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作者:柳生    更新:2021-12-07 06:25
  “我离城已几年了,这些风化我也少知了,今后、我们都在一个班,请互相帮助吧。”张继传笑着有所转喜地道。“大家选我领助学金。”
  他们再谈些闲话,过了一会儿,各有倦意便各自回家,或住地。
  凌子山自已一个人走到春离园路,这一条城内小道,实际是一条住宅区道路,没有什么生意店铺,行人也很少。他平时喜欢绕道回家当散步,每次回家都是除了吃饭、睡觉,一般都在朋友和同学家去玩,聊天,这也正是他的习惯。但行棋和打朴克,他都不喜爱,除了看书,谈话,听别人讲故事,评论各项发展事物,社会动向,他却很喜欢,他觉得开卷有益,讲话是练习心思,听别人讲话也可赠长知识,了解人民想法。而玩牌行棋,纯属消磨时间,他感到人生才几十年,没有功夫去理这些。就没有什么看和听也不如想想,分析事物有益。因为想也可回忆推敲,比消磨时间好得多。但他不是喜欢理化,外文更不喜欢。他觉得外文不必全民学习,有人要去学习,样样事情都不可千篇一律。更不能因喜外或有任务学习外、而崇外诽中。外国的有不少发达方面,但必竟因发展时间短而取舍未定。就科学方而,它本身也不正是在大浪淘沙?比如一些肯定了的定律,又被否定。但也要和外界经常通气才好,通气靠门窗,门窗又是房子的结构之一。中国像一座大房子来说,怎么能全部变成门窗、故学习外也是为不内,不是为了窗之以外。因而要精通以外,更需要有精通以内的大量人才,才可吃消,因此学习外国的语言,为什么要全民学习呢?这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呢?是自已增加自已的负担,白白累死人。中国也有不少先进的事,外国怎不全部学中文?学习过重担会把中国从小折磨得身体虚弱,到底害了谁人。通过翻译不就行了吗?明知都要回农村的,为什么人人要去钻研呢?这知识虽然变成人的资格,但必竟多是变成呆人板性,自持有才,而又无实用、而终生成为字典而已,未见有何发展。当然有特别本事的个别人、可学几国文字和内外精通。但从爱好,又有承担能力,可从之。因为人的寿年和服务时间有限,到底要合算而计,有些人片面认为中国文字古老而阻止了中国科学发展,其实那些在外国的有才能的科学家,更为精通中国的古文人也会不倒外。问题在以政策如何感召人。要改革的东西,不能一日而全盘否定,造成破坏,变成接不上政策,几千年的文明历史,怎能可变成罪过?父母生出了自已,他又成了阻止你的前途的绊脚石头吗,世界上总是有这样的情况。有听了老子的会误了前途,有听了老子的话,大展鸣图。总而不是父母之罪,各人认识事物不同而已。就是根本的问题,舍此而不用多言。如果有才能而不能通知,那怕最简单的科学也会被废去。中国有中国的文明特点,把自已的文明砍去,自已变成一无所有,怎么行呢?诗、词、歌、赋、唯有中文可有特点。外文的平欲语言句子为诗,有些人很中意,所谓叫朗颂诗,其实不如中国农村的祭文的语句,虽然古板,但却语法精明清韵,凌子山中意听中国之古,而不愿听外国之古。外国的童话寓言简单,无一定理标准。就是有,他也不理解,这样他们既尊为光辉之范了。外国人有些故事情节,在中国简直不值一谈的小小事,简单事。也有些作家为了个人名誉翻译,又把他吹捧一翻,也有些句子,恬不知耻。中国很少不出名的农民去吹捧外国,都是些有名人士说说。似乎就解决问题。凌子山对这些问题不解又不知是一种什么味儿。说不出其中道理。他一路走,低着头,正碰到一位拖着小婴儿的少女,她和凌子山年令不相上下,凌子山抬头一看,凝视了一阵,觉得此人美丽可爱,是一位外地才来的少女,可能是随父母来这里工作的家属。凌子山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说道:“对不起,我没有看好路,不觉撞着,勿怪、勿怪、这相赔礼﹗”
  “无所谓,我也是一时睇着左面野,无睇前面,唔使客气。”这个少女笑着不好意思的说。
  “你是广州人吗?”凌子山听到他讲白话,便大着胆问了一声,见其客气文雅,更安了心。
  “系、系、你是本地人吧﹗”这个少女见到凌子山这副脸孔也无有为喜爱的,这也好像是一种巧合。但也不好多问,各人怀着一种想念,过去了。过了一阵,二个人也偷偷回头看一看,正好又一个照面,他们似乎各有所想法,含笑各人离去。
  凌子山在这边想:“他是一外地人,是大城市的人,见识多,我生长在山城,一切所见皆是土里风物,若能和他认识,谈论城市风光,听听他个人的抱负,岂不是太美的事啊﹗这也叫城乡交流啊﹗这也可能大妄想吧,她怎么和自已认识,自已是什么人?一小小草芥似的。“想着想着,也已回到了家中,父母、接着、各人说些家常话,便去吃了晚饭,一宿无话。
  中学是一个班一个宿舍的,人人都可自带被席去那里号一张床位住宿。初读中学是人人高兴的事,人家为了凑兴儿,县城同学们都到学校去睡,二个人共一张床位。一个同学出被,一个同学出席,倒很合适。凌子山和王万先共着一床。本来家里人不放心他们去学校睡的,怕凉了,无人盖被,但因他们执意要去,才无法阻止。
  这些同学可说是胡闹太过了,这开学第一天,半夜三更才过了一阵便起床,他们只看到月光、光亮、以为天已太白。因心情紧张,都怕第一天有了迟到不光采。一个人叫喊,大家一跃起床。一年级五个班、全部都起来了,在操场等候,等了几个钟头才天光。一片吵闹,大叫大喊,议论份份,吵得高班的同学也不得安宁。这样一直闹了几天,以后才渐渐冷落下去,甚至有人搬回家去住了,外宿生又增多了。有一个同学说:“什么兴儿也只是当初几天,上了几天课又和小学一样习惯,有什么、上课、下课、在老师面前和小学生一样习惯也差不多,逐步习惯了,不觉什么是了。”这股风渐渐平静,生活就如常了,按部就班,就是很多事物也是这样,并不奇怪事,在此不谈。
  这时学校尊师爱生,每天这样,老师精神奕奕,他们以当老师为荣。自已教过一级过一级,迎一批新同学,送一批老同学,这是多么骄傲的事啊﹗全国各大城市的大学,都有自已的学生。真可谓书院虽小,是朝庭器脉,有助国家取录人才。老师的劳动被人尊重,当然自豪。这时物价稳定,百物皆不缺,老师工资可比其它机关工作人员高些。四十几元至九十元以致上百元不等,老牌大学生多在七十元左右,这指解放前的知识分子。一般教员,如果是老牌大学生,又加上当副校长,教导主任职务的工资都有在八十元至九十元左右。所以这时学校可独为一所,和社会联系也不多。没有什么物质要配给的,各行各业互不相求。真是人人向前,个个为事业,生活没有物质所忧。各人自特清高,闭门修养,斯斯文文。也可不管外事,可算《清平乐》、《沁园春》、《西江月》、升平宁静。这些虽是不相干闲语,然亦可知当时世情些儿。人们并非都这样紧张食物。
  惠州市在这平江入口的中游,是一个很好的古老州府所在地,这里古迹很多。特别是苏东坡的流放落泊在此生活过,加上后人建亭纪念,有东坡享,东坡府、苏堤、朝云墓、故居所在。又加上传说份份,更有美色增添。人们还记着:爱书惜画知何多,人生识字忧患罗,记得贬为惠州客,西湖夜夜悔当初。还有宋湘喜游西湖的五别诗话:别湖山、别湖水、别湖花、别湖月、别湖风。这里也有陈炯明的葬地墓园。另上新建楼、阁、亭、湖水清碧,山外有水,水外有山、雁塔卧水,明月荡碧波,风景自有独格,可数是广东一个名湖,九州十湖有其特点,能与杭州西湖比美。
  这年张庆祥因为工作调动,来惠州商业局就职,和堂弟张庆欢同来。一方面叫他开开眼界,二来送自已一路也好有些帮忙。张庆欢自已局限性很喜欢游玩。他来到惠州,饱赏西湖风光,觉得祖国山河锦绣,将来有机会遍游天下,是多么快东﹗增长知识和了解各地风土人情,为祖国作出贡献,是自已思想所望。
  这天傍晚他独个游西湖百花洲。因为他喜自已独游,一则静思风景之美,慢享这快乐之心思。二则自已自由留步畅游,不受任何牵动限制。他正坐在这石椅上,忽见一个老妇人,约五十岁上下,跟跟跄跄来到他跟前说:“小弟、你在这里有看到失落一个钱包,内有各种物件,有钱、证明、了入证、我因刚才坐在这里,跑出去才发现,故回来寻找。”
  “怎么、我有这么当衰﹗不要把失去物件的责任落在我身上啊﹗”张庆欢听到讲着带白话的普通话讲着,自已也着惊地起身帮着寻找荷包。因为这时已黄昏,这时花草丛丛,又有大树遮荫,这个老妇人不能看清地面。张庆欢热心的帮她寻找,因为没有带手电筒,只得低着头,弯着腰、东看、西看找着,皆无发现,张庆欢心中急道:“怎么好呢﹗现在又找不到,看来是很难找到的了。我刚才坐下,也没见别人来游,因为这里游客较少,多数人中意去饮茶。僻静地方,人们不太喜欢这里。
  “找不到也没有什么办法,难道敢说你拿了不成,你是一个青年人,新社会的学生,就是你拿了也去交派出所的。我不会疑你的,不过还是希望你难帮我再到那边找找,我因眼花,又加上近视,现在连走路都有困难,看不见什么,恰巧眼镜又没带来,真是泄气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