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作者:王晴川    更新:2021-12-07 03:08
  那笑容到后来就有些落寞伤感,她忙别过头去,接着照顾茶水。那洁净光亮的木桌上她早摆满了诸般茶具,有银盖罐、金茶罗、玉茶筅、高脚茶笼和各色杯盏,更有银筷、金匙以及许多卓南雁叫不出名字的器具。林霜月的动作轻柔自如,有条不紊,将金瓶里的水注入两只银碗,温热了茶盏,重又倒水煮上。再揭开那锦盒,拈出一枚茶饼,细细地碾起来。卓南雁笑道:“这是什么茶饼?”林霜月道:“此茶名唤龙团胜雪。”卓南雁道:“龙团胜雪,这名字清奇,不知有何稀奇之处?”话音未落,门外便响起萧虎臣响亮的笑声:“龙团胜雪,乃是北苑贡茶之精,只取茶心一缕,方寸之间,如有小龙蜿蜒。”说话之间,推门而入。许广也陪在他身后跟进来,冲着两人连连挤眼。
  原来许广想到师尊嗜茶,便憋出了这么一个“妙计”:先让林霜月在此烹茶,他再陪着萧虎臣在院中散布,料得萧虎臣闻到茶香,说不定会过来搭讪。这老实人想出的计策虽笨,却极有效验,萧虎臣听得卓、林二人论茶,果然心痒难搔,不请自入。
  萧虎臣一步跨到了木桌之前,伸手拈起未及碾碎的半枚茶饼,眯着眼细瞧,啧啧道:“果真光明莹洁,恰似银线,不负龙团胜雪之名!”他虽生于辽国,却因大辽王公间嗜茶者颇多,耳濡目染,自幼有此雅好,及至隐居医谷,茶瘾更是与日俱增。适才他在屋中还怒目横眉,这时见了茶中圣品龙团胜雪,竟变得春风和煦,好似换了个人一般。
  “正要请前辈品鉴!”林霜月见他一副讨好模样,忙也笑道,“晚辈此来,特给前辈送来龙团胜雪、玉除清赏和御苑玉芽三种北苑名茶,每种团茶各备了六枚。”许广接过那锦盒,掀开来细瞧,登时春风满面,连连称妙。萧虎臣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卓南雁在一旁却暗自稀奇:“允文兄为了录这团茶,烦到了太子头上,才弄来了十八枚,怎地不弄他一二十斤?”他却不知这种北苑贡茶造工繁复,极为名贵,北宋时一片团茶便值钱数万,诸大臣若得皇帝赏赐一二,往往要欢天喜地夸耀多时,而嗜茶如欧阳修者,甚至会珍藏把玩数年。高宗南渡后,团茶奢靡之风稍减,但北苑名茶却也更为罕见。
  林霜月笑道:“论起品茶之妙,徐伯伯曾说过,一人得神,二人得胜,三人得味,四人得趣。”萧虎臣连连点头,道:“茶隐徐涤尘的话,果然大有道理。嘿嘿,那咱们四人,便是得趣了。”林霜月明眸一闪,螓首轻摇,道:“雁哥哥有病在身,刚刚喝了药,须得忌茶,咱们只算三人得味!”萧虎臣听她说起卓南雁的伤病,不禁老脸一红,干笑道:“说得是,说得是!小姑娘,听许广说,你是茶隐的茶道高弟,怎地还不点茶,给咱们露上两手?”林霜月却又摇了摇头,道:“茶隐师所传的乃是道家之茶,最重心与境之调和。”萧虎臣皱眉道:“道家之茶?”林霜月道:“茶有佛道两家之说。佛家之茶是禅茶一味,品其苦味,悟其妙谛,赵州和尚便留下‘吃茶去’的千古公案。道家之茶更有许多讲究。单是这饮茶之境,便有四宜四不宜之说。”
  “四宜四不宜?”萧虎臣兴致盎然,拈髯笑道,“说来听听!”林霜月淡淡一笑,白润无暇的脸上光彩流焕,道:“四宜者,饮茶宜在松窗竹影、月下花前、心手闲适、佳客共语。四不宜者,疾封暴雪、荤肴杂陈、俗务缠身、主客二心!”她说到这里微微一顿,清炯炯的明眸直望着萧虎臣,道,“这其中,尤以这‘主客二心’最为不宜!”
  “主客二心?”萧虎臣微微一愣,想到适才她说的卓南雁有病在身,不禁哈哈大笑,“好厉害的小丫头!老夫明白你的心意了。你且让老夫见识见识茶隐传下的道家之茶,万事都好商量!”
  林霜月眼耀喜色,笑道:“多谢前辈!道家之茶,含英咀华为其妙境,任性逍遥为其逸境,天人合一为其化境。”说着将桌上的茶杯茶具一盏盏地取了来,道,“斗茶以建安兔毫盏为佳,但说到含英咀华的品茶妙境嘛,却以这‘花中四仙’的茶具最尽其妙。”
  许广看那茶具光芒缭绕,形态各异,不由奇道:“这莫不就是长沙茶具?”林霜月点一点头,先拉过一只金盘来,道:“这梅花金盘作五瓣梅花形,以梅花清逸之品与茶品相合,一盘在望,暗香浮动,茗趣平添。”
  三人频频点头,她又拾起两只莲花状的带托金杯放在梅花盘上,笑道:“金莲杯的托盘如怒放金莲,莲性‘亭亭净植’,与第一道茶的清和之性相近。故而第一道茶,当用金莲杯。”萧虎臣师徒听得双目放光。林霜月忽地望着萧虎臣一笑:“萧前辈,您瞧,二道茶该用什么杯?”萧虎臣道:“茶隐的讲究当真让人大开眼界。我猜莫非是菊花杯?”
  “不错!”林霜月说着取过一对金菊杯,“菊性傲霜斗寒,在花中品质最高,故这味道最醇的第二道茶该用菊花盏。这菊花盏的杯身为重瓣菊花,擎杯在手,如捧盛放之菊,方有含英咀华之妙。”她说着再拈过一对光滑润泽的白玉杯,笑道:“兰性高洁,香淡韵远,正与这第三道茶的茶味相符。”卓南雁听得大奇:“想不到只这茶杯,便有这多道道,待会儿吃起茶来,不知还有什么讲究。”目光一扫,却见许广和萧虎臣手抚金杯玉盏,满面陶然之色。
  “林圣女说得妙!”许广见那风炉下的火势将熄,林霜月却慢条斯理地拿汤瓶里的水煨洗茶盏,便先有些迫不及待,“请林姑娘快些点茶。”
  “茶性必发于水,十分好茶须得十分好水来烹。”林霜月却悠然一笑,“许先生,你可知道天下第一名泉是哪个?”许广笑道:“这个你可难我不倒,当年唐朝名士刘伯刍品评天下名泉,亲定扬子江中泠泉水为第一。只是那中泠泉位于扬子江心的石弹山下,难以汲取。”
  林霜月却嫣然一笑:“谁说难以汲取,我这不是遣人取了来吗?”说着搬过桌上一只石瓮,但听水声汩汩。卓南雁早见了厢车内安放着诸般烹茶物件,其中便有这石瓮,不想其中盛的却是泉水。许广惊道:“那中泠泉水位极低,一直被大江的急涡巨漩掩盖,你却如何取来的?”林霜月道:“旁人取不来,书剑双绝虞公子却有办法。据他说,要乘舟到江心石上,用数丈长绳缀着铜瓶,深入石窟求取。那铜瓶内有特制机括,尺寸拿捏,都要恰到好处,稍不如法,即非中泠泉水的真味。”
  众人听得啧啧连声。林霜月又道:“只是这中泠泉水虽佳,但长途跋涉到此,水性已沉,须得洗上一洗!”
  “水还能洗?”便连萧虎臣都不由大张双目。
  “是啊!”林霜月照旧一副成竹在胸之状,笑道,“以水洗水,不失其味!”让萧虎臣的仆役取了大瓮来,先将中泠泉水倒入,在瓮上划了水痕标记。跟着再让那仆役用水罐盛了本地清新山泉水,一罐罐地倒入瓮中,边倒边搅。过了半晌,大瓮中的水终于清澈宁定。林霜月才让那仆人按着当初的划痕,将大瓮上面的浮水倒出。
  “这上面的浮水当真便是中泠泉水?”许广将信将疑,“两水混同一处,哪能再分彼此?”林霜月道:“水以清轻甘洁为美!水质愈轻,其味愈妙。中泠泉水为天下第一泉,水质必轻,自然会浮在水面。”说着将泉水注入汤瓶,在火上煨了。
  “说得妙,说得好!”许广连连拍头,犹似醍醐灌顶。萧虎臣细瞧那倒出的中泠泉水,果真清如翡翠,浓似琼浆,不禁拈髯大笑:“妙极妙极,有了这洗水妙法,老夫自可将天下名泉尽数搜罗到此!”
  卓南雁眼见林霜月还未烹茶,只是谈论茶道、品杯述水,便让医王师徒衷心折服,不由暗自微笑:“小月儿为了我这伤病,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难得她一般般一件件地算计得如此清楚!”忽地想到当日自己在大云岛病苦缠身时,也是林霜月,为了自己的伤病去给茶隐徐涤尘烹茶。其情其景,恍然便在眼前。这么想着,便觉一阵恍惚,蓦地一缕清而纯,淡而悠的茶香飘了过来,卓南雁精神一振,才知汤瓶中的泉水已沸,却见林霜月左手持汤瓶,右手挥茶筅,正自注水击沸。
  屋内忽然寂静下来。卓南雁知道眼下正是七汤点茶法的紧要时刻,他曾多次见过林霜月点茶了,但此时见了,仍觉世间最美丽的舞蹈也不过如此。那茶筅是白玉雕就的,恰跟林霜月白润的玉指、润泽的皓腕交映生辉。随着她的指旋腕绕,玉筅上下搅动,金莲盏中的茶膏随水翻滚,光泽如疏星皎月。林霜月明眸深注,静静端坐,只有一对素手犹如穿花玉蝶般跳动忙碌。那黄金汤瓶纤细的瓶口中钻出的一缕缕热气,在她乌黑的长发、修长的玉颈、兰花般的玉指间缭绕聚散,宛若烟云。在卓南雁的眼中,她整个人恰似一轮明月,如梦如幻,熠熠生辉。
  顷刻间缕缕沁人心脾的茶香腾起,林霜月将点好的两杯茶捧到了萧虎臣师徒面前,笑道:“小女子献丑了,请医王品定!”
  萧虎臣眼泛异彩,接杯在手,先凝神细瞧,点头道:“汤水咬盏,果然是点茶三味手!”长吸了一口气,再徐徐轻啜,闭目咋舌片刻,才大笑道,“好!龙团胜雪是一绝,中泠泉水是一绝,四仙茶具是一绝,最绝的却是你这茶隐高徒!得此四绝,平生大幸!”
  “多谢前辈抬爱!”林霜月皎洁如玉的额上还凝着汗,但见了萧虎臣的陶然之色,心底却觉欢欣无限,更逞起精神,换了金菊盏,接着挑弄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