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作者:果迟 更新:2021-12-06 19:02
曾应麟低声告诉他,陈演交出四万白银后,本是没事了,不想去他家取银子时,他的仆人出首,竟悄悄地告诉取银子的官员,说陈演家后花园有一个窖,藏了不少黄白之物。刘宗敏一听火了,立刻派人去挖,在这仆人指引下,果然挖出一个窖,里面单黄金就有三万多两,白银二十多万两,还有珠宝数斗。这一下,刘宗敏不能饶恕陈演了,除取尽财宝,还把他重新夹起来,看来,陈演是只能等死了。
金之俊想,怪不得陈演致仕后不肯立即返乡,原来是这一头放不下,可崇祯劝他带头捐输时,为什么连一万两银子也不愿拿出呢?
曾应麟又说,刚才吏部尚书李遇知被追赃八万,李只交了三万。儿子在前门大栅栏商号的同乡那里借来两万,可刘宗敏还是不依不饶,于是,先是被杖责,后来又上了脑箍,李因年迈,才一箍便被箍死了;翰林卫胤文,也是因体弱多病,才上夹具便立时毙命。
金之俊不意才短短的半天时间,便刑死了两人,正叹息间,堂上又传来刘宗敏的怒喝声、拍打桌椅声,随即阵阵哀号声传来,声音惨烈,纵是无关痛痒的人听了,也很是揪心。因隔着一棵老槐树,他看不见堂上的情形,曾应麟告诉金之俊,正审着的这人是首辅魏藻德。
第138节:1 山海关成了世人注目的焦点(1)
一听是魏藻德,金之俊虽全身仍是火烧似的疼痛,却爬起来倚在门边看。此时,刘宗敏坐堂久了,自觉疲倦,乃走下堂来,他已把魏藻德点状元的来历搞清楚了,乃指着魏藻德鼻尖问道:
“听说,你小子能点状元就是因‘知耻’二字,投合了崇祯的味口,于是,点了状元又当宰相,可你当了崇祯的宰相,却如此贪生怕死,崇祯死了你也不死,这就是你的‘知耻’?可见你是个不知廉耻的家伙,眼下老子可不管你知不知耻,你不献出十万银子,老子饶不了你。”
魏藻德说:“臣这首辅是今年二月才当,受命于危城之中,皇朝已是不保旦夕,哪还有心敛钱?又有谁来送钱呢?”
金之俊想,这倒也是实情,魏藻德为人操守并不好,如果当的是太平宰相,有机会敛钱,他一定是当仁不让的,可惜他行大运时,崇祯败局已定,谁还去送钱与他。可刘宗敏懒得听他的,只一声断喝:
“没银子?夹起!”
这时,众兵士上来夹人。手忙脚乱中,只听魏藻德忽然大声说:“大将军,请不要动怒,罪民有一小女,略有姿色,愿奉将军为箕帚妾。”
刘宗敏尚未明白何为“箕帚妾”。但刘芳亮却听明白了,不由大怒,正拍着桌子喝令加刑,一边看审的小校王旗鼓也火了,一边用脚尖踢魏藻德,一边连连骂道:
“这般无耻,还说‘知耻’,你那小女也只能去当婊子了。”
这时,两个用刑的校尉上来,将魏藻德拖下,随即便听到“拍、拍、拍”的打嘴巴声和魏藻德的哀号声。
想到审过魏藻德后,不知又轮到谁,候审的犯官们不由个个股战起来……
七 雄关内外
1 山海关成了世人注目的焦点
多尔衮带着忠于他的满蒙汉八旗大军,大举向关内进发了。此一去,终于成就了大清国二百六十七年江山。
相传多尔衮进关时,曾遇一老叟迎于马头,扬言道:“成也摄政王,败也摄政王。”
多尔衮听出此话有些来历,便亲自下马盘问道:“老人家,这么说,江山由孤得之,亦由孤失之?”
老头笑而不答,自顾自说:“自孤儿寡母得之,自孤儿寡母失之。”
说完便不见了。
按满清于1644年入关,成功于摄政王多尔衮之手,时顺治才六岁,由寡母孝庄太后扶持,走向御座;至1911年溥仪逊位,当时当政者贤醇亲王载沣,也已封为摄政王,时溥仪也不过六岁,由寡母隆裕太后牵着,走下太和殿的御阶。
究竟是巧合,是偶然,还是那报应不爽的历史轮回?
多尔衮出师四天,前锋正穿辽河套指向锦州,为了与流寇抢时间,争速度,多尔衮一边派出降将、前明总兵祖大寿,去宁远城劝降吴三桂,一边打算在劝降不成后,便让大军绕过宁远、山海关,直接从蓟州或居庸关长城进入内地,先一步拿下北京。
不想前锋抵达辽河西岸时,又接到有关明朝的情报,先是吴三桂、唐通接到崇祯的手诏,令他俩火速带领本部人马,或增援北京,或协守居庸关,眼下唐、吴二人,都遵旨率部弃关西进。
多尔衮得知这个消息,那高兴劲难以形容,满洲八骑善野战不善攻坚。这以前,他们可深入内里,在河北、山东一带驰骋,明军数十万莫敢撄其锋,但数次攻宁远和山海关,却都是无功而返。不想眼下这两座名城竟主动放弃了,这就是说,他们进入关内已畅通无阻了,根本就用不着绕道走居庸或蓟州了,也用不着祖大寿的劝降了。
这真是天赐良机啊!
这时,范文程和洪承畴还在后面,多尔衮马上令人将此喜讯送到后方,催范、洪二人火速赶到前头来。二人得知消息,几经商议,几乎是在赶路途中,由洪承畴执笔将一个说帖写好,送呈多尔衮之前。在这个说帖里,洪承畴请睿王下旨,让辎重行李居后,全军轻装急进,计道里、限时日,务必以最快的速度,抢在流寇之前进入京畿一带。
第139节:1 山海关成了世人注目的焦点(2)
这个建议立即被多尔衮采纳,不想尚未实施,第二个消息接踵而至——李自成于三月十九日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于煤山自缢,已奉旨率兵前去勤王的吴三桂,本已到达丰润,得知崇祯殉国的消息后,又回到了山海关。
李自成的军队居然不费吹灰之力,一举破山西全境,连下宣、大等名城,直薄北京城下,前后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居庸关山势陡峭,有天险之称;北京城墙的坚厚,多尔衮早就领教;不想这些,丝毫没有阻遏流寇的进军,种种情况,令身处关外的摄政王有些始料不及——清兵四次入犯内地,两度包围北京,第一次包围北京的时间达一月余,巍然的北京城居然都未易手,而流寇才用了三天时间,便拿下一代名城,速度之快,如摧枯拉朽,洪承畴不是说,流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吗?是洪承畴的说法有误,还是崇祯皇帝太虚弱了呢?
风云莫测的军机变化,使得多才善断的多尔衮有些犹豫起来。于是,他收回了倍道而进的命令,改为仍按正常速度前进,至四月中旬,他们终于到达大凌河东岸的翁后。
这时,大清国安插在北京的密探,把关内每天发生的事,包括道听途说,都源源不断地传了过来,多尔衮与范文程、洪承畴在一起,根据这些情报,综合分析,对当前的形势作出判断。
据说,流寇进城后纪律很差,官员占住前明官员的府第,士兵则占住民房,他们仍不脱土匪气息,住进民家后,先是借锅灶,后又借床铺,到最后便连女人也要“借”;才几天时间,便将北京城闹得鸡飞狗跳;又有消息说,眼下流寇的带兵官都只顾敛财,每日专事拷掠百官,交出银子便放人,有时一个官才被这里释放,又被那里抓去,抓去后不交银子便用酷刑。士兵们不事战守,到处挖山打洞寻窖藏,甚至彼此之间为争窖藏而发生火拚,而弄到银子,便打包往长安运。眼下不但北京城里的百姓对他们十分失望,就是自己内部也军心焕散,纪律松弛。听他们的头目说,李自成已改西安为长安,却要改北京为幽州,据此看来,他们没有在北京呆下去的意思。
得知这些消息,君臣都十分亢奋,洪承畴不由抚案叹息,向多尔衮说:“天赐良机与李自成,他却不知利用,且转身就把这机会让与大清,王爷可不能再把机会错过。”
多尔衮信心十足地说:“李自成器小易盈,缺乏远识,左右辅弼又不能时时予以匡正,这哪像是出天子的气象?既然天授与予,孤岂能不取。只是吴三桂去而复来,卡在山海关这咽喉要道上,我军若强攻,势必迁延时日,不然则只能绕道而往,这眼中钉、肉中刺得先去之。”
洪承畴说:“不难,吴三桂眼下已是没妈的孩子,不但无家无国,且是无粮无饷,处此腹背受敌之境,山海关安能久守,再说,他又为谁而守?”
多尔衮不由叹息说:“三桂父子为明朝守边关,与孤打了多年的交道,艰苦卓绝,孤深爱其人,此番派祖大寿去,是想招降他,但个中窒碍甚多,恐难成事。”
范文程说:“王爷是说他还记恨过去战场上的事吗?据微臣看来,这不能成为吴三桂眼下心中的窒碍,因为那是国与国之间的事,要说仇也是公仇,吴三桂未必不清楚,崇祯已死,明国已亡,纠缠过去,有必要吗?就说他要当忠臣,要为崇祯报仇,这仇也只能向流寇报去啊。”
洪承畴淡淡地一笑说:“正是此说,这以前吴三桂未尝就是崇祯的忠臣,不然,何以他与唐通同时奉诏勤王,唐通早已赶到居庸关,他却迟迟其行,甚至在崇祯危急时,屯兵丰润,见死不救?眼下帝后殉国,按说,他应该为崇祯举哀发丧,并号令远近州县,起义师讨贼,为什么却呆在山海关,毫无动静?”
多尔衮点点头,说:“二位所说都有道理,不过,我们要招降吴三桂,估计流寇也未尝不想,两下竞争起来,只怕我们要拜下风。”
金之俊想,怪不得陈演致仕后不肯立即返乡,原来是这一头放不下,可崇祯劝他带头捐输时,为什么连一万两银子也不愿拿出呢?
曾应麟又说,刚才吏部尚书李遇知被追赃八万,李只交了三万。儿子在前门大栅栏商号的同乡那里借来两万,可刘宗敏还是不依不饶,于是,先是被杖责,后来又上了脑箍,李因年迈,才一箍便被箍死了;翰林卫胤文,也是因体弱多病,才上夹具便立时毙命。
金之俊不意才短短的半天时间,便刑死了两人,正叹息间,堂上又传来刘宗敏的怒喝声、拍打桌椅声,随即阵阵哀号声传来,声音惨烈,纵是无关痛痒的人听了,也很是揪心。因隔着一棵老槐树,他看不见堂上的情形,曾应麟告诉金之俊,正审着的这人是首辅魏藻德。
第138节:1 山海关成了世人注目的焦点(1)
一听是魏藻德,金之俊虽全身仍是火烧似的疼痛,却爬起来倚在门边看。此时,刘宗敏坐堂久了,自觉疲倦,乃走下堂来,他已把魏藻德点状元的来历搞清楚了,乃指着魏藻德鼻尖问道:
“听说,你小子能点状元就是因‘知耻’二字,投合了崇祯的味口,于是,点了状元又当宰相,可你当了崇祯的宰相,却如此贪生怕死,崇祯死了你也不死,这就是你的‘知耻’?可见你是个不知廉耻的家伙,眼下老子可不管你知不知耻,你不献出十万银子,老子饶不了你。”
魏藻德说:“臣这首辅是今年二月才当,受命于危城之中,皇朝已是不保旦夕,哪还有心敛钱?又有谁来送钱呢?”
金之俊想,这倒也是实情,魏藻德为人操守并不好,如果当的是太平宰相,有机会敛钱,他一定是当仁不让的,可惜他行大运时,崇祯败局已定,谁还去送钱与他。可刘宗敏懒得听他的,只一声断喝:
“没银子?夹起!”
这时,众兵士上来夹人。手忙脚乱中,只听魏藻德忽然大声说:“大将军,请不要动怒,罪民有一小女,略有姿色,愿奉将军为箕帚妾。”
刘宗敏尚未明白何为“箕帚妾”。但刘芳亮却听明白了,不由大怒,正拍着桌子喝令加刑,一边看审的小校王旗鼓也火了,一边用脚尖踢魏藻德,一边连连骂道:
“这般无耻,还说‘知耻’,你那小女也只能去当婊子了。”
这时,两个用刑的校尉上来,将魏藻德拖下,随即便听到“拍、拍、拍”的打嘴巴声和魏藻德的哀号声。
想到审过魏藻德后,不知又轮到谁,候审的犯官们不由个个股战起来……
七 雄关内外
1 山海关成了世人注目的焦点
多尔衮带着忠于他的满蒙汉八旗大军,大举向关内进发了。此一去,终于成就了大清国二百六十七年江山。
相传多尔衮进关时,曾遇一老叟迎于马头,扬言道:“成也摄政王,败也摄政王。”
多尔衮听出此话有些来历,便亲自下马盘问道:“老人家,这么说,江山由孤得之,亦由孤失之?”
老头笑而不答,自顾自说:“自孤儿寡母得之,自孤儿寡母失之。”
说完便不见了。
按满清于1644年入关,成功于摄政王多尔衮之手,时顺治才六岁,由寡母孝庄太后扶持,走向御座;至1911年溥仪逊位,当时当政者贤醇亲王载沣,也已封为摄政王,时溥仪也不过六岁,由寡母隆裕太后牵着,走下太和殿的御阶。
究竟是巧合,是偶然,还是那报应不爽的历史轮回?
多尔衮出师四天,前锋正穿辽河套指向锦州,为了与流寇抢时间,争速度,多尔衮一边派出降将、前明总兵祖大寿,去宁远城劝降吴三桂,一边打算在劝降不成后,便让大军绕过宁远、山海关,直接从蓟州或居庸关长城进入内地,先一步拿下北京。
不想前锋抵达辽河西岸时,又接到有关明朝的情报,先是吴三桂、唐通接到崇祯的手诏,令他俩火速带领本部人马,或增援北京,或协守居庸关,眼下唐、吴二人,都遵旨率部弃关西进。
多尔衮得知这个消息,那高兴劲难以形容,满洲八骑善野战不善攻坚。这以前,他们可深入内里,在河北、山东一带驰骋,明军数十万莫敢撄其锋,但数次攻宁远和山海关,却都是无功而返。不想眼下这两座名城竟主动放弃了,这就是说,他们进入关内已畅通无阻了,根本就用不着绕道走居庸或蓟州了,也用不着祖大寿的劝降了。
这真是天赐良机啊!
这时,范文程和洪承畴还在后面,多尔衮马上令人将此喜讯送到后方,催范、洪二人火速赶到前头来。二人得知消息,几经商议,几乎是在赶路途中,由洪承畴执笔将一个说帖写好,送呈多尔衮之前。在这个说帖里,洪承畴请睿王下旨,让辎重行李居后,全军轻装急进,计道里、限时日,务必以最快的速度,抢在流寇之前进入京畿一带。
第139节:1 山海关成了世人注目的焦点(2)
这个建议立即被多尔衮采纳,不想尚未实施,第二个消息接踵而至——李自成于三月十九日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于煤山自缢,已奉旨率兵前去勤王的吴三桂,本已到达丰润,得知崇祯殉国的消息后,又回到了山海关。
李自成的军队居然不费吹灰之力,一举破山西全境,连下宣、大等名城,直薄北京城下,前后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居庸关山势陡峭,有天险之称;北京城墙的坚厚,多尔衮早就领教;不想这些,丝毫没有阻遏流寇的进军,种种情况,令身处关外的摄政王有些始料不及——清兵四次入犯内地,两度包围北京,第一次包围北京的时间达一月余,巍然的北京城居然都未易手,而流寇才用了三天时间,便拿下一代名城,速度之快,如摧枯拉朽,洪承畴不是说,流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吗?是洪承畴的说法有误,还是崇祯皇帝太虚弱了呢?
风云莫测的军机变化,使得多才善断的多尔衮有些犹豫起来。于是,他收回了倍道而进的命令,改为仍按正常速度前进,至四月中旬,他们终于到达大凌河东岸的翁后。
这时,大清国安插在北京的密探,把关内每天发生的事,包括道听途说,都源源不断地传了过来,多尔衮与范文程、洪承畴在一起,根据这些情报,综合分析,对当前的形势作出判断。
据说,流寇进城后纪律很差,官员占住前明官员的府第,士兵则占住民房,他们仍不脱土匪气息,住进民家后,先是借锅灶,后又借床铺,到最后便连女人也要“借”;才几天时间,便将北京城闹得鸡飞狗跳;又有消息说,眼下流寇的带兵官都只顾敛财,每日专事拷掠百官,交出银子便放人,有时一个官才被这里释放,又被那里抓去,抓去后不交银子便用酷刑。士兵们不事战守,到处挖山打洞寻窖藏,甚至彼此之间为争窖藏而发生火拚,而弄到银子,便打包往长安运。眼下不但北京城里的百姓对他们十分失望,就是自己内部也军心焕散,纪律松弛。听他们的头目说,李自成已改西安为长安,却要改北京为幽州,据此看来,他们没有在北京呆下去的意思。
得知这些消息,君臣都十分亢奋,洪承畴不由抚案叹息,向多尔衮说:“天赐良机与李自成,他却不知利用,且转身就把这机会让与大清,王爷可不能再把机会错过。”
多尔衮信心十足地说:“李自成器小易盈,缺乏远识,左右辅弼又不能时时予以匡正,这哪像是出天子的气象?既然天授与予,孤岂能不取。只是吴三桂去而复来,卡在山海关这咽喉要道上,我军若强攻,势必迁延时日,不然则只能绕道而往,这眼中钉、肉中刺得先去之。”
洪承畴说:“不难,吴三桂眼下已是没妈的孩子,不但无家无国,且是无粮无饷,处此腹背受敌之境,山海关安能久守,再说,他又为谁而守?”
多尔衮不由叹息说:“三桂父子为明朝守边关,与孤打了多年的交道,艰苦卓绝,孤深爱其人,此番派祖大寿去,是想招降他,但个中窒碍甚多,恐难成事。”
范文程说:“王爷是说他还记恨过去战场上的事吗?据微臣看来,这不能成为吴三桂眼下心中的窒碍,因为那是国与国之间的事,要说仇也是公仇,吴三桂未必不清楚,崇祯已死,明国已亡,纠缠过去,有必要吗?就说他要当忠臣,要为崇祯报仇,这仇也只能向流寇报去啊。”
洪承畴淡淡地一笑说:“正是此说,这以前吴三桂未尝就是崇祯的忠臣,不然,何以他与唐通同时奉诏勤王,唐通早已赶到居庸关,他却迟迟其行,甚至在崇祯危急时,屯兵丰润,见死不救?眼下帝后殉国,按说,他应该为崇祯举哀发丧,并号令远近州县,起义师讨贼,为什么却呆在山海关,毫无动静?”
多尔衮点点头,说:“二位所说都有道理,不过,我们要招降吴三桂,估计流寇也未尝不想,两下竞争起来,只怕我们要拜下风。”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