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作者:[美]斯塔夫理阿诺斯    更新:2021-12-07 05:58
  的确,引起冲突的是欧洲扩张的环境——即这样一个事实:由于欧洲人享有技术和军事优势,他们能占领人烟较稀少的西伯利亚、澳大利亚和南北美洲,能将数百万非洲人运到新大陆的奴隶种植园;能征服非洲和亚洲的巨大殖民地;然后,能编造出种族优越的神话,以使他们的最高领主和最高统治者的权位合理化。罗得斯公开宣布:"我认为我们是世界上最优等的种族,我们在世界上占据的地区越多,对人类越有利。"这种自命不凡的样子可能比经济剥削更激起有色人种的愤怒——近几十年来尤其如此,因为各个领域的科学家几乎一致认为,没有一个种族在智力上优于其他任何种族。
  目前的种族关系因国家的不同而迥然相异。处于一个极端的是夏威夷和巴西,在那里,种族混合十分广泛,而且正在继续进行,因此,种族歧视较少。处于另一极端的是南非,南非实施严格的种族隔离政策,这一政策不仅正在迅速地使北面的黑非洲开始持敌对态度,而且很快遭到了全世界舆论的反对。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是美国,在美国,黑人的地位近几十年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各种因素的结合现已引起一场规模空前的民权运动。这种黑人运动的高涨十分明显,它打破了美国社会传统的自满情绪,引起了国际上广泛的关注。
  种族冲突的一个新特点是,它现已成为一个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全球性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种族纠纷被认为纯粹是有关国家的事情,但今天,情况已不再如此。各种事件,无论是发生在南非矿山、美国校园还是英国工业城镇里,都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有关种族歧视或暴力行动的报道在非西方地区的人民大众中激起了强烈的反感。在马来亚,美国边远落后地区的黑人将他们的黑人聚居区看作是受剥削的殖民地,将他们自己看作是受压迫的殖民地居民。苏联人在进行多年的反西方"种族主义的帝国主义者"的刺耳宣传后,现在自己也在经历亚非学生在苏联城市中举行的示威游行,这些学生打着诸如"莫斯科是第二个亚拉巴马"之类的标语,抗议苏联的种族主义。现在的危险是世界范围的反殖民主义将越来越带有反对白人的特色,产生无法预料的影响。英国著名的权威人土巴巴拉·沃德说:
  目前,大多数西方人认为种族问题主要是这样一个问题:非洲血统的男子和妇女在非洲或美国能否获得完全平等的地位。但是,这种意法可能已过时。现在的问题不再是非洲人能否获得平等,而是变成一个更大的疑问:白种人的男子和妇女是否将失去平等。人类在经过300年的白人统治之后是否将平安进入种族平等的社会,这一点还无法确定。
  富国和穷国 近代以前,西欧并不是一个发达地区,而是一个不发达地区。11世纪,中国生产的铁是1640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合在一起生产的铁的两倍半。到12世纪时,中国几大城市各拥有人口1300万左右,相当于当时整个英格兰的人口。1203年,当西欧人开始围攻君士坦丁堡时,他们对"那些高大的城墙和巨大的塔楼……那些富丽的宫殿和高耸的教堂"充满敬畏之心,"这类建筑如此之多,若非亲眼看见,真教人难以置信。"
  在近代,这一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来自海外贸易和海外殖民地的刺激作用和利润以及对整块整块大陆的拓居和开发。因此今天,世界工业总产量的90%来自欧洲和由欧洲民族占据的地区。世界上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平均年收入约200美元,而其余三分之一的人平均年收入高达2400美元,如美国的情况就是这样。由于占多数的穷人大部分生活在北纬30度以南地区,这一全球的经济上的划分是纬度方向上的。这种以经济方式作出的全球的南北划分在许多方面比根据国界或意识形态集团作出的传统划分更有意义。
  世界不仅分成了富裕的北方和贫穷的南方,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人均年收入在200美元以下的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每年大约仅为2%左右,而较富裕的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通常为前者的两倍甚至两倍以上。
  造成全球收入分配中的这一差异的一个原因是出生率的不同。一般地说,穷国的出生率高,富国的出生率低。经济增长率2%而出生率2-3%意味着生活水平的停滞不变或下降,经济增长率4%而出生率约1%则意味着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造成全球收入分配中的这一差异的另一原因是文盲率为60%或60%以上的不发达国家缺乏受过专门培养的人才,而培养出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技术工人、工程师和专业人员比扫盲更难。最后,全球的不平衡还起因于歧视不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协定。不发达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的价格趋于下降,而它们购买的工业制成品的价格却趋于上涨。这损害了不发达国家的购买力,因此,它们今天以一定数量的原料换得的工业品比10年前大约少三分之一。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两次会议分别于1964年和1968年召开,但是,用出席1968年会议的巴西代表的话来说,这两次会议的给果仅仅是"含糊的许诺和友好的表白。……因此,我们几乎还处在4年前所处的状况中,我们中的有些人可能还认为我们实际上已远远落后于我们1964年时所处的状况。"因此,如表1所表明的那样,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巨大差距继续存在,伦敦《经济学家》警告说,最终结果也许是"白人的1789年"。
  表1 世界的不平衡:富国和穷国——1970年(表中数字表示世界总数的百分数)
  人口 国民总产值 粮食 识字的人
  发达世界(新西兰、日本、澳大利亚、西欧、加拿大和美国) 18.0 45.0 5.0 96.0
  共产党欧洲和苏联 11.0 30.0 23.0 90
  拉丁美洲 6.5 8.0 6.5 67
  非洲 8.5 3.5 6.0 19.O
  近东 3.5 7.5 2.5 36.0
  远东(不包括中国) 31.0 3.5 14.0 40.0
  中国 22.0 2.5 13.0 50.0
  世界大同中的民族主义 几内亚总统塞古·杜尔已声明;"几内亚宁愿要贫穷中的自由,也不要卑屈中的富裕。"这一口号清楚地表明了当今时代的一个矛盾和问题——民族主义正在一个在其他方面均日趋统一的世界中迅速发展。这个问题也可直接归因于欧洲的影响,因为民族主义起源于欧洲,并随着欧洲的扩张而传播到全世界。
  事实上,民族的团结和好战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欧洲人能成功地建立起他们对全球的统治。征服者的专城努力和冷酷无情使他们能轻易地在美洲大陆取得胜利,这种专诚努力和冷酷无情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招致毁灭的不团结和软弱无力的抵抗形成了鲜明对照。一小撮英国人之所以能征服印度次大陆,与其说是因为他们在技术上占优势,不如说是因为印度当时缺乏一种把所有印度人团结在一起的民族主义,不能结成反对西方入侵者的统一战线。如果印度人当时受到民族意识的激励,情况就会完全不同,相反,如果少数印度冒险家出现在英国,而不是少数英国冒险家出现在印度,其反应也会完全不同。在中国,情况同样如此,孙中山已认识到了这一点,他抱怨说,他的同胞"只有家庭和家族的团结;没有民族精神",因此。他们"只是一盘散沙",他们的国家是"世界上最穷、最弱的国家"。
  然而,正如拿破仑的征服刺激了欧洲的民族主义那样,欧洲的征服也刺激了海外的民族主义。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爆发了殖民地起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历史性的大动乱。但是,帝国统治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新的海外民族主义已得到满足,也不意味着政治稳定已得到保障。相反,民族主义似乎又繁殖了民族主义。英国统治的结束导致了印度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间、塞浦路斯的希腊人和土耳其人之间、锡兰的僧加罗人和泰米尔人之间的冲突。同样,肯尼亚总理乔莫·肯雅塔于1964年宣布,他的政府"决不答应作任何止步,决不答应交出一寸领土"给邻近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对索马里对他的欧加登省提出的主权要求作了同样的答复。于是,非洲诸新国家准备为保护各自的边界不受侵犯而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虽然这些边界是人为的、是19世纪欧洲南国主义者在几乎不考虑当地民族和资源的情况下划定的。
  与此同时,老民族国正牢牢抓住各自的国家主权不放。的确,由于这些国家的日益增长的民族主义痛苦早已过去,它们这时能对民族主义情绪的种种热烈的表现进行诋毁和采取一种傲慢的态度。的确,在欧洲,共同市场需要成员国在有限的范围内放弃某些国家特权,但是,共同市场决不在重大的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地方证明自己的存在。因此,苏伊士危机和古巴危机揭示出,在发生关系重大的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时,大国总是准备不与盟国或联合国商量就单方面地采取行动。这些危机的过稷清楚地表明了在原子时代中这种不受限制的国家主权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