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作者:薛定谔的猫    更新:2021-12-07 04:22
  “好的,”岐晖也坐了下来,点点头,“我马上给各个州的道观写信,让他们也派人来学习学习,到时候好上手一点,这么多年了,怎么我们就没有想到用义学的方式来帮助我教的传播呢?公主殿下果然是来振兴我教的。哈哈……”岐晖忍不住大声笑了起来。
  “别高兴的太早!”夏初把放在桌上的文稿整了整,整整齐齐地推在一边,“这本《论三教要旨》一出就算是明确了三教是一家了,再也不好说什么别人是胡人野教了,我们以后对别人自然要客气一点,以后找事也不过就是说佛门之中自由败类就不要硬扯什么佛门该灭什么的了。”
  “这是自然!”岐晖捋着胡须说道,“当初孟机子写《老子西渡记》也不过想说是佛门乃是我道门分支,想要在名头上压它一番,即是老君创教也断无屠佛灭尽之举,如今有了这本论三教要旨,佛门的和尚怕是翻不了身了。”
  “恐怕不一定吧,”夏初摇了摇头,“佛门子弟人杰辈出,有不少参悟佛法破而后立的宗师人物,我道门要是拘泥于经典的话,难免最后衰败,何况佛门一向劝人向善容忍,就是朝廷也是看重佛门的教化之功的,反观道门没有什么有用的举动,要是继续这么不学不思不成不立,就是当今皇上再怎么因为自己是老君的子孙而眷顾道门,道门在民间也会越来越衰亡的……”
  “无量寿福!”岐晖站起来打了一个稽首,“公主殿下能够点破天机实在是我门之福。”
  “所以呢!”夏初把头扬了起来,“所以要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堂堂正正地做到,何必和佛门逞什么意气之争呢?”
  “这个倒是公主殿下说的对了。”岐晖念了一声无量寿福接着说道。
  现在夏初已经把自己的身份和道门联系到了一起,而且现在的状况很明显,道门的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讲成了夏初的护身符,这样子就是李世民殿下继了位,大约也不会动夏初了,当然,从一开始夏初心血来潮写《封神演义》开始,一条见不到的绳子就把她和道门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安平公主殿下居然现在处处以道门的弟子自居,岐晖巴不得这样子,他听说过这位公主殿下说过自己不会嫁人,会出家,便打着把这位公主殿下拉进楼台观的心思。现在这位公主殿下又口传写出了一本《论三教要旨》把道儒佛三种宗教并在一起把来历宗派历史种种讲得一清二楚,但是这种清清楚楚偏偏就是对于佛教的最大的打击。
  这种清楚就是夏初清清楚楚地记录了佛教的起源和传入中国之后的兴衰,最厉害的地方是清清楚楚指明了佛教经历了北魏和北周的灭佛的原因,就是佛教的和尚不事生产,寺院占有了过多的土地财务,以至于夏初在书里面清清楚楚地说明佛门兼并耕田,积累财富与佛门法理背道而驰,国家不能承受过多的不事生产的僧侣,所以不得不灭佛强令佛门僧侣还俗,这其实是佛门的自取灭亡之道。
  当然在另一方面也说了部分道门弟子挟持妖门法术,迷惑百姓,像东汉后期的黄巾起义就是张氏三兄弟以所谓的仙水道符救人性命为借口,扩张太平道的势力,以至于有了乱世。因此在书里面夏初都说道佛道两门朝廷不可以不控制。虽然也提到了儒门,但是也不过是提提他们的发展罢了,并没有批评或者是指责什么的,只是勉励儒士须有气节,提出了儒家的责任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又讲到了三代之治,无论道家还是儒家都是积极推崇三代之治的,这就大大拉近了儒道两门的关系。
  虽然这本书前前后后写得好像是同时抑佛和抑道表面上是崇儒,而实际上道家和儒家都是受益者,而佛门则被狠狠打击。一方面,因为李唐对于道教的尊崇,所以他们不可能表面上打击压抑道教,道教方面的描述来讲,张角之流被描述成了冒充道门的邪道士,所以这就实际上怂恿了政府对于正统道教的认定,也就是说从此以后道教的著名领袖都将得到皇室的认可,而同时道教的宗派也就得到了组织性的加强。
  另一方面则是道门自己的方针的考虑,就岐晖和夏初的考虑,一是把道门的部分道观改造成义学,普及识字率和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了道家文化的普及,这样子也就得到了儒家的好感。同时对于道门自己内部钱粮的来源采取了相比较与土地兼并不同的谨慎策略,当然,这还只是夏初和岐晖的商量而已,总是有一个计划。岐晖的打算是配合这本书的出版向朝廷同时申请通过种种计划,既赢取朝廷的好感,也加强了道门自身的发展。
  佛门倒霉的就是他们被抓住的是经济上的问题,朝廷必须注意到一旦大量的人出家当和尚对于国家的影响有多大,从而会从种种方面压制佛门,考虑到了唐朝的特殊情况,在岐晖看来,和尚们大约不会再过得那么轻松了。
  “这下子,朝廷可就会考虑继续削减佛门的度碟数了。”岐晖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份书稿,有点感慨的说道。
  “世事洞明皆学问,道长。”夏初拿过那份书稿递给岐晖,“做人要眼界开阔,不可以局限于自身,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岐晖疑惑地接过书稿夏初接着说道,“记得要把些佛教的地方写得客气一点哦……”
  看着夏初似笑非笑的神情,岐晖会意的笑了一下,“无量寿福,公主殿下,老道明白的。”
  第四十一章 势如破竹
  秦王妃长孙殿下一定很郁闷,因为安平公主李夏初突然之间对她表现得过于客气了,哪怕她热烈地邀请这位新晋皇室成员到秦王府做客,看看她的皇侄这被这位公主殿下转换着话题打发掉了,长孙殿下以为这是安平公主对于秦王殿下的怨恨,因为秦王殿下之前的表现过于的无礼。
  “实际上我是不喜欢这位过于温和贤良的未来皇后殿下的。”夏初端起了茶自言自语地说道,她的身边什么人都没有,“而且想到那两个粉嘟嘟的小正太最后居然勾心斗角到你死我活的程度,真是让人心痛啊!这几位殿下真的是他们父母好的东西没有遗传给他们,坏的东西倒是全部学会了。”夏初喝了一口茶想到。“不过那位齐王妃殿下果然是艳丽照人,也难怪最后李世民会忍不住把她也收入后宫,看起来隋朝还是出了不少美女公主呢!”
  ———————————————————分割线————————————————就在安平公主殿下优哉游哉地呆在咸宜寺里面偶尔写写东西,或者出去逛逛,又或者和岐晖道长好好切磋一下对于道家思想的认识的时候,北方首先传来消息,尉迟敬德将军率领军队大破突厥人,朔州之围解了。接着在李渊的一声令下按照已经定好的出兵的策略:赵郡王李孝恭率舟师进江州(江西九江市);李靖率岭南诸军向宣州(安徽宣城);黄君汉自谯、亳(安徽亳州);李世绩出准、泗(水名)以围歼辅军。
  出征之前高祖皇上专门召夏初进宫,当着很多重臣和自己三个嫡系儿子的面问夏初南方战事的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夏初自然回答,赵郡王、李药师、李世绩天下名将,辅公祏逼迫已经降唐的部队造反,失败是迟早的事情。虽然大臣们都认为皇上信任夏初这么一个带着神秘的巫蛊色彩的女子不是一件好的事情,民部尚书,宋国公萧瑀就当场说皇上不信任臣子而信任巫蛊妖道之人,实在是灭亡之道。萧瑀是隋炀帝的皇后萧皇后的弟弟,独孤家族的女婿,李渊也很重视他,但是对于这样子的指责,李渊只是说夏初身为公主宗亲,有为国分忧的本分,更何况之前就已经有了平阳公主的先例,何况夏初说得也没有错。
  在朝堂之上,太常寺卿郑晟汗流浃背,完全不像他自己的女儿,对于种种指责安之若素,脸色不变,连一点脾气都没有,让不少人在下面很是佩服。之后,安平公主又被高祖皇上下令入道观祈福了,这个时候,夏初指导,岐晖岐观主组织编写的《论三教要旨》这本小册子开始在长安城散布开来,书署名神机子,表明了是道家的弟子编写的。虽然还处在打仗的时候,李渊和他的臣下面还是对于这件事情上了很大的心,为此颁布了诏令:道门宗师必须上报由皇家册封,最高为紫金光禄大夫,穿紫袍,严格佛道两门的度牒,不允许私自出家。全国佛门每年的出家名额不超过两百个。
  这个诏令传出来之后,岐晖马上代表全国的道士上表表示遵守法纪,同时呈上计划请求朝廷允许道观办义学,讲评《道德经》、《庄子》、《列子》等道家经典,同时请求皇家收回道门多余的赏赐的土地或者对于土地收税。高祖皇上对于岐观主忧国忧民的态度很是赞赏,同意了办义学,但是没有同意把土地收回来或者收税,只要求道士们严格遵守颁布的法纪就够了。这一下轮到佛门的和尚尼姑们傻眼了,虽然少林寺等重要的寺庙和有名的高僧也赶紧上表什么的,但是总是给了一种落在道门之后的感觉,同时道门的声望在民间开始大大增加了,岐晖暗中鼓励自己的弟子宣传安平公主是道门兴盛的功臣,是辅佑大唐的仙家子弟。配合安平公主神秘而低调的行事作风,这传言开始在整个国内留下了根。
  佛门人士虽然痛恨写《论三教要旨》引发了这一切的那个家伙,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位作者对于佛教了如指掌,虽然在写灭佛事件的时候对于部分佛教徒和佛教整体的描述颇为不堪,但是也并非全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