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作者:王晴川    更新:2021-12-07 03:07
  他说到这里又嘿嘿笑了两声,道:“他奶奶的,这故事我师父那时讲得出彩极了,给我讲起来却是这么干巴巴的。”
  卓南雁心中一动:“厉大叔这时干嘛讲这故事,难道他要学那老山羊?”扭头望着厉泼疯那在树荫中忽明忽暗的一张脸,卓南雁看不清那脸上的神情,只觉得这黑黝黝的脸凝重无比。
  厉泼疯陡地在一处岔路前凝住了步子,将他们放了下来,低声道:“由这条山路南行,便是大宋地界,少主,莫忘了厉泼疯在这树林里和你说的话!”也不待他回答,忽然在密林中折向西北窜了下去。
  卓南雁喉间一阵哽咽,猛然明白了什么,低叫道:“厉大个子,你也给我好好记着,无论如何,你都要好好活着!我卓南雁自会前来救你!”厉泼疯转过头狠狠点头,眼中闪出惊喜光芒,跟着越行越快,片刻间便融在了沉沉的密林中。
  萧别离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哈,看你们还跑得到几时——还不给我站住!”他喊头一个字时,几乎就在卓南雁二人身后,说到“站住”时,却远了许多,原来是发现了厉泼疯狂奔的身影,便转向西北追了下去。
  卓南雁几乎便想举步追出,但随即想道:“卓南雁呀卓南雁,若是你此时冲出去不但枉自送了性命,还辜负了厉叔叔的重托,岂非连那几只小山羊都不如?”正自犹豫间,面色焦急的余孤天已狠拉了一下他的手。卓南雁长吸了口气,只得跟着他伏身向山下奔去。
  忽然间远山中传来厉泼疯嘶哑的声音:“姓萧的,明教厉泼疯在此,咱们兵刃上见个真章!”卓南雁知道厉泼疯故意大声说话是说给自己听的,当下脚下加速,不敢稍做停留。
  随即一阵兵器撞击的声音密如爆豆般传来,卓南雁的心也随着这撞击声剧烈地跳动着,脚下越奔越快。
  猛听得萧别离哈哈大笑,兵刃交击之声噶然而止,再响起来时却又远了许多。卓南雁蓦地仰起头,呵呵地大笑起来:“厉大个子,你给我好好活着,你要给我好好活着!我定会回来救你!”脸上泪水滚滚而落,山间寒风拍在潮湿的脸上,锥心刺骨的痛。
  余孤天见他忽哭忽笑,心下害怕,拉紧了他飞步下山。堪堪要到山脚,余孤天脚下却踩着了一块滑溜溜的青石,脚下一软,二人都立足不住,竟自山道间骨碌碌滑了下去
  第一部 拔剑抉云 第七节:曲动萧寺 气凌豪横
  桐柏山南麓便是大宋京西南路的随州地界,自绍兴和议之后,金宋两国便不在边界派驻重兵。二人连滚带爬地下得山来,跑了片刻便瞧见了那路边的界石。
  卓南雁心下阵阵激荡:“爹爹给我起名叫卓南雁,就是盼着我早一日回归故土。我这只小雁长到了一十三岁,可不是终于回来了!”想起风雷堡群豪殉义,厉泼疯生死不明,那股喜悦立时又烟消云散了。余孤天却一直面色沉郁,虽是暂时逃脱敌手,但他想起从此别离故国,心中又泛起阵阵撕痛。
  两个孩子不敢片刻停留,飞步急奔,身后却一直没有传来厉泼疯或是萧别离的声息。卓南雁的心却不禁慢慢向下沉去,明知道余孤天不会说话,依然不顾冷风呼呼灌进口来,连连地问:“孤天,你说厉大个子会不会再追过来,他……他会不会有事?”余孤天胡乱地点着头,想起厉泼疯多半无幸,心下竟也丝丝的有些难受。
  二人跑跑停停地一口气逃了数里之遥,却见苍暗阴晦的天穹下,冷寂寂的横着一座萧瑟的村落。
  这时山风四起,天色阴得好重,头上的浓云一团团地似是给炉火烤过的,闪着青灰暗紫的怪异颜色,给朔风一荡,低低地都快压到头顶了。道路两旁无数枯草荆棘全在寒风中蜷缩着身子,瑟瑟地抖动。
  迎面刮来的山风里掺了雪粒子,打在脸上生疼。汗水涔涔的身子给冷风一拍煞是难受,卓南雁身上阵阵发冷,眼见余孤天牙齿不住打颤,便道:“这么跑下去,不累死也得冻死咱们,得找个地方歇歇!”余孤天唔了一声,却挥手向前一指,只见一座冷寂寂的小庙正挺立在风雪中。
  二人飞步奔到近前,却见庙上的匾额上写着“杨将军庙”几个字,推门走进去,却见大殿前燃着一堆篝火,一群人正围火取暖。卓南雁见了生人,先吃了一惊,待瞧清楚那只是几个烤火取暖的村民,才心下稍安。
  这庙院子不小,正殿上供着一尊神像,依稀是个面目清秀的青年将军。庙里似是没有常驻僧道,七八个村民围在殿前,一个面色黝黑的六旬老者弹着一面小羯鼓正说着书。想是农闲时节,这小庙挡风遮寒,便引了一批村民来此听书。一股子生炭湿柴烧出的烟气伴着阵阵暖意,在昏暗的殿内四处乱窜着。
  卓南雁凝神四顾,却见远处明柱下还倚坐着个面目削瘦、衣衫破旧的中年汉子,身旁是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瞧神情似是一对父女,因隐在暗处,瞧不清长相,只依稀瞧见那汉子手中抱着一对牙板和胡琴,显是流落江湖唱曲的父女俩。
  庙里的众人全聚精会神地听那老者说书,也没人注意这两个少年悄没声息地凑了过来。
  只见那老者敲着羯鼓,摇着梨花板唱道:“滴溜溜号带齐飘,威凛凛挂甲披袍,扑咚咚鼓擂春雷,雄纠纠人披绣袄。百战百胜岳家军,长驱河洛马咆哮。”
  宋时百姓好听艺人讲抗金英雄的侠义故事,时人称为“铁骑儿”。这老者说的正是当初岳家军北伐之事。卓南雁自幼生长于深山,一听之下便觉得新鲜无比,开始心内还惦记着厉泼疯,但终究是少年心性,渐渐地心思便全在那铁骑儿上了。
  那先生才唱了几句,那庙门忽又支的一声开了,两个皂衣汉子晃着身子蹩了进来,瞧打扮全是宋朝的官府捕快。
  当先那人瘦脸凸颧骨,颌下翘着一丛山羊胡子,进来后目光四处乱扫,道:“兀那说书的,你们瞧见了个身子高大的老乞丐来过么?”说书老汉和几个村民连连摇头。
  山羊胡子骂了一声,叫道:“也不知是哪里来的老不死乞丐,居然去招惹格天社!这冻死猴的腊月天,还累得咱爷们顶风冒雪的四处寻他。”他身后那随从道:“管他呢,格天社的大爷下了令要咱寻他,咱出来胡乱应应景也就是了。一个老乞丐能逃得了格天社的天罗地网去么?这大冷的天,冻也冻死他了。”二人说着拨开人群,坐在了火前,山羊胡子向老汉喝道:“接着说,接着说,拣一段热闹的说来听听。说好了,爷有赏!”
  那老汉应了一声,停鼓不敲,张口说道:“老朽今日既来到这杨将军庙,便说一说当年杨将军的铁血丹心。话说杨再兴杨将军随着大军北伐,在岳元帅帐前讨了个正印先锋官,率了三百条好汉逢山搭路,遇水架桥,一路长驱直入,不想却在临颍外的小商桥前正撞上金国四太子兀术手下三大王带领的数万大军。那四太子手下三大王是哪几个?正是龙虎大王、盖天大王、昭武大王,各带一万大军,气汹汹好不威武,怒冲冲如狼似虎!”
  在岳飞屈死风波亭之后,岳家军之事被官府严禁议论传播,但民间百姓、尤其是金宋边界上久受金人欺凌的穷苦百姓却仍是喜闻岳家军故事。山羊胡子却算个官差,听那老者说这岳家军杨再兴的故事,不由皱了皱眉。
  只听那老者又道:“有道是两军相遇勇者胜,眼见着敌众我寡,杨将军却毫无惧色,吼一声惊天动地,催动坐骑千里青霜驹,挥动神飞亮银枪,直撞入敌阵。这一番大战直杀得天昏地暗,那时天降大雨,双方将士流下的血水全落入了溪涧之中。正是——”说着拖个长腔,将小鼓一敲,亢声唱道,“漫漫杀气飞,滚滚征尘罩,百战袍甲红,四野阵云高。”声音凄郁苍凉,如带金戈铁马之声。
  围坐着的村民全听得津津有味,卓南雁更忍不住高声叫好,只有余孤天听得南朝侠义之事,心中不是个滋味。
  那老者唱了几句,脸色便一片沉暗,叹道:“那天上大雨拼命的下,地上两军拼命的杀,这三百条岳家军好汉如同三百条猛虎,跟着杨将军在数万敌骑之中横冲直撞,斩杀金兵两千名,直杀了那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无数,最终三百豪杰尽数不屈战死。那桥下的溪水已给血水染得赤红一片,成了一条血涧赤溪。那杨将军在敌阵之中杀得几进几出,全身浴血如同红人一般,兀自毫无退意。
  “到得后来,他单枪匹马守在小商桥上,以一人之力,竟杀得数万金兵过桥不得。金兵无奈,只得放乱箭射死了他。饶是如此,杨将军死后半个时辰,金兵硬是不敢近前。后来岳大帅挥兵到此,寻到了杨将军的尸身,火化之后,竟得了箭镞两升。正是,骤雨雄兵数重围,将军百战碎铁衣。青史图书载丹心,横戈气寒虎罴威。”这老者说得眉目耸动,声色并茂,听得众人尽皆动容。
  蓦地小鼓咚然一响,一段“铁骑儿”已然说罢。卓南雁抬头看时,却见院中昏溟苍茫,暮雪正紧,这一段书竟使众人闻之如醉,神驰万里。
  那老者拱手道:“诸位爷,这杨再兴杨将军如此忠义,后来京西一带庙宇,多有他的牌位!”就有村民连连点头,应和道:“是,俺们这杨将军庙都道是供的是杨六郎,想必也是这位杨将军。”几个人就将铜板丢到老者的铜盘里。
  “狗屁岳家军,狗屁杨将军!”那山羊胡子官差却一把火窜到了脑顶上,跳起来尖声骂道,“当着我丁长富丁大爷的面还敢胡言乱语,杨再兴算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