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作者:果迟    更新:2021-12-06 19:02
  原先宋献策、李岩不是主张暂缓进军吗,说朱明还一时不会就亡呢,看来,他们也有失算的时候,天大地大,都不如我的福大,我上应图谶,是当天子的命,不然,固若金汤的北京城,怎么就如此不堪一击呢?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意忘形,仿佛整个身子都可以飞起来。
  因高兴得有些不能自持了,自然就不会计较部下的小过,只吩咐按军师的安排,整队进城。元顺帝是从德胜门逃走的,元顺帝的逃走,宣告了元朝的灭亡,明朝的开始;眼下,他李自成也从德胜门进去,去宣告另一个新朝廷的开始。
  此时,北京城内外城门一齐开着,百姓们都焚香顶礼,恭迎他的入城,一路之上,只见家家门上都粘着上写“顺”字的红纸,众人齐涌到他的马头,瞻仰他的仪容,称赞大顺军的英武,一时人头攒动,万人空巷。
  队伍来至承天门,紫禁城高大的宫门,层层向他敞开,远远望去,巍峨的殿阙,威武雄壮,就像来到了天上。
  此时李自成的情绪已高昂至极点,他只觉耳边有些嗡嗡然,心在胸膛内狂跳不止,抬头仰望,只见眼前一片模糊,一边的宋献策开先尚未发现皇上的神态有变,只连连催促道:
  “皇上,皇上,箭射承天门。”
  进宫前,要由皇帝亲自箭射承天门,这是宋献策事先的安排,说要这样,方可镇住宫中的煞气。李自成被他提醒,立马伸手接过卫士递来的弓箭,他本工骑射,且箭法很准,虽眇一目,却正好有助瞄准,于是他洋洋得意地对众人说:
  “朕射中天字,必一统天下。”
  说完,弯弓搭箭,瞄准了承天门的匾,可此时并不遥远的、蓝底金字的承天门牌匾,竟有些看不真切,那三个字更是模糊,只好朝着自己认准的方向一箭射去,只听“忽”的一声,箭矢飞出,竟钉在“天”字的下面。
  众人不由愕然,牛金星赶紧说:“好啊,陛下射中天字的下面,这不是稳得天下的意思吗?”
  于是,众人都欢呼起来,并齐称万岁。
  李自成先是怔了一下,随即又高兴了,扔下弓,直朝前走,只见十分空敞的大坪前,五座高楼突起于城楼上,他一看便明白,这是到午门了,这时,众文武都在午门前下了马,独李自成仍昂然坐在马上,直达皇极门前。
  皇极门后便是天子正衙皇极殿了。按预定程序,他将在皇极殿行正式的登极大典,但大典前,他只能先住正殿右边的武英殿。今天因只是入城式,他按事先的安排巡视整个紫禁城,可不必急着去看皇极殿,但还是忍不住了,也不用左右扶持,自己很是轻松地跳下了乌驳马,然后昂着头,一步步登上石阶,左右身后,跟着一大群文武大臣,都迈着沉稳的步履,远远地,把肃穆、庄严的眼神投向他,使得他都不知手脚如何放了,这时,一阵穿堂风迎面拂来,他身子一抖,竟然打了一个寒噤——直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有些不对。
  昨晚和文武大臣们议事,直达东方破晓,才睡了半个时辰便听说破城的消息,罗虎已带人首先冲进城了。接着,内外城门齐开,报喜的一拨接着一拨,这事才了那事来。护卫们虽不敢打扰他,由牛金星代他听取汇报、并及时作出处置,但帐外的马蹄声、谈话声,声声入耳,他再也睡不着了,于是起床盥洗,作入城的准备,因睡眠不足,早餐没有味口,虽摆了一大桌,却只吃了一小块枣糕,半碗小米粥。
  第114节:1 最后的门槛(3)
  接下来,便听取关于崇祯及皇太子下落的报告,因为这是一件大事,不能不慎之又慎。可城虽破,却一直没有崇祯和三个儿子的消息,他不由焦躁起来,心想,可不能让崇祯走脱了。在明朝降臣黎志升的建议下,他下令悬重赏寻找崇祯及太子的下落,有能捕获崇祯的封万户侯,捕获太子的封伯爵,提供线索的赏五千金,隐慝不报的夷九族。
  这样一折腾,他已经有些头昏脑胀了。
  这时,入城的时辰到了,他被人们拥着,才短短的一段路,走了几乎大半天,因被这种兴奋的情绪支撑着,忘乎所以,并不觉得有什么异常,不想跳下马后,才感觉脑袋的昏晕更甚了,心中翻江倒海似的欲呕吐。皇宫的台阶真多,门槛也不少,左一道右一道,才上完又下,下完又上。出了皇极门,便是皇极殿,那三层汉白玉石台阶,并不太高,但此刻在他眼中,竟如高山般的险峻,待一步步登上最后一道石阶,只觉双腿很是沉重,眼睛望物竟有些雾翳。心想,这石阶怎么这么长呢,爬了这么久还未爬完呢?再望望中间那石刻的蟠龙,正张牙舞爪地望着他,像是要飞出来抓他一般,心一慌,脚步便有些乱了。
  他想,这是怎么搞的呢,十几年来,马上征战,食少事烦的情况很多,就是一连饿好多天的事也有,自己从来都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没出现过这种情况,看来,一定是这些天事情太多、太疲劳了,车轮战似的,昨晚睡眠不足,今早又吃少了东西,各种原因聚在一起,精力有些不济。
  双脚更乏力了。他留神左右,御道两边只有引路的两个太监,后头刘宗敏与牛金星距他有好几步远,且走的是边上窄阶,他想回头招呼刘宗敏上来搭一把手,但一想,这里是御道啊,御道可是只有皇帝才能走的,所谓阶梯不同,尊卑有别,就是自己的亲爹老子在,也只能一边去,自己出生入死十几年,为的不是这一天吗?怎么能让他人与我并肩呢,这是很不妥的。三级石阶算什么,这么些年,什么样的高山峻岭没爬过,什么样的大河大江没涉过,小小的三级汉白玉石台阶,做工是如此精巧,安放是如此平稳,我只再忍一忍就登完了。
  想到此,便咬牙坚持往上走。
  宋献策在后边一直在留意他的神色。他虽走在牛金星的后面,但因在边上,有时还是能从侧面远远地望到皇上的脸,上最后一道台阶时,忽然瞥见皇上脸色有些发白,额头有冷汗涔涔渗出,觉得有些不对,但他不能越过刘宗敏和牛金星上前,又无法喊别人上去,只能干着急。
  三级汉白玉石台阶终于上完了,雕龙画凤、金壁辉煌的金殿、御座就在眼前了,众人不由都停下来,挨挨挤挤地站在平台前,诚惶诚恐地望着皇上,等皇上跨过最后一道木门槛升殿。
  李自成几步跨上前,此时眼更花了,头更涨了,竟把前面的高门槛看错了位置,还距他有一步半的距离,他却做一步跨过去,真是半步的误差啊,那跨过许多名山大川的腿,竟被这矮矮的、最后一道木门槛绊着,把不住重心,只听“扑腾”一声,竟重重地从殿外摔到了殿内。
  这一下,身后的文武都呆若木鸡……
  崇祯皇帝的尸体终于找到了——始终不承认自己是亡国之君的大明天子,终于及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能以身殉君的只是太监王承恩,他被崇祯任为九门提督,尚来不及履新,便陪着崇祯,吊死在他身边的一棵小槐树上。
  这结局,多少让人觉得有些意外,接着,太子和永王、定王也找到了,他们是由周皇后的父亲、嘉定伯周奎献出来的。周奎在崇祯时代享尽了荣华富贵,但国难时却没有尽力保护自己的外孙,当然,也不能说他这不是明智之举,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想保住这三个外孙,为殉国的君王留下血胤简直是奢望。
  李自成终于可以放心了。在皇极殿摔了一跤,此事虽在他和众臣心中都留下阴影,但偶然的事故与大喜相比,简直算不得什么,在喝下侍从奉上的一碗参汤后,他立刻又精神焕发起来,且又像没事似的高谈阔论。
  第115节:1 最后的门槛(4)
  下午,他先在武英殿的龙床上美美地睡了一觉,又在王之心、王德化的陪同下,到各处巡视了一遍,到上灯时,他下旨在武英殿内,召见他的文武大臣,商量处理各项大事。
  这是进城后的第一次正式会议,方方面面的人都来了,要商讨的事也很多,但大家一开始却无心会议,而是坐下后左顾右盼,对周围的建筑、陈设指指点点,大发个人感慨。
  这班人,都是跟随皇上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功臣。在众多的将领中,他们衷心拥戴闯王,矢志不渝,哪怕就是连吃败仗、生死悬于一线时,都没有变过心。十余年来战功赫赫,经历非凡,闯王赖他们同心协力的辅佐,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的打磨熬炼,终于九转丹成,今天,他们胜利地进入了皇宫,扶持过去的闯王一步一步,走向了紫禁城。皇上终于坐上龙椅了,他们可以放松放松了,那么,没有看过的自然要看一看,哪怕只是摸一摸;没有尝过的自然想尝一尝,哪怕就是不能尽兴也好,眼下他们有这个资格。
  这以前,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打娘肚子里出来,整日饥肠辘辘,在他们的字典里,只有“能吃的”、“不能吃的”两个概念,能吃上白面馍就是过年了,几时知道世间上还有鱼翅、海参?乡里人,多见石头少见人,他们自睁开眼睛,就生活在整片的黄土地上,爬不完的山圪梁,走不尽的土坷拉;长大后跟着闯王造了反,虽打家劫舍,走州过府,但中原地区十余年动乱,贼过如梳,兵过如篦。大户绅粮,值钱的东西无不藏着、掖着,有的甚至埋到了地下。所以,他们就算见了世面,也不过打了些粮食,抢了些钱,知道黄闪闪的是金,白晃晃的是银,几时见过这么多作工精巧、质地考究、虽不是生活的必须品、却是价值连城的宝物,且既不藏也不掖而是成堆地摆着、搁着,这是宝石,那是猫眼,这里金镶玉擘,那里银胎罩漆,看得众人眼花缭乱,头昏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