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作者:果迟 更新:2021-12-06 19:01
他不由望了望他的皇嫂、孝端文皇后一眼,警告说:
“几时听说大行皇帝有遗命?十四弟,你可不要乱来啊!”
多尔衮又“哼”了一声,他已把代善那想当墙头草的心事看透了,但眼下他不能不利用这个二哥,因为拉住这个二哥,才能压住气焰嚣张的济尔哈朗,于是,他先不理睬济尔哈朗,却对二哥代善说:
“二哥,你说话呀,这可是当着你的面说的,大行皇帝的遗命,你能隐瞒不向人宣示吗?”
第71节:3 十七年前的故事(5)
代善没法沉默了,他抬起头,扫视众人,片言出口,石破天惊:“半个月前,大行皇帝召我与和硕睿亲王于崇政殿,当面托付了后事,大行皇帝的话是对和硕睿亲王说的,原话是:这大位就传与你罢,金簪儿掉在井里,是你的终究是你的。”
半个月前,皇上与两个亲兄弟在散朝后,仍在崇政殿密谈,这事济尔哈朗是清楚的,却不料谈的是这事,济尔哈朗不信皇太极会作出这样的决断,打死他也不信。于是,他跳起来,说:
“代善,你这是矫诏,我不信。”
此时的礼亲王须发皆张,双目尽赤,瞪眼望天,气嘟嘟地说:“你不信,当时我也不信,可大行皇帝当时不但说了,大位由睿亲王继承,且把十七年前的隐秘也说出来了,我若说了假话,就让天火把我烧死,让天雷把我劈死!”
济尔哈朗跳起来了,他向着大殿的穹顶大声喊道:“皇上,你怎么做出这样的决定,不行,这不是真话,皇上当时是病糊涂了。”
这时,端坐不动的多尔衮望着济尔哈朗冷笑了。他说:“济尔哈朗,你急什么?就让我当了皇帝,我就会要砍你的头吗?你还没问我高不高兴当这个皇帝呢?”
济尔哈朗也冷笑着向着多尔衮说:“哼,你勾结代善,伪造遗命,为的是什么?你不想当皇帝,谁信?”
多尔衮也跳起来,指着济尔哈朗的鼻尖说:“济尔哈朗,我警告你,你一再说这遗命是假的,又说大行皇帝病糊涂了,这可是抗旨,是对大行皇帝的大不敬,我现在完全可以叫侍卫把你拿下。”
这时,不愿局势恶化的皇太后也于一边劝济尔哈朗冷静。济尔哈朗终于软下来了,他明白:多尔衮兄弟仨手中有三旗,若加上代善父子的两红旗,他们就不成对手了,再说,他又何必为了豪格,把自己的命搭上?于是,他说:
“好吧,我不争,看你们的。”
多尔衮见济尔哈朗冷静下来,他也冷静了,从容坐下说:“皇上把什么都告诉我了,连十七年前,我母亲的死是怎么回事也告诉我了,不管怎样,我都能理解,当时确实是不得不焉,眼下,他把皇位还我,可我不愿意挑这副担子,更不愿因我而挑起皇室的内乱。”
济尔哈朗一听,不啻绝处逢生,又一次站起来说:“多尔衮,这可是你说的,可不能翻悔!”
多尔衮斩钉截铁地说:“我翻悔什么,我可向上天发誓,我不争帝位,但也不能让与豪格。”
皇太后和济尔哈朗都一怔,异口同声地说:“这又为什么?”
多尔衮又一次望着代善,说:“二哥,你说,豪格为什么不能继承大位?”
代善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多尔衮若真的与豪格兵戍相见,他这个二哥夹在中间还真不知偏向谁。眼下好了,有一方自动放弃了,代善放了心,回过头来说,他也不想让豪格当皇帝——他与皇太极有同感,豪格生性残暴,多疑嗜杀,且举止粗鲁,不具备帝王资质。两黄旗那班人,不是只强调新皇帝必须是大行皇帝之亲子吗,大行皇帝之子多着呢。于是,他向皇太后和济尔哈朗摇着两根指头说:
“大行皇帝当时也提到了豪格,他对豪格的评价是八个字:胸无点墨,粗心浮气,还说:这不是出天子的气慨。”
皇太后一听这话,不由也放心了——其实,在她心中,也不愿意把大位传与豪格,大行皇帝的话,既说出了她的心声,也让她有了凭据,于是,连连点头证明说:
“这正是大行皇帝的原话,我平日也听他这么说过豪格。”
“那么,大位由谁继承?”济尔哈朗这回用的是商量的口气。
多尔衮从内心发出了得意的微笑,他瞥了代善一眼,说:“立福临。福临不但为大行皇帝爱子,且生下时,便有佳兆,虽只有六岁,但圣明天纵,有我们同心辅佐,他一定能成为一代英主。”
福临生母为庄妃,庄妃是孝端皇太后的亲侄女。所以一听立福临,孝端皇太后这头是放心了。
代善一听要立福临,也觉得顺理成章。虽说子以母贵,在福临之前还有一个博穆博果尔,为皇太极第七子,母亲且是贵妃,但她的娘家远不能与科尔沁蒙古王室比,科尔沁王室可是大清国可靠的同盟,是大清问鼎中原的有力后盾,为了大清国的利益,代善认为立福临最合适,何况代善极迷信,据说,福临生下时,室内有异香,且红光四溢,当时很多人看见,都认为此子将来必有大贵。代善想,眼下多尔衮放弃不争,已是难得了,只要继大位的仍是皇太极的儿子,符合两黄旗那班人提出的条件,也就不必再与多尔衮争了。
第72节:4 豪格的阴谋(1)
四人之中,有三人偏向福临,济尔哈朗见此情形,没有说话,只撇了撇嘴。
于是,一场天大的纠纷总算平息下来,徘徊在大清门前的战争阴云终于散去了,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只有豪格一人孤掌难鸣,气得在自己府中,骂了半天娘……
福临即位后,奉太后之命,因代善已年过六十精力不济,乃立郑亲王济尔哈朗与多尔衮为左右议政王,国有大事,由二王商议而定。二王乃当众发誓,齐心协力,辅佐幼主,有二心者,人人得而诛之。
不过,济尔哈朗虽当了议政王,但他才具平平,目光短浅,于国事的通盘筹画毫无头绪,更谈不上有所建树,所以,当这议政王只是摆摆样子,军国大事,还是以他睿亲王一言而决。
但豪格一直不服。就在福临登极大典那天,他竟借故不朝,这些日子,一直缩在府中,就像蛰伏在洞中的毒蛇,时时在窥伺方向。
眼下,英王与豫王说到后顾之忧了。
多铎咬牙切齿地说:“这个豪格真不是个好东西,只有把他杀了,才能永远清除这个后患,也可为阿怜报仇。”
阿济格不知弟弟口中的阿怜是谁,但他说:“十四弟,眼下已到了你与豪格摊牌的时候了,他掌握着两黄旗,手中又豢养了一班死士,如此跋扈难制,加上济尔哈朗推波助澜,如果趁我们出外打仗去了,勾结作乱,那岂不是黑瞎子坐月子,抱熊了吗?”
多尔衮踌躇满志地望了多铎一眼,点点头说:“哥,十五弟,你们放心,凭豪格那能耐,能折腾几下子?他那两黄旗,只剩了个空架子呢。”
阿济格和多铎见他这样说,知他已早作安排,便也不想细问。
4 豪格的阴谋
多铎回到自己府中,只见大院子里围了不少人,正在看阿黛跳舞。
阿黛是他府中一个疯疯癫癫的女奴,众人常逗她取乐,此番他以为她疯病又发作了,没当回事,不料从她身边走过时,阿黛唱的歌词却引起了他的注意。阿黛唱的是:
金鼓敲,金鼓敲,
番王点卯。
旗幡飘,旗幡飘,
比武在今朝。
小蝉儿啁啾唱,
螳螂儿执大刀,
黄鸟儿眯着眼儿瞧,
这世界真奇妙。
豫王听了,心里不由一惊。心想,这女巫唱的好像是有所指,赖塔不是说她能预见后事吗?那么,这歌词是什么意思呢?
他望一眼阿黛,阿黛仍在疯疯癫癫地反复唱着,当他用手去扯她时,她却往左右挣扎,最后,竟往地下一倒,口吐白沫,人事不省了。
多铎不由陷入深思——这个阿黛,便是刚才和十四哥说的那个阿怜的妹妹。
这已是三年前的事了。
那时,多尔衮奉皇太极之旨意,在抚顺修械所造炮,他常去看望十四哥。那一回,兄弟俩在河边散步,五月的浑河,杨花吐絮,绿水如烟,落日斜晖,将河水映出火红一片,直达天际,芦苇丛中,不时有被惊起的野鹜掠过,在水面上留下一长串水迹。
兄弟俩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多尔衮牵着心爱的骏马——白雪在草地上漫步,口中有一搭没一答地和多铎说话,眼睛却仰望着苍穹,看变化无穷的火烧云。
就在这时,忽然听见一串银铃般的笑声,笑声是那么清脆,那么甜美,就像是来自天堂,洋溢着少女的无邪和烂漫天真。
他不由遁声望去,只见在前面水坝子上,有两个身着汉装的少女在水边浣衣,大的年约十七、八岁,小的年约十五、六岁,都穿得十分寒沧,一身粗布衣裙,仅能蔽体;但个个一表人才,双双白嫩的小手如节节白莲;青丝飘散,遮盖住半边俏脸。
崇德三年,皇太极大举伐明,掳获不少精通兵器制造的工匠,后来,他从中挑选出了以丁拱辰等为首的一批技师,决计让这班人试铸红夷大炮,监铸之事,就交与了对汉学最有兴趣、也学得最好的多尔衮。
铸造厂设在浑河岸边的抚顺,那里有开采不完的铁矿石和煤,那是铸炮必不可少的两大原料。厂房搭建起来后,年轻的多尔衮就住在那里,监督丁拱辰等汉人俘虏开工筹建炮厂。
“几时听说大行皇帝有遗命?十四弟,你可不要乱来啊!”
多尔衮又“哼”了一声,他已把代善那想当墙头草的心事看透了,但眼下他不能不利用这个二哥,因为拉住这个二哥,才能压住气焰嚣张的济尔哈朗,于是,他先不理睬济尔哈朗,却对二哥代善说:
“二哥,你说话呀,这可是当着你的面说的,大行皇帝的遗命,你能隐瞒不向人宣示吗?”
第71节:3 十七年前的故事(5)
代善没法沉默了,他抬起头,扫视众人,片言出口,石破天惊:“半个月前,大行皇帝召我与和硕睿亲王于崇政殿,当面托付了后事,大行皇帝的话是对和硕睿亲王说的,原话是:这大位就传与你罢,金簪儿掉在井里,是你的终究是你的。”
半个月前,皇上与两个亲兄弟在散朝后,仍在崇政殿密谈,这事济尔哈朗是清楚的,却不料谈的是这事,济尔哈朗不信皇太极会作出这样的决断,打死他也不信。于是,他跳起来,说:
“代善,你这是矫诏,我不信。”
此时的礼亲王须发皆张,双目尽赤,瞪眼望天,气嘟嘟地说:“你不信,当时我也不信,可大行皇帝当时不但说了,大位由睿亲王继承,且把十七年前的隐秘也说出来了,我若说了假话,就让天火把我烧死,让天雷把我劈死!”
济尔哈朗跳起来了,他向着大殿的穹顶大声喊道:“皇上,你怎么做出这样的决定,不行,这不是真话,皇上当时是病糊涂了。”
这时,端坐不动的多尔衮望着济尔哈朗冷笑了。他说:“济尔哈朗,你急什么?就让我当了皇帝,我就会要砍你的头吗?你还没问我高不高兴当这个皇帝呢?”
济尔哈朗也冷笑着向着多尔衮说:“哼,你勾结代善,伪造遗命,为的是什么?你不想当皇帝,谁信?”
多尔衮也跳起来,指着济尔哈朗的鼻尖说:“济尔哈朗,我警告你,你一再说这遗命是假的,又说大行皇帝病糊涂了,这可是抗旨,是对大行皇帝的大不敬,我现在完全可以叫侍卫把你拿下。”
这时,不愿局势恶化的皇太后也于一边劝济尔哈朗冷静。济尔哈朗终于软下来了,他明白:多尔衮兄弟仨手中有三旗,若加上代善父子的两红旗,他们就不成对手了,再说,他又何必为了豪格,把自己的命搭上?于是,他说:
“好吧,我不争,看你们的。”
多尔衮见济尔哈朗冷静下来,他也冷静了,从容坐下说:“皇上把什么都告诉我了,连十七年前,我母亲的死是怎么回事也告诉我了,不管怎样,我都能理解,当时确实是不得不焉,眼下,他把皇位还我,可我不愿意挑这副担子,更不愿因我而挑起皇室的内乱。”
济尔哈朗一听,不啻绝处逢生,又一次站起来说:“多尔衮,这可是你说的,可不能翻悔!”
多尔衮斩钉截铁地说:“我翻悔什么,我可向上天发誓,我不争帝位,但也不能让与豪格。”
皇太后和济尔哈朗都一怔,异口同声地说:“这又为什么?”
多尔衮又一次望着代善,说:“二哥,你说,豪格为什么不能继承大位?”
代善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多尔衮若真的与豪格兵戍相见,他这个二哥夹在中间还真不知偏向谁。眼下好了,有一方自动放弃了,代善放了心,回过头来说,他也不想让豪格当皇帝——他与皇太极有同感,豪格生性残暴,多疑嗜杀,且举止粗鲁,不具备帝王资质。两黄旗那班人,不是只强调新皇帝必须是大行皇帝之亲子吗,大行皇帝之子多着呢。于是,他向皇太后和济尔哈朗摇着两根指头说:
“大行皇帝当时也提到了豪格,他对豪格的评价是八个字:胸无点墨,粗心浮气,还说:这不是出天子的气慨。”
皇太后一听这话,不由也放心了——其实,在她心中,也不愿意把大位传与豪格,大行皇帝的话,既说出了她的心声,也让她有了凭据,于是,连连点头证明说:
“这正是大行皇帝的原话,我平日也听他这么说过豪格。”
“那么,大位由谁继承?”济尔哈朗这回用的是商量的口气。
多尔衮从内心发出了得意的微笑,他瞥了代善一眼,说:“立福临。福临不但为大行皇帝爱子,且生下时,便有佳兆,虽只有六岁,但圣明天纵,有我们同心辅佐,他一定能成为一代英主。”
福临生母为庄妃,庄妃是孝端皇太后的亲侄女。所以一听立福临,孝端皇太后这头是放心了。
代善一听要立福临,也觉得顺理成章。虽说子以母贵,在福临之前还有一个博穆博果尔,为皇太极第七子,母亲且是贵妃,但她的娘家远不能与科尔沁蒙古王室比,科尔沁王室可是大清国可靠的同盟,是大清问鼎中原的有力后盾,为了大清国的利益,代善认为立福临最合适,何况代善极迷信,据说,福临生下时,室内有异香,且红光四溢,当时很多人看见,都认为此子将来必有大贵。代善想,眼下多尔衮放弃不争,已是难得了,只要继大位的仍是皇太极的儿子,符合两黄旗那班人提出的条件,也就不必再与多尔衮争了。
第72节:4 豪格的阴谋(1)
四人之中,有三人偏向福临,济尔哈朗见此情形,没有说话,只撇了撇嘴。
于是,一场天大的纠纷总算平息下来,徘徊在大清门前的战争阴云终于散去了,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只有豪格一人孤掌难鸣,气得在自己府中,骂了半天娘……
福临即位后,奉太后之命,因代善已年过六十精力不济,乃立郑亲王济尔哈朗与多尔衮为左右议政王,国有大事,由二王商议而定。二王乃当众发誓,齐心协力,辅佐幼主,有二心者,人人得而诛之。
不过,济尔哈朗虽当了议政王,但他才具平平,目光短浅,于国事的通盘筹画毫无头绪,更谈不上有所建树,所以,当这议政王只是摆摆样子,军国大事,还是以他睿亲王一言而决。
但豪格一直不服。就在福临登极大典那天,他竟借故不朝,这些日子,一直缩在府中,就像蛰伏在洞中的毒蛇,时时在窥伺方向。
眼下,英王与豫王说到后顾之忧了。
多铎咬牙切齿地说:“这个豪格真不是个好东西,只有把他杀了,才能永远清除这个后患,也可为阿怜报仇。”
阿济格不知弟弟口中的阿怜是谁,但他说:“十四弟,眼下已到了你与豪格摊牌的时候了,他掌握着两黄旗,手中又豢养了一班死士,如此跋扈难制,加上济尔哈朗推波助澜,如果趁我们出外打仗去了,勾结作乱,那岂不是黑瞎子坐月子,抱熊了吗?”
多尔衮踌躇满志地望了多铎一眼,点点头说:“哥,十五弟,你们放心,凭豪格那能耐,能折腾几下子?他那两黄旗,只剩了个空架子呢。”
阿济格和多铎见他这样说,知他已早作安排,便也不想细问。
4 豪格的阴谋
多铎回到自己府中,只见大院子里围了不少人,正在看阿黛跳舞。
阿黛是他府中一个疯疯癫癫的女奴,众人常逗她取乐,此番他以为她疯病又发作了,没当回事,不料从她身边走过时,阿黛唱的歌词却引起了他的注意。阿黛唱的是:
金鼓敲,金鼓敲,
番王点卯。
旗幡飘,旗幡飘,
比武在今朝。
小蝉儿啁啾唱,
螳螂儿执大刀,
黄鸟儿眯着眼儿瞧,
这世界真奇妙。
豫王听了,心里不由一惊。心想,这女巫唱的好像是有所指,赖塔不是说她能预见后事吗?那么,这歌词是什么意思呢?
他望一眼阿黛,阿黛仍在疯疯癫癫地反复唱着,当他用手去扯她时,她却往左右挣扎,最后,竟往地下一倒,口吐白沫,人事不省了。
多铎不由陷入深思——这个阿黛,便是刚才和十四哥说的那个阿怜的妹妹。
这已是三年前的事了。
那时,多尔衮奉皇太极之旨意,在抚顺修械所造炮,他常去看望十四哥。那一回,兄弟俩在河边散步,五月的浑河,杨花吐絮,绿水如烟,落日斜晖,将河水映出火红一片,直达天际,芦苇丛中,不时有被惊起的野鹜掠过,在水面上留下一长串水迹。
兄弟俩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多尔衮牵着心爱的骏马——白雪在草地上漫步,口中有一搭没一答地和多铎说话,眼睛却仰望着苍穹,看变化无穷的火烧云。
就在这时,忽然听见一串银铃般的笑声,笑声是那么清脆,那么甜美,就像是来自天堂,洋溢着少女的无邪和烂漫天真。
他不由遁声望去,只见在前面水坝子上,有两个身着汉装的少女在水边浣衣,大的年约十七、八岁,小的年约十五、六岁,都穿得十分寒沧,一身粗布衣裙,仅能蔽体;但个个一表人才,双双白嫩的小手如节节白莲;青丝飘散,遮盖住半边俏脸。
崇德三年,皇太极大举伐明,掳获不少精通兵器制造的工匠,后来,他从中挑选出了以丁拱辰等为首的一批技师,决计让这班人试铸红夷大炮,监铸之事,就交与了对汉学最有兴趣、也学得最好的多尔衮。
铸造厂设在浑河岸边的抚顺,那里有开采不完的铁矿石和煤,那是铸炮必不可少的两大原料。厂房搭建起来后,年轻的多尔衮就住在那里,监督丁拱辰等汉人俘虏开工筹建炮厂。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