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作者:墨妖    更新:2021-12-07 03:09
  公学预计在九月初一前会建成,离此刻还有三个月的时间,这三个月足够编书之用。当然,玉瑾也没有嫌着,他首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发明教义,招生学子。
  细节处商量半月后,七彩虹的门铺面前还有万博园的园门前,同一日公布了一条震惊全城的消息:
  明后于流金河畔建公学一座,取名春蕾小学。凡兆省内七岁适龄儿童、不论男女皆可入学,学期三年,学费书费全免。外地来京者还包管住宿,食物可用课余时间作工来换,亦可自带银两入食堂买办。
  另注:本学只收家境普通的平民学子,富贵之家莫来此间;学间一切开销,均来源于福之法的集彩款项,各省都会之所都会在九月一日时起建此项春蕾小学,请外省之人勿急等于本省。
  此法提前三月通知,盼左邻右舍通走相靠,凡有意入学者,九月一日前到万博园新华馆前报名。超龄超时,过限不算。
  消息一出,引得全城上下无不轰动。万福之法的推行,已经造福于街头老弱乞丐,不想竟然还可能免费入学,实在是天大的好事。平民之家多有子女,但是因为古来学兹甚贵,一般人家根本无法让所有的子女皆识文断字。明后此法,正应了平民心声,一时间只京都附近就有数千人前来报名。但报名时却发现,春蕾小学只收正七岁的孩童,未及年岁或过年者皆不录取。
  虽然这项规条榜文上写得清清楚楚,但是原因为何?却始终弄不明白。
  “娘娘,您这样规定是因为银钱吗?”银两不够的前提下,只能以年龄来规定人数?星柔一边帮明后整书抄录,一边是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这个书呆子一向极少说话的,今天问出这话来看来心底一定憋了很多,左右瞧瞧,书室左右三四个服侍的丫头都在侧耳偷听,更有红帘那侧一个小小的身影也正放下墨笔,躲在柱后偷听自己的解释。
  “这其中当然有银钱的原因,但却并不是全部。首先七岁是一个很标准的入学年龄,这个时候的孩子唇齿已然利落,行动坐卧更不需照看,最主要的是他已然有清晰的头脑可以用来学习。”现代七岁的孩子可能还稚气未脱,但来此间几年间佟霞已经发现,此间七岁的孩子已经是现代十岁孩子的情商。当然自己之所以没有往前提学习年龄,则是因为智商!
  “可是过了年限的孩子不是更懂事吗?”尤其会更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
  “是那样不假!但是经济所限,我………本宫不可能供养一省内全部十四岁以下的萌童。公学之内的住宿条件最多可融下四千学子!当然这个数字是从户部户籍官那边引来的。”一省内七岁适龄儿童大约有七八千左右,除动富家子弟以及地方着实偏远不及者,三千左右是最可能的数字。三年学期呢,原先计划好的地方似乎并不够用,为此,佟霞还专门设计了二层床铺来扩大住宿面积。
  钱!果然还是因为钱!
  星柔也好,众女官也好,当然都知道娘娘已然足够的好心兼尽力,但是真的好想让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入学啊!可奈何真是银钱不够,丧气到家了,一个个低头都不说话了。可这时,红帘后的小小人儿却是偷偷掀起了一个帘角,钻进了身来。
  众女官见状慌忙要行礼,可那小小人儿却直是摆手,示意够礼。只是这样的过程中,他的眼神却一直盯在凤案后,那个他已然越来越崇拜的母后身上。粉嫩的小唇嗫喻几下,似乎想说什么,却又不敢说。面对这个孩子,佟霞总是觉得别扭非常,他既不说话,自己也不便多说。刚刚提起笔来,想接着书册,却听那个孩子终于是开口说话了,虽然说话的对话好象不是自己。
  “星柔,我觉得你不必那样难过呢。虽然那些超龄的孩子不可以入学,但是他们的弟妹学成之时,却可以带三年内所有的书册和知识回家。到时候,他们就可以转授知识给兄姐了啊?”诚如自己的知识现在大多来自姨母一样,只要家中有一个识文断字的,那么书册之功便可以慧及一家了。
  小太子的话,让星柔这个书呆子顿时清醒了过来,惊喜之余便扭头看娘娘。可明后却没有说话,只是将目光无奈的看向依然站在红帘后不肯露面的七小姐紫霞。
  肯定是这个妮子挑动嘉昱这样做的!她的目的是什么,佟霞当然清楚。皇室之中,到底是母以子贵的,稳住男人不如抓牢小太子,方可保得千秋不败。只可惜,她们都不知道,自己这个妈的来历…………算了,看这个小鬼头接下来还有什么话要说吧?
  提起笔来,却不甚书写,眼光若有无若的瞟向了那个站着的小家伙。
  叶嘉昱见了母后,总是有些心怯,但是按七姨说的,如果自己不多加表现,主动亲近,这个‘别扭’的母后也许真的不可能主动和自己拉近关系呢。见其眼帘半闪向自己后,便是深吸了一口气,探问道:“母后,儿臣有一个疑问。您为什么要将学年只订成三载呢?”三年,能学到的东西实在是不多,而且学成之后只有十岁。明光圣世规定,不及十六是不能参加入试的,如此一来,那么这三年的学习又能干什么呢?
  是啊!小太子这个想法很是有道理啊?三年学期,实在是有些古怪,亦是因为银钱吗?
  又是一堆竖起的耳朵!而且从红帘后那人移动的步伐来看,紫霞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呢。没办法,佟霞只好回答嘉昱的问题:“这次的原因与银钱并无关系。首先,让他们入学,并不是要他们入仕。虽然千百年来,识文断字的目的似乎只有入仕一条光明大道。但本宫……母后却并不这样认为。学习文字是为了读懂圣贤之书,从中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修身养性之后,才有条件谈齐家治国平下。三年的学习足可以让他们认识普通文字,将来借书买书怎样也好,都可以学习圣贤之道了。至于入仕,自然不是坏事。但当今朝野真正为国为民的官员又有几个?民间不亦有千里为官只为财的俚语吗?天福之法,目的是教化万民,而不是授人钱柄入仕贪墨。三载基本学识之后,我……本宫……母后还计划在将来建立一个奖学机制。每界毕业生中挑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一百人,继续从夫子学习,并兼任助教,直到十六岁初试。”
  原来是这样噢!
  叶嘉昱终于是明白母后的想法了,学习的首要目的是为了齐身治家,而如果你想要辅国平下,则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可以。也是,哪有白吃的苹果?平白养这么多学子,也是根本不现实的。且不说银钱如何,谁知道他们学习用不用功?有没有那样的天赋?有了日期的规定,真正喜欢学习或者有怎样目标的人,才会倍加努力的。
  只是有个问题,还是有点想不明白:“母后,为什么一个省只建一所公学?”连天福收容之所,都会有三个。相对更有意义的公学,为什么只有一个?万一有的孩子家离得很远,得不到消息呢?或者父母亲舍不得将那样小的孩子送来京都呢?
  这个小家伙还真是好奇宝宝耶?一肚子的鬼问题,到底是紫霞教的?还是他自己的想法呢?佟霞本觉得今闲谈的时间已经够长,误了好多写教材的时间。可是,有左右这些人在,自己这个做娘的总不好太亏待‘儿子’。只能是有问必答:“此法现在只是试行阶段,所知的人自然不可能遍及满省。今日不知并不代表明日不知,来日方长,有很多的机会总医院存在的。孩子年幼,也许不太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但如果作父母的亦不懂其中的道理,不珍惜这样的机会的话,那么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也必然不会有太大的作为。况且,在京都之处建立公学,除却让这些孩子们集中学习,互相教劲之外,还可以让他们看到一个省会的繁华与荣耀,明白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机会出人头地。”不然,在乡野之中一辈子连个银锭子都没见过的孩子,你能指望他有多大的报负?
  解释完毕了,佟霞低头著书了,而小太子则在行礼后,悄悄退出了左书室。转脸之前,神色恭谨。可转脸之后,却变得一脸的窃笑,当然还有心中满满的骄傲:
  果然是母后!
  竟然连想得这样深远。七姨说得没错,有这样的母后,真是很是幸运和值得骄傲呢。
  她不爱理自己不要紧,自己爱理她就行。
  父皇不喜欢母后了,亦不要紧,自己喜欢母后,而且是越来越喜欢母后呢。
  母后,你不要怕噢!将来嘉昱会保护你的,绝不让外人再欺负你,即使是父皇,也不行!
  82
  天织记
  虽然嘉昱心底里打定主意,不让任何人欺负他的母后,但是他毕竟只是一个才四岁的孩子,有许多事真是做不得主的。更何况,经过很多事件的某人和某人正在逐渐学乖,不再用一些不光明磊落的手段来与明后竞争,她们亦有她们自己的方式。
  宁氏作为一个后妃,原本是不宜远离京城的,但是时局特殊又是君帝允许的前提之下,她便借以自己的身份长留在了边关重地。爽朗明快本是其固有的特色,与兵军将士相交更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是故,她这样一个后妃在边塞之地长久半年之久,竟没有招来丝毫兵将们的反感,反而是越来越亲近起这位娘娘来了。而宁氏也借助着从小自父兄那边学来的知识,积极参加当地军政事务,并纠缠于铖王夫妇之间,极力融洽‘兄嫂’关系。她在军政之途上闪耀着独有的光芒,证明她自己的实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