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作者:王占君    更新:2021-12-06 19:00
  “砰砰砰”,有人急促地敲击帐门。
  袁崇焕赌气不予理睬。
  敲门声愈发急迫。
  袁崇焕飞速地拉开门:“忙死不成!”
  迎门而立的祖大寿异常尴尬。
  面对自己的心腹,袁崇焕感觉到唐突,脸上强挤出笑意:“祖将军,莫非有何军情?”
  “大人,后金军猛攻德胜门,满桂已然不支,我军是否前往增援?”祖大寿实际是在提醒。
  袁崇焕一时拿不定主意。
  祖大寿再次试探着说:“大人,若不救援,万一城破,只恐万岁会治我军坐视之罪。”
  袁崇焕虽说对不能入城有气,但还是以大局为重:“祖将军,调一万人马火速驰援。”
  待袁军赶到德胜门时,满桂一军已处于崩溃边缘,袁的部队一参战,后金军立即撤出了战斗。满桂亲耳听见后金将士议论:
  “大汗有令,我军与袁崇焕一军有约,彼此不伤对方。”
  “快退出战斗,不与袁崇焕人马交手。”
  随行的杨太监听到这些议论,感觉内有文章,他就策马过去,靠近后金军一名小校,问道:“你可知袁崇焕如何同汗主约定?”
  小校自顾撤走,哪有耐心告诉:“我不过一个小头目,怎知军中大事,你要问除非找他。”小校手指几丈外的马古达。
  杨太监此刻只想着要探知袁崇焕通敌秘密,竟不顾危险又深入到敌人队列中。哪容他靠近马古达,即已被岳托擒下马来。待袁崇焕收兵回转防地广渠门时,才发觉杨太监失踪。他巴不得杨太监死于乱军之中,但人死需见尸,而今杨太监生死不知,下落不明,对于当今万岁钦派的监军,他不敢隐匿遂向朝廷作了报告。
  战场上的夜晚,没有了杀伐的喧嚣,显得分外宁静。杨太监被拘禁在一座破残的旧帐篷中,没有饭菜,连凉水也没有一碗,垂头丧气的他只能席地而坐。门外,有一个执戟的后金兵在看守他。灯笼与月色映照兵器的锋刃,发出清冷的寒光。他双臂抱拢,也有些瑟瑟发抖。帐外传来脚步声,同时伴有两个人的对话,清晰地传入他的耳中。
  一人说:“马将军,大汗当真要班师吗?”
  另人答:“这还有错,汗王已同大贝勒、三贝勒商议过了。岳托将军,你应该知道啊。”
  “马古达将军,我怎能同你相比,你是汗王亲信,凡事总是先行知晓。只是我不解的是,我军节节胜利,北京城旦夕可下,为何却在全胜在即之时撤军呢?”
  杨太监听出了对话者的身份,知道这二人在后金俱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后面的对话,也就格外引起了杨太监的注意。
  马古达压低声音说:“岳将军,袁崇焕要求退军,大汗不能不依从啊。”
  “这却为何?”是岳托再问。
  “你有所不知,汗王与袁崇焕有密约……”声音太低,怎么也听不清了。但后面的话,又传入杨太监耳中:“我们要的是大明朝整个江山,不能只图一时痛快,要给袁崇焕一个回旋余地呀。”
  “啊!失火了,快去救火。”是岳托的喊声。
  随即,二人步履匆匆离开了。
  杨太监听到这背后之言,真是又惊又喜。惊的是万岁爷和王永光大人,真的所料不差,袁崇焕果真与后金早有勾结,是个危险的内奸。喜的是自己得到这天大秘密,可以除掉这个鄙视自己的仇敌,可为王永光大人报仇,更可以立功领赏。正想着美事,隔着帐篷隐约看见不远处火光闪闪,他凑到帐门,惊喜地发现看守的士兵已然不见,他估计也是救火去了。心说,真是天赐良机,这时不走更待何时。杨太监溜出囚帐,趁乱跑出后金大营,深一脚浅一脚回到了袁崇焕营地。
  袁崇焕闻报前来相见:“杨公公,你是到哪里去了?我们到处寻你不见,真是急煞人也。”
  杨太监眼珠转了转:“我是在战场上迷路,因有后金人马阻隔,不敢声张,在野地里潜伏至今,才得以回营。”
  袁崇焕关心地说:“公公快去大帐休息,让伙房为你准备香汤沐浴,再备办茶饭。”
  杨太监脸上装出痛苦的神情:“咱家怕是病得不轻,我要连夜进城找御医诊治。”
  袁崇焕为难地言道:“如此深夜,这城门是叫不开的。”
  “这个不消袁大人费心,我自去叫城。”杨太监急步奔到城下,对广渠门的守军统领喊道,“快打开城门放我入内。”
  统领付之一笑:“真是天大笑话,这半夜三更,又是敌军兵临城下,怎会为你看病而开城门,京城失守那还了得?”
  杨太监发出了威胁:“实不相瞒,我有紧急重大军情需要面圣禀报,你若敢再延迟一刻,误了军国大事,你们全家老少都休想活命!”
  统领获悉叫门者是皇上派出的监军,这才慌神了,急急去连夜求见王永光。
  等候之际,袁崇焕有些不安地问:“杨公公,你所说重大军情是何等大事,可否向下官透露一二。”
  杨太监哑然一笑:“我那是故弄玄虚吓唬他们的,要不这样说,能开门放我进城吗?”
  袁崇焕隐隐感到几丝不安,觉得杨太监今晚的行动有异。
  王永光闻报,即刻赶到,亲自将杨太监接入城中。听了杨太监的叙述,他恨不能立刻伸手将一轮红日推上天空。好不容易等到天明,他与杨太监共同求见崇祯,就在膳食房,崇祯边进早膳边听杨太监面奏。
  说来崇祯还真是个勤勉的皇帝,他很想有所作为,渴望青史留下英名。当他听杨太监奏毕,仅吃了半饱的崇祯,竟放下了匙箸。他神情凝重地问:“你所说当真?”
  “奴才亲耳听见,句句是实。”
  “你不曾添油加醋?”
  “奴才不敢,愿以项上人头担保,没有半句谎言。”
  崇祯还是盯着杨太监不放,似乎非要看出些破绽来不可:“袁崇焕乃柱石之臣,你若存心陷害,就是有意毁朕江山。”
  王永光接话说:“万岁,且看杨公公所奏是否应验,袁崇焕是忠是奸到时自有分辨。”崇祯点点头:“有理,朕且拭目以待。”
  肃杀清冷的北京城,又开始了新的一天。敌军大兵压境,城内路断人稀,繁荣喧嚣的景象不见了踪影。德胜门城门紧闭,满桂的守军在大鱼大肉地饱餐。这是崇祯特别关照的,因为满桂是仅次于袁崇焕一军的主要战斗力。袁崇焕有通敌之嫌,那么满桂就成了防守北京的依托。而驻扎广渠门城外的袁崇焕一军,就没有这样好的待遇了。大馒头勉强可以吃饱,而清水白菜汤可以照见人影。将士们牢骚满腹,边吃边摔盆砸碗口出怨言。
  满桂的早餐刚刚吃了一半,杨太监便已携圣旨来到。原来生性多疑善变的崇祯决定,由满桂统领云集北京的各路援军,包括袁崇焕人马在内,全要受满桂指挥。满桂作为蒙古人,这样受到朝廷的信任,自是受宠若惊,发誓要浴血立功,荡平匪患,为主分忧。
  第四部分 征服朝鲜王第74节 收降祖大寿(2)
  这个时期,各地勤王人马,已到达近十万人,在数量上明军已居优势,满桂立功心切,感到可以同后金军决战了。崇祯更是个性急之人,恨不能立即击溃来犯之敌,活捉皇太极,也好振奋民心士气。因此他们不顾袁崇焕反对,就在当日于永定门与后金军展开了会战。按照满桂的将令,各路明军都已齐集永定门外,惟独袁崇焕一军未接受调遣。一则,袁崇焕对同后金军野战持有异议,认为这是以己所短对敌所长。二则,将士们对朝廷不满,要发泄怨气。三则,广渠门外后金留有岳托的一万大军牵制袁崇焕,袁军若动,岳托就将攻打广渠门。是此,袁崇焕未去永定门会战。
  后金军原本善于马军野战,围攻北京以来,明军就是不与之交手,而北京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后金军有劲使不上。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这样的机会,自皇太极而下将士们无不进前冲杀。明军哪是对手,不过一个时辰,即被杀得七零八落。刚刚上任的满桂,席未及暖,就被阿济格斩于阵中。总兵官麻登云、黑云龙被俘投降。崇祯担心后金军乘胜攻进城来,亲自下旨调袁崇焕救援。袁派祖大寿引一万人马驰援永定门,说来也是令人奇怪,袁军一到,后金军即如鼠儿见猫一般撤兵退走,而且是匆忙收兵东归。
  崇祯传旨令袁崇焕率部追击,并要求袁军有所斩获,以便献俘午门,长军民志气,也给皇帝转回个脸面。但袁崇焕不肯轻动,他言道,敌军胜而退兵,是诱敌深入之计,必有阴谋诡计,设有埋伏。自己在数量上众寡悬殊,马军野战又非所长,若追赶必遭败绩。他虽说陈述理由颇为充分,但这一切都应了杨太监的密奏。而且袁崇焕是明显的抗旨不遵,崇祯已是气不可遏。当晚即以议事为由,召袁崇焕陛见。在内书房口传圣旨,当面将袁崇焕以叛国大罪收监。
  消息传到袁军,全军惊骇异常,与袁崇焕最为交好的祖大寿,担心受到诛连,带部属约万人连夜东出山海关,驰返锦州观察朝中动向。因为他的家族全在锦州附近,且广有田产,他要静观事态发展。一旦朝廷要对他不利,即可就近投降后金。祖大寿一走,袁军立刻树倒猢狲散,走逃一万五千余人,仅剩下不到五千人马。半年后,袁崇焕被处以千刀万剐的极刑,死得很惨,而且家族全遭株连。家产抄没入官,兄弟子侄等三族悉被流放三千里外。但崇祯对祖大寿采取了安抚政策,非但未曾治罪,还加封他为锦州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