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作者:柳折眉 更新:2021-12-07 06:18
直到他归去神界,又为之守孝三年;随后便上京赶考。到二十三岁还不曾订婚成家。天嘉帝喜他对李寂真心纯孝,又怜他孑然一身再无亲族,为他指婚自己的长孙女,即皇长子风泓温的嫡长女巾瑞郡主,天嘉三十七年亲自主持两人成婚。婚后夫妻和美,次年就添了一子。章回双亲早亡,唯一的姑母也过身十余年,无族无依;及至成婚,始得家人天伦,初为人父,心中喜悦自非同常人。但也由此,孩儿名字想了又想拟了又拟,却始终不能拿定,最后还是身为“叔父”的风涪厨看不过眼,这才最终为他决定。不过从此每每玩笑,说他枉负殿生之名,连个名字都不能取。此刻听熙元帝这样说,章回脸上微微发烧,嘴角边却露出十分温暖的笑容。
“则少主地名字,先皇与太傅大人可曾告知,或有所提醒?”
多年君臣相得,彼此又是至亲,对章回同样带了几分打趣的问话熙元帝并不以为忤,而是轻松答道:“告知是没有,提醒么……倒也差不多。”眼见城门就在前方,风涪厨目光一转,嘴角轻扬,“一会儿,陪朕去一个地方,你便知道。
熙元帝故作神秘并不直说,章回心中好奇,却也不能发问,只是笑一笑策马随之入城。见风涪厨先是经城北德胜大道,随即便转入畅柳湖畔映波路,经过草亭街继续一路向西南,章回心中隐隐预感。果然,片刻见前方学士路、文慧街相交的三叉路口,相对于天色尤其显出熙熙攘攘的人群,尤其人群中最多文士装束,章回忍不住叹一口气:“若是这个,国史馆、藏书殿里什么珍本没有。专程跑到这里,人往人来,万一冲撞了倒不好。”
风涪厨轻笑摇头,策马趋近街沿,随即翻身下马;顺手把缰绳丢给身后伺候的小满,带着章回就向文慧街道口处,门上高高一块“百纳斋”金字匾额的书肆走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堂上天嘉帝御笔手书。昭示了这家书肆的非同一般。作为承安京乃至整个大周王朝最负盛名地书肆,官府之外第一私人刻坊,百纳斋向来是天下文人向往,而门前学子士人云集。因是前朝宰相林间非正妻白氏陪嫁产业,并由林间非次子林玄与其嗣兄袁子长共同经营主持,多年来百纳斋与朝廷关联极其深厚。而这样的身份背景。又使百纳斋自然成为朝廷和士林沟通联络地最重要途径……按天嘉帝开国建朝时定下的规矩,每三年会试大比;而新皇登基改元,最初三年每年加开恩科。时熙元兴平三年,当有春、秋两届科举,京中试子学人正多。而二月万寿节恩科方罢。这一科会试得中、殿生们的文章策论已经由百纳斋选取成册,刊刻了出来,恰是这两天正式上市发行。因而时间虽已交酉时,暮色渐下,百纳斋兀自人流不绝;门庭若市,全无一点晚来顾客渐疏地意味。
熙元帝前往百纳斋,章回原已猜到他是来寻看市上所行柳氏文集。欲由此获得灵感。虽然宫中藏书殿与国史馆聚会天下珍本目书,且朝廷早已依柳青梵当年所奏建立大图书馆,并规定国中一切书籍刊物,凡出版,无论官府或官府所允私人书商,刻成必先送两册入馆以为存样。如此数十年,国家馆藏书籍资料自然极丰。所括也极全。但艺文书目,到底不能反应时下文坛推崇,也见不出寻常士人之偏好。再者,柳青梵生前著述宫中保存最全,然而与市面上出版、寻常士人所见多有不同;百纳斋数度刊刻。也都有微妙的差异出入。熙元帝既有意从他的文集中为皇子取名,却是不能不小心了……想通这一点,章回心中略安,看向风涪厨背影地双眼也透出微微的笑意:与其父天嘉帝的庄严沉稳不同,熙元帝性情中常有随心任性的成分出现,为人处事也多活泼,显出无限旺盛地精力。比如这文集版本差异。令太学学官比对了递上条呈便可。根本不需他亲自考核。但稍一转念,想到同样身为人父。对风涪厨心血来潮地举动决定,章回心中倒生出几分格外的宽容来。
随着人流,两人在书肆正堂中慢慢测览,部分书架前则驻足查看。看到正堂门前,最显著位置呈放地果然是最新的《通考策》,附了二月贝科会试策文,而围拥了挑选购头的文士也最多,风涪厨和章回不由相视而笑。随即看到专列个人文集的书架上,林间非《谟台集》、《湖畔集》,上方未神《念安手稿》、《两京记》,宗熙《日知斋文集》,兰卿《拾屑集》、《兰宾客集》、秋原镜叶《承荫记》、《从学录》,谢迈、特尔忒德合集《云中集》、岳虔《霓裳音律百二十种》、《下载-美少女更-新》……天嘉朝几乎所有名臣名士诗文著述列得整整齐齐,从封皮书页都可见翻阅之频繁。看一眼身后青年朝臣,风涪街突地嘴角轻扬,略一俯身从架上取过一册在手,却是章回新撰的诗集《后浪诗稿》。望见君王眼中戏谑,章回面上一红,快速凑近一步,躬身低语:“林大人亲上门索讨,实在推不得,主上就不要取笑了……”
章回参试入朝前,曾经六合居上与人议论柳青梵是非,恰与偶然微服出宫地天嘉帝相遇,因而与其时相随帝驾的太子风涪厨,以及副相兰卿、睿王风亦琛、慕容云恩、秋原泽玉、林玄等有过接触,章回在得中殿生、正式入朝为官后,与这几位朝廷重臣交情也不同寻常。他得天嘉帝器重,朝中行事从来谨慎小心,称职、谦恭为群臣公认;惟有当年狂妄,常被相熟的几人当作把柄引为笑谈。他原本诗文俱佳,但因圣眷盛隆,实不愿更多招摇,屡次拒绝百纳斋撰文刻印的提议,情况风涪厨也都知晓。此刻听章回言,知道是林玄“一旦认定目标则百折不挠”的脾气发作,其中怕更有“威逼利诱”……想到这位重臣、爱卿平日行事,熙元帝忍不住微微笑起来。
“父……父亲从前就夸赞过你的诗文,兰大人也说过唯有你得老师与他文字真传,谁又能取笑你?只是夹在其他书里一起呈献,像是唯恐被发觉了一般,教我险些错过。才是真该打。”说着瞪章回一眼,见他陪笑低头,风涪厨也笑一笑。顺手撂下书册,随即抬头扫视店堂中,“怀英,这里这么多的集子。应有尽有,怎么独不见柳太傅地?这可真奇了怪了……”
熙元帝一句出口,章回心中猛地一跳,忙要开口解释,旁边刚巧经过的一名书生已经不客气地嗤笑出声:“真是空有一身漂亮衣饰人物。竟是个不读书的……趁早回去,这里可不是让人装点门面,附庸风雅地!”
“这位兄台,怎见得我就是装点门面,附庸风雅了?”章回紧张中,风涪厨却笑吟吟向那书生开口。“海纳百川,不拒向学之人。我想寻柳太傅文集观摩学习。难道竟然有错?”
伸手不打笑脸人,那书生虽说话刻薄,但见熙元帝面容含笑,温雅中自有一种雍容,倒也不敢再加无理。只讪笑两声,随即向大堂东南角收银柜台一努嘴:“到百纳斋的,谁不知道柳太傅地所有集子要直接问堂上掌柜?所有版本种类都在隔间的小室里陈列着。自然是到那里去看去挑。再说,真到这里寻百衲本柳氏文集的,又有哪个什么都不知?哪个不是直接报了书名版本印次,让从库里请的?”^文-?-閣^
“原来如此,倒是我确实不知了……谢过这位兄台。”风涪厨闻言一笑。转头招呼了章回,“怀英,来!”径自往那书生指点地小间而去,倒把那书生闹得一时傻眼,呆立了半晌才摇摇头走开。
跟随熙元帝步入小间,章回向门口伺候的店员略略颔首。见他目光闪动,随即显出了然。转身将小间的屋门从外面带上。章回这才安心回头,却见风涪厨瞪视房中四面水晶玻璃地书橱内各种文集书册。面容微微颤抖,脸上异常复杂地表情。知道风涪厨从皇子到君王,平日书籍皆是由属下进呈,虽与林氏素来交情深厚,真正见识百纳斋却是三十年来第一遭,一时间自不免被室中布置景象所震惊。因此章回也不说话,只是垂手侍立门口,静静望着熙元帝每一个举动和表情。
《四家纵论》,《二十二杂经》。
《国史札记》,《博览笺》。
《馆阁编》,《归鸿录》,《语林》。
《君音统笺》,《首丘集》。《柳青梵笺注上方皇干文集》。《林英正公诗柳氏笺》。《文心閣》。
《碧苑酬唱集》,《步亦趋集》,《(柳氏)师门问学录》,《未岚文踪》,《毗陵驻马集》。过、移过,风涪厨以一种近乎出神地专注,细细审视着笼罩在夕阳金光里地每一部书籍。从柳青梵自身的论著、治学、诗文创作,到他整理、笺注、编撰、修订他人的诗集文集,再到同僚、知交、学生、门人整理编订他的作品选集……满室书香,就这样静静呈现着这位青衣太傅传奇而波澜壮阔的一生,呈现出他志存高远、兼济天下的经纬雄才,呈现出心怀澄澈、山水乐我地智慧风流,也呈现出正本培源,因材施教,广育天下英才的无私情怀。
一篇文字,就是一记深刻烙印;
一部文集,就是一道永不消逝的声音;
一间书室,赫然融会了这个大周王朝必将千年传承的精髓。
火尽薪传,师道万世……师者万世。
“《四家纵论》里曾经有言,人间谓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良久,熙元帝才回转过头,对视面容沉静而安宁的章回,缓缓开口。“这,是不是就像当年太傅为林相做的祭文一样,也是说的太傅自己吧?
“则少主地名字,先皇与太傅大人可曾告知,或有所提醒?”
多年君臣相得,彼此又是至亲,对章回同样带了几分打趣的问话熙元帝并不以为忤,而是轻松答道:“告知是没有,提醒么……倒也差不多。”眼见城门就在前方,风涪厨目光一转,嘴角轻扬,“一会儿,陪朕去一个地方,你便知道。
熙元帝故作神秘并不直说,章回心中好奇,却也不能发问,只是笑一笑策马随之入城。见风涪厨先是经城北德胜大道,随即便转入畅柳湖畔映波路,经过草亭街继续一路向西南,章回心中隐隐预感。果然,片刻见前方学士路、文慧街相交的三叉路口,相对于天色尤其显出熙熙攘攘的人群,尤其人群中最多文士装束,章回忍不住叹一口气:“若是这个,国史馆、藏书殿里什么珍本没有。专程跑到这里,人往人来,万一冲撞了倒不好。”
风涪厨轻笑摇头,策马趋近街沿,随即翻身下马;顺手把缰绳丢给身后伺候的小满,带着章回就向文慧街道口处,门上高高一块“百纳斋”金字匾额的书肆走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堂上天嘉帝御笔手书。昭示了这家书肆的非同一般。作为承安京乃至整个大周王朝最负盛名地书肆,官府之外第一私人刻坊,百纳斋向来是天下文人向往,而门前学子士人云集。因是前朝宰相林间非正妻白氏陪嫁产业,并由林间非次子林玄与其嗣兄袁子长共同经营主持,多年来百纳斋与朝廷关联极其深厚。而这样的身份背景。又使百纳斋自然成为朝廷和士林沟通联络地最重要途径……按天嘉帝开国建朝时定下的规矩,每三年会试大比;而新皇登基改元,最初三年每年加开恩科。时熙元兴平三年,当有春、秋两届科举,京中试子学人正多。而二月万寿节恩科方罢。这一科会试得中、殿生们的文章策论已经由百纳斋选取成册,刊刻了出来,恰是这两天正式上市发行。因而时间虽已交酉时,暮色渐下,百纳斋兀自人流不绝;门庭若市,全无一点晚来顾客渐疏地意味。
熙元帝前往百纳斋,章回原已猜到他是来寻看市上所行柳氏文集。欲由此获得灵感。虽然宫中藏书殿与国史馆聚会天下珍本目书,且朝廷早已依柳青梵当年所奏建立大图书馆,并规定国中一切书籍刊物,凡出版,无论官府或官府所允私人书商,刻成必先送两册入馆以为存样。如此数十年,国家馆藏书籍资料自然极丰。所括也极全。但艺文书目,到底不能反应时下文坛推崇,也见不出寻常士人之偏好。再者,柳青梵生前著述宫中保存最全,然而与市面上出版、寻常士人所见多有不同;百纳斋数度刊刻。也都有微妙的差异出入。熙元帝既有意从他的文集中为皇子取名,却是不能不小心了……想通这一点,章回心中略安,看向风涪厨背影地双眼也透出微微的笑意:与其父天嘉帝的庄严沉稳不同,熙元帝性情中常有随心任性的成分出现,为人处事也多活泼,显出无限旺盛地精力。比如这文集版本差异。令太学学官比对了递上条呈便可。根本不需他亲自考核。但稍一转念,想到同样身为人父。对风涪厨心血来潮地举动决定,章回心中倒生出几分格外的宽容来。
随着人流,两人在书肆正堂中慢慢测览,部分书架前则驻足查看。看到正堂门前,最显著位置呈放地果然是最新的《通考策》,附了二月贝科会试策文,而围拥了挑选购头的文士也最多,风涪厨和章回不由相视而笑。随即看到专列个人文集的书架上,林间非《谟台集》、《湖畔集》,上方未神《念安手稿》、《两京记》,宗熙《日知斋文集》,兰卿《拾屑集》、《兰宾客集》、秋原镜叶《承荫记》、《从学录》,谢迈、特尔忒德合集《云中集》、岳虔《霓裳音律百二十种》、《下载-美少女更-新》……天嘉朝几乎所有名臣名士诗文著述列得整整齐齐,从封皮书页都可见翻阅之频繁。看一眼身后青年朝臣,风涪街突地嘴角轻扬,略一俯身从架上取过一册在手,却是章回新撰的诗集《后浪诗稿》。望见君王眼中戏谑,章回面上一红,快速凑近一步,躬身低语:“林大人亲上门索讨,实在推不得,主上就不要取笑了……”
章回参试入朝前,曾经六合居上与人议论柳青梵是非,恰与偶然微服出宫地天嘉帝相遇,因而与其时相随帝驾的太子风涪厨,以及副相兰卿、睿王风亦琛、慕容云恩、秋原泽玉、林玄等有过接触,章回在得中殿生、正式入朝为官后,与这几位朝廷重臣交情也不同寻常。他得天嘉帝器重,朝中行事从来谨慎小心,称职、谦恭为群臣公认;惟有当年狂妄,常被相熟的几人当作把柄引为笑谈。他原本诗文俱佳,但因圣眷盛隆,实不愿更多招摇,屡次拒绝百纳斋撰文刻印的提议,情况风涪厨也都知晓。此刻听章回言,知道是林玄“一旦认定目标则百折不挠”的脾气发作,其中怕更有“威逼利诱”……想到这位重臣、爱卿平日行事,熙元帝忍不住微微笑起来。
“父……父亲从前就夸赞过你的诗文,兰大人也说过唯有你得老师与他文字真传,谁又能取笑你?只是夹在其他书里一起呈献,像是唯恐被发觉了一般,教我险些错过。才是真该打。”说着瞪章回一眼,见他陪笑低头,风涪厨也笑一笑。顺手撂下书册,随即抬头扫视店堂中,“怀英,这里这么多的集子。应有尽有,怎么独不见柳太傅地?这可真奇了怪了……”
熙元帝一句出口,章回心中猛地一跳,忙要开口解释,旁边刚巧经过的一名书生已经不客气地嗤笑出声:“真是空有一身漂亮衣饰人物。竟是个不读书的……趁早回去,这里可不是让人装点门面,附庸风雅地!”
“这位兄台,怎见得我就是装点门面,附庸风雅了?”章回紧张中,风涪厨却笑吟吟向那书生开口。“海纳百川,不拒向学之人。我想寻柳太傅文集观摩学习。难道竟然有错?”
伸手不打笑脸人,那书生虽说话刻薄,但见熙元帝面容含笑,温雅中自有一种雍容,倒也不敢再加无理。只讪笑两声,随即向大堂东南角收银柜台一努嘴:“到百纳斋的,谁不知道柳太傅地所有集子要直接问堂上掌柜?所有版本种类都在隔间的小室里陈列着。自然是到那里去看去挑。再说,真到这里寻百衲本柳氏文集的,又有哪个什么都不知?哪个不是直接报了书名版本印次,让从库里请的?”^文-?-閣^
“原来如此,倒是我确实不知了……谢过这位兄台。”风涪厨闻言一笑。转头招呼了章回,“怀英,来!”径自往那书生指点地小间而去,倒把那书生闹得一时傻眼,呆立了半晌才摇摇头走开。
跟随熙元帝步入小间,章回向门口伺候的店员略略颔首。见他目光闪动,随即显出了然。转身将小间的屋门从外面带上。章回这才安心回头,却见风涪厨瞪视房中四面水晶玻璃地书橱内各种文集书册。面容微微颤抖,脸上异常复杂地表情。知道风涪厨从皇子到君王,平日书籍皆是由属下进呈,虽与林氏素来交情深厚,真正见识百纳斋却是三十年来第一遭,一时间自不免被室中布置景象所震惊。因此章回也不说话,只是垂手侍立门口,静静望着熙元帝每一个举动和表情。
《四家纵论》,《二十二杂经》。
《国史札记》,《博览笺》。
《馆阁编》,《归鸿录》,《语林》。
《君音统笺》,《首丘集》。《柳青梵笺注上方皇干文集》。《林英正公诗柳氏笺》。《文心閣》。
《碧苑酬唱集》,《步亦趋集》,《(柳氏)师门问学录》,《未岚文踪》,《毗陵驻马集》。过、移过,风涪厨以一种近乎出神地专注,细细审视着笼罩在夕阳金光里地每一部书籍。从柳青梵自身的论著、治学、诗文创作,到他整理、笺注、编撰、修订他人的诗集文集,再到同僚、知交、学生、门人整理编订他的作品选集……满室书香,就这样静静呈现着这位青衣太傅传奇而波澜壮阔的一生,呈现出他志存高远、兼济天下的经纬雄才,呈现出心怀澄澈、山水乐我地智慧风流,也呈现出正本培源,因材施教,广育天下英才的无私情怀。
一篇文字,就是一记深刻烙印;
一部文集,就是一道永不消逝的声音;
一间书室,赫然融会了这个大周王朝必将千年传承的精髓。
火尽薪传,师道万世……师者万世。
“《四家纵论》里曾经有言,人间谓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良久,熙元帝才回转过头,对视面容沉静而安宁的章回,缓缓开口。“这,是不是就像当年太傅为林相做的祭文一样,也是说的太傅自己吧?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