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作者:大蒜    更新:2021-12-06 21:13
  但是从袁绍刚才所诵读出来的奏文来看,还真的是一位非同一般宦官的好公公,从词句间,可以看得出他对曹节、王甫、张让之流是深深的鄙视憎恶的,同时很有忠君爱国为民之心,如果真如袁绍等所说,表面上来看他的确是位好公公,而且荆越也对其大为赞赏,难道这个吕强真如他们所说的清忠奉公?
  跟众人打着个哈哈,停顿了一会,抽空上了互联网百搜看了看,哇,关于这位吕公公的光荣事迹还挺多:
  灵帝时,例封宦者,以强为都乡侯。强辞让恳恻,固不敢当,帝乃听之。
  多次上书肃清宫廷之敝,以正朝纪,打击张让、赵忠逆党一流,不畏强势,曾甘冒灭顶之灾为段颍、蔡邕等忠臣之士推托说词,有奏章为证:今群臣皆以邕为戒,上畏不测之难,下惧剑客之害,臣知朝廷不复得闻忠言矣。故太尉段,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历事二主,勋烈独昭。
  中平元年,黄巾贼起,帝问强所宜施行。强欲先诛左右贪浊者,大赦党人,料简刺史、二千石能否。帝纳之,乃先赦党人。于是诸常侍人人求退,又各自征还宗亲子弟在州郡者。中常侍赵忠、夏恽等遂共构强,云“与党人共议朝廷,数读《霍光传》。强兄弟所在并皆贪秽”。帝不悦,使中黄门持兵召强。强闻帝召,怒曰:“吾死,乱起矣。丈夫欲尽忠国家,岂能对狱吏乎!”遂自杀。忠、恽复谮曰:“强见召未知所问,而就处草自屏,有奸明审。”遂收捕宗亲,没入财产焉。
  如此看来,这位吕公公还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宦官,就算死也要与奸佞之士抗争到底。
  要是能人人如此,那何来党锢之祸和十常侍之流,这是人的欲望所至,一切都是贪婪惹的祸。
  除了吕强,还有几位也是不可不说的几位宦者中的异类。
  时,宦者济阴丁肃、下邳徐衍、南阳郭耽、汝阳李巡、北海赵祐等五人称为清忠,皆在里巷,不争威权。巡以为诸博士试甲乙科,争弟高下,更相告言,至有行赂定兰台漆书经字,以合其私文者,乃白帝,与诸儒共刻《五经》文于石,于是诏蔡邕等正其文字。自后《五经》一定,争者用息。赵祐博学多览,著作校书,诸儒称之。又小黄门甘陵吴伉,善为风角,博达有奉公称。知不得用,常托病还寺舍,从容养志云。
  不查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东汉时期为人正直的宦者还真不是一般的多,且一个个都颇有才气,不说别的,光是那是上陈的奏章都能看得出,一个个文笔颇深,有当作家的气质(又胡扯),不像那些宦臣逆党,一个个献媚之士,只会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巴结拍马,极尽逢迎恭维之为,没一个真正本事,都是靠一张嘴,一副笑得满是肉的脸爬上来的。
  尽管如此,也不至于让袁绍、曹操这等大人物为之极力推崇,敖无虚估计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因为其德高望重,且曾经救过一代文学大家——蔡邕蔡中郎和威震朝野的东汉显爵——段颍段太尉,蔡邕可是曹操十分敬重的一位文学家、书法家,而段颍则是战功显赫,威震四方,连一代鬼才的贾诩贾文和都曾假借其名,冒充其外甥而逃过一劫。
  而且袁绍现在是尽招侠义忠正之士,像这等不可多得的宦官中的清忠之辈更是极力结识,扩大势力,增加影响力。
  如此好公公不可不结交一番,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荆越的托付,也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说不定明天上朝,就能帮上一把呢!
  看得敖无虚如此坚定的要去拜访中常侍吕强吕公公,心中更是认定敖无虚是忠诚之士,大喜,于是又立马引敖无虚前去吕公公府上,教众人先暂时在袁府歇息着。
  第六十二章 认可
  这本书你们认可吗?
  蒜头也想得到你们的认可!谢谢
  今天有两更,补上昨天漏的,抱歉了!!!
  ——————————————————————
  袁绍等一行人来到了吕公公府上,几人恭恭敬敬地候在门前让侍从前去通报,很快便告之吕公公有请几位进府一叙。
  于是几人顺利进了吕府,见到了吕强,这位人称绝世好公公的一大清忠,果然如敖无虚心中所想,一脸的慈祥,布满皱纹的老脸上时常挂着令人感到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样子,和顺叔有得一拼,只是较之多了一点悲态,看来也是一忧国忧民的老人家,好人啊!
  非常随合的请众人入座,然后像话家常一样的侃侃而谈。
  袁绍非常恭敬地问候道:“小侄袁绍见过吕公公,公公向来身体可好,家父时常惦记着,前几天还代小可向公公问安。”
  看来两家交情还不是一般的深,连袁绍都自称小侄。
  “本初侄儿切勿多礼,现不在朝上,用不着那一套俗礼,直接像往常一般叫我吕伯父你就行了,怎么今日有空来看望我这个老头子啊,呵呵。带来的这几位朋友怎么也不介绍一下,好让我认识认识这等少年英杰?
  袁绍于是又将曹操、敖无虚等几人介绍了一番,吕公公只是微微地笑了笑:
  “本初啊,时隔不久,看来你的义士大军又强上了几分啊!可喜可贺,如此一来,我汉室兴盛将更指日可待,只是不知这几位忠义之士到底如何?”
  验明正身的时候来了,曹操是不用说了,那家族背景在那摆着,不用查也知道,而且他和袁绍等相交甚久,早已知其人,只是敖无虚几个。
  该是敖无虚出场表现一番了,这么久已来在袁绍和曹操两人的光芒之下,他几乎已经被忽略了,终于轮上自己说话了。
  “小可不才,见过吕公公,小可乃荆氏族人,闻公公清忠奉公的大名已久,此行为举荐孝廉而来,同时也受二公子所托前来拜访吕公公,此二人皆是随从家属,有此为证。”
  不慌不忙地说完,然后从怀中掏出那枚荆越送给他为证的荆氏族人令牌双手递给了旁边一下人,吕强接过下手传上来的令牌一看,心中的疑惑顿时也随之而解,原来如此。
  荆越当初在京任职东曹掾之时,曾也欲集结众忠义之人,以图救国救民,于是便认识了这头号大人物中常侍吕公公,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也因此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不要误会!),成为了一对忘年交。
  荆越离开洛阳后还经常与吕强以书信联络,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不久前吕强收到荆越传来的密信,说不久荆氏一族将会派遣族中精英子弟前去洛阳推举孝廉,此人也是一少年英雄,信中还多次提到需要吕公公这位在朝中能说得上话、皇帝老子听得进去的大人物提携一番。
  刚才听到眼前此人所讲,再一见荆氏家族所特有的令牌,心中便所知此人便是荆越所荐之人,今天倒要看看他是个如何的少年英雄。
  “哦,原来这位就是敖无虚小友,听说小友早上曾于城西闹市中惩治了一恶霸,弄得那恶霸颜面尽失,灰头土面的,当真是大快人心啊,只是小友不知那恶霸乃是中常侍高望的亲弟弟,此等人心狠手辣,恐怕会有报复之举,小友还须多加小心。”
  今天一早发生的事情这么快就被传得人所周知了,看来群众的力量真不可轻视,不过这吕强等人肯定也有自己的情报人员,不然断定不会如此清楚的知晓。
  “伯父这个勿须担忧,如今无虚兄弟正住在我袁府内,量高峰那斯再如何嚣张也不敢冲上袁府来要人,就算是他高望见了家父和族叔也得恭恭敬敬地低头叫大人,何况是他。”
  “那倒也是,听说此义举已被一群异人传得沸沸扬扬,众洛阳百姓已经是无人不知道敖无虚的侠名了,无虚小友也是洛阳一大名人了,不知道是何人所为,意图如何,不过目前来看也是一件好消息,毕竟你是举荐孝廉而来,如此一来你便有了好名声,再加上我等几人联名推荐,孝廉一事便可成,他高望等人也不敢在天子脚下、光天化日地当街行凶,如此甚好,甚好。”
  敖无虚心里挺惊讶的,居然还有这种效果,倒是出乎自己所意料的。这般一来倒是获得了大把的声望,也不知道是福是祸,现在该是自己言明心志,表明立场的时候了。
  “无虚虽年少无知,但也知道忠孝仁义中忠字当头,尚在孝之前,吾堂堂七尺男儿,就应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岂能见世间不平之事而不闻不问,俗话说宁为玉碎,不作瓦全,活要活得光荣,死也要死得其所,就算知道前路艰险也要与邪恶势力斗争到底,为兴我大汉进献一份微薄之力。”
  敖无虚虽然大理论不会讲,但是一些古人名言还是知道点的,一番大义凛然的大道理讲出来,其中还夹杂了一些千古名句,说得众人那股雄心壮志、理想抱负顿时沸腾起来,特别是袁绍、曹操等热血青年,更是雄姿英发,大有恨不得立马仗剑三尺,荡尽世间奸恶,治世安民平天下的冲动。
  袁绍此时对敖无虚是另眼相看,心中的高度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暗道将来此人也是不得了的大人物;连曹操也为之动容,那原本无神的双眼刹那间像突然迸发出了强烈耀眼的光芒,不由地一亮,但是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仿佛刚才一切都只是假象,丝毫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
  吕公公则是大为赞赏,心中已将敖无虚定为大汉朝兴起的希望,有此人物,奸党何愁不灭,有了袁绍这一众人,大汉朝何悉不兴。
  但是看敖无虚现在的实力似乎太弱了点,离振兴大汉那一天也太遥远了,自己是得帮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