封建末朝,难道一无是处?曹雪芹先生还是在那时生出来,做了一番大事业,成了今天名人。照今天说,是谁培养他呢!天地造化,日月精华吗!
  先知先觉,各人所处地位不同,又有道路变迁,由这触那,可能会想出以后对人有益的思想。所以曹雪芹先生一些符合今天的观点。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他这样表现,也未知有无这种思想指导,可能是英雄不谋而合。
  这铁笔判洪流,第三部《岁月坎坷》遇到我的思想复什时写的。那些有名望的人,边写稿边排版,凑来凑去,也可成一章,我却有这样的遭遇,没有联系出版社愿来约稿,出版不知有无望。有时雄心壮志,有时又会情绪低落,无人追稿,写快写慢也无所谓。我靠什么动力来督促自已呢!不外乎是书里所表现的,民族,国家责任感。向人民负责,写一写自已所觉得要写的,别人还无意识到的,或意识到无决心写的,自已还认为可表现的也写一写。不管怎么,书的命运,个人的命运,就要看结果吧!所谓且看下回分解。
  既是文艺不一定可以养生,自已还要有生活门路。文艺出身,多出在业余,或要有人支持,如果要这项事业养你出身。从我个人感觉看,是不可能的。我建议一些梦好文艺写作的人,你应先有生活,不要一下子想得写好稿便可以有人用,而且可以靠稿费生活。
  我的医学稿已写了二十五、六年,文艺稿也写了二十年以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写的连原稿也没了,精也曾发誓不接触文艺这行。过了些时日,不觉有空又干了这功夫。这也是脑子从观察了事物又活动了。手不动,脑子还推着动,到时间,还不可不写的。
  因为我善医学,可直接为人救苦救难,倒有一些实惠。这也对我的文艺写作有物质上的支持。自已有工作。又有额外奉敬,干起来还可精神奕奕,最低也可当作一种工作任务。
  我也完全同情专门研究一门科学的人和他们的遭遇。他有功家国,对个人幸福考虑很少。批评家们又会随如转舵,今日批之,明日批那,这不转舵的工作者,就成了有时被褒,有时被贬的对象了。
  批评家最好不要拿我的序言来看我的全部思想,去评小说写作指导。这也决不可能是完全我的全部思想,我的思想也会活动的。不可停止的。不过有时我把我的思想写出来,也有觉得没必要写出来,或写不完全。你们所知的还是一部份思想。甚至这思想的构造也是偶然的。
  这书名,也是我在沈阳到山海关的火车上想到的。东北历尽沧桑,几经沦落。至今沈阳还有纪念苏联红军的碑上坦克纪念。岁月坎坷,正是一条考验之路。真是: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国难识忠辈,享乐不忘贫。
  1981年11月22日
  池来安
  目 录
  第一回 丁奉无意遇故友
  第二回 往山区林亦有准备
  第三回 春色宜人人不宜
  迎春专志勇登程 入牢房坤田悔不及 形势趋向众未向
  第四回 凌子山用药除旧疾
  第五回 凌子山领教新动向
  第六回 风云变穗城会旧友
  廖春英随变应新方 陈丙家理解课外情 旧古摧花塔逢新识
  第七回 陈早起失机陷困境
  第八回 小四清停停打打
  第九回 造反派适应新形势
  知灵活胜操新形势 扫尾巴断断续续 时期变化理论指导
  第十回 夺权县司系统各局
  第十一回 三社农民示威进城
  第十二回 红旗总部队伍壮大
  另立总部分庭抗礼 二派组织进退旗色 造反抢枪行动惊震
  第十三回 飞雪低云方知四面楚歌
  第十四回 凌子山下乡遭难困
  第十五回 揪斗学习形势尽发挥
  调战离山引出八点声明 陈贝娴检举立新功 落实政策解放一大片
  第十六回 干部下放五七干校
  第十七回 凌子山脱险思事业
  第十八回 王城过香港有新招
  无风起尘再陷办班 黄导演离队当农民 刘育弄关系无空档
  第十九回 凌子山治俞骨髓炎
  第二十回 刘云光过港从业
  第二十一回 学中医治疗奇难杂症
  刘云光操好旧业艺 王万先归家务农 种药材独攻经济效益
  第二十二回 凌子山赋诗思事业
  第二十三回 李云山会友呤新作
  第二十四回 形势语方的分寸
  余浓正触感谈运动 唐雅云遇病治旧疾 谈话诗画慎前后
  第二十五回 时代开拓新局势
  阶段洪流另重天 附图 1177、1178、1179
  人物 …… ……1180
  后记…… ……1173
  第一回
  第一回
  丁奉无意遇故友 迎春专志勇登程
  诗曰: 朝坤阴阳始混沌,寅辰知明方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