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作者:多人 更新:2021-12-06 18:57
说到底咱们还是共产党的军队呀,这个样子下去怎么能行?”
林彪倒显得很有耐心,慢声慢气地向程子华大谈起了刘邦御将、韩信御兵之道,最后起身送客:“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就这样吧。”
从那以后,冀热辽来的干部(程子华、李运昌、段苏权等)背地里都开始把林彪叫“韩信”。每当黄永胜丢下部队进城跳舞去时,大家虽有意见,却又无奈,只能私下发发牢骚:“人家可是‘韩信’看中的干部。”“在井冈山他就跟着‘韩信’当团长了……”1947年11月至1948年3 月,八纵参加冬季攻势作战。其间,于1948年1 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八纵队,属东北野战军领导。此时纵队司令员为段苏权,政治委员刘道生,副司令员张天云,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邱会作,参谋长黄鹄显。1948年1 月24日,八纵与一纵在前线总指挥程子华的指挥下,向新立屯守敌发起进攻。激战至26日上午,全歼国民党第四十九军第二十六师。在整个冬季攻势中,八纵共歼敌5610人。
1948年9 月,辽沈战役开始后,八纵与兄弟部队一起,参加了锦州攻坚战。在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辽西会战中,八纵先是在大虎山南翼阻击国民党“王牌”新六军一部,粉碎了廖耀湘兵团妄图从大虎山南翼迂回逃跑的企图;后纵队主力又奉命插向六间房一带,死死地堵住了廖耀湘兵团主力南撤营口的去路;当廖耀湘兵团转逃沈阳时,又奉命向西北迂回穿插,堵截廖兵团东逃退路。由于八纵截断了廖耀湘兵团南撤营口和东逃沈阳的退路,为辽西会战的全胜创造了条件。在整个辽西会战中,八纵歼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六军的精锐新二十二师一部,及国民党第一○五师、第一九五师等部近万人。
辽沈战役是我军战略决战阶段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特别是辽西会战,一举歼灭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精锐十万余人,使得第四野战军声威大震。林彪麾下不少战将曾拿辽西会战与历史上的该下一战相比,说林彪这一仗打得不亚于韩信当年的“十面埋伏”。黄永胜则更是豪气十足地说:“单是我们‘四野’也能跟蒋介石一争天下了!”
1948年11月13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八纵队在辽宁辽阳、海城等地区,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五军。黄永胜任军长,邱会作任政治委员,张天云任副军长,黄鹄显任参谋长,段德彰任政治部主任。第二十二师改称第一三三师,吴烈任师长,谢明任政治委员;第二十三师改称第一三四师,钟明彪任师长,谢家祥任政治委员;第二十四师改称第一三五师,丁盛任师长,韦祖珍任政治委员;由新调入的冀热辽独立第四师改称第一五八师,李道之任师长,王晓生任政治委员。全军共5.6 万余人。
在整个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八纵(第四十五军)共歼灭国民党军5.8 万余人,牺牲团以下指战员5000余人。
1948年12月至1949年1 月,四十五军入关后参加了平津战役。在天津攻坚战中,四十五军与四十四军共同担负由天津东侧民权门向西突击任务。
其中四十五军第一三五师表现尤其突出,攻击发起后迅速突破国民党军防御工事,攻占金汤桥(今解放桥)。为此,该师受到了东野总部首长的通令嘉奖:通令表扬三分钟突破民权门一月十九日敌人在天津民权门所修筑的工事、碉堡及附防御,不仅多,而且坚固,同时还布满了地雷,纵深配备达四百米左右。因此敌匪夸耀为“天津之标准工事”。我一三五师是个较年轻的部队,过去攻坚战经验不多。这次担任民权门的突破战,在作风上表现了动作迅速,作战顽强。发起冲锋后三分钟内即登城,突入后,在狭窄的地区内遇到敌人猛烈火力的反击,及二十多次的反冲锋,但均被他们顽强击退。特别是四○三团虽伤亡过半,但并不叫苦,还坚决完成攻击任务,四○四团及四○五团进入纵深后发展甚快,迅速攻占了金汤桥。现特予该师以通令表扬。
此令林、罗、刘、谭、陶1949年3 月,第四十五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建制。4 月,由天津向华中、华南进军。7 月,进入江西省参加围歼赣西的国民党军。
在9 、10月的衡宝战役中,四十五军担负中路军正面进攻任务。第一三五师楔入衡宝公路以南白崇禧集团防御纵深,顽强阻击国民党军南逃,为整个战役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一三四师在这次战役中行动积极,追击战中以同等兵力,自10月7 日至11日,连续五昼夜攻击作战,歼敌第一七五师,生俘敌少将师长李祖霖、少将副师长刘克威以下4354人。为此,两个师得到了四野总部首长的特电表扬。
为彻底消灭蒋介石、白崇禧残余势力,加快祖国西南地区的解放,第四野战军命令包括四十五军在内的五个军,于1949年11至12月,发起了广西战役。此间,四十五军主要领导人为:军长陈伯钧(兼),政治委员邱会作,副军长张天云,政治部代主任李改。为迅速投入广西战役,四十五军部队20天长驱近2000里,追歼国民党军1.6 万人,俘虏国民党第三兵团中将副司令官兼桂中军区司令王景宋、湘桂黔护路军中将司令莫德洪等将级军官15名,并缴获大量作战物资。12月下旬,该军进至桂西南十万大山、桂南六万大山和大容山等地区剿匪。
1950年2 月,四十五军第一三四师在平而关地区,全歼逃出国境后回窜于中越边境的国民党第十七兵团部、第一○○军军部第十九、第一九七师,共计6700余人,俘兵团中将司令官刘嘉树等将级军官9 名。
1950年4 月,第一五八师调归广州市公安司令部建制。至1951年2 月,四十五军基本上肃清了桂西南、桂东南的匪患。3 月,四十五军移驻广东,担负守卫珠江口和机动作战任务。7 月,该军第一三四师调至湛江、海康等地区,执行保卫海防任务。1952年8 月,奉中南军区命令,第一三三师调归第四十六军建制。10月第四十五军军部及第一三四师(欠一个团)、第一三五师,与第四十四军第一三○师另一个团,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军,归中南军区领导。
解放战争时期,第四十五军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战场,涌现出李庆春、刘瑞林、宋生、陈焕柱、李广正等一批英模人物和“猛虎扑羊团”、“勇猛顽强营”等许多英模单位。
九纵(第四十六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的第九纵队。该纵队是在抗日战争初期,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冀东暴动中保留下来的部分武装力量为基础组建的。
1938年7 月,中国共产党冀热边特委在八路军第四纵队的配合下,发动和领导了冀东20万工农抗日武装暴动,建立了抗日武装。之后,中国共产党又陆续派遣许多红军干部到这支抗日武装力量中担任各级领导。 10 月,主力撤到平西抗日根据地整训,冀东只留下三支游击队坚持斗争并得到迅速发展,1940年7 月,这支武装力量编为晋察冀军区第十二军分区,李运昌任司令员,李楚离任政治委员,辖第十二、第十三团,曾配合主力部队参加百团大战。1942年11月,第十三军分区抽调部分部队在长城内外日军制造的“无人区”,坚持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并在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1945年1 月,奉晋察冀军区的命令,第十三军分区改为冀热辽军区,辖第十四至第十八军分区,隶属晋察冀军区。冀热辽军区组成后,立即投入抗日战争的攻势作战和战略反攻,北出长城,进军热(河)南、辽(宁)西。
1945年战略反攻后,冀热辽军区主力部队编为冀东纵队(又称詹才芳纵
队)和热辽纵队(又称黄永胜纵队)。同年10月,冀热辽军区划归东北,11月又调回晋察冀军区。同时,根据晋察冀军区统一整编部队的命令,冀热辽军区改编为冀东军区,并将其所辖的部分部队改编为四个野战旅:第十一旅(旅长曾雍雅)、第十二旅(旅长刘永源,政治委员林茂源)、第十三旅(旅长萧全夫,政治委员李振声,副政治委员向仲华)、第十四旅(旅长何能彬,政治委员徐光华,副旅长兼参谋长袁渊,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黄志勇)。
野战旅的编成,标志着冀东武装已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第十二旅、第十三旅部队,后来分别发展成为第四十六军之一三六师和一三七师。
自卫战争开始后,这支部队在冀东军区司令员詹才芳的率领下,立即投入了粉碎国民党军队进犯解放区的斗争,接连进行了承德保卫战、香河保卫战、打退美军直接进犯的安平作战等战斗战役,保卫了冀东解放区。通过上述作战,使得这支新成立的野战部队在战术思想、战斗组织和作战指挥方面,均取得明显进步,并培养起部队连续作战、吃苦耐劳的战斗作风和近战夜战的能力。1946年6 月至8 月,冀东军区野战部队进行整编,先被编为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旅,不久又合编为独立第十、第十一旅。1947年5 月,冀东军区改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
林彪倒显得很有耐心,慢声慢气地向程子华大谈起了刘邦御将、韩信御兵之道,最后起身送客:“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就这样吧。”
从那以后,冀热辽来的干部(程子华、李运昌、段苏权等)背地里都开始把林彪叫“韩信”。每当黄永胜丢下部队进城跳舞去时,大家虽有意见,却又无奈,只能私下发发牢骚:“人家可是‘韩信’看中的干部。”“在井冈山他就跟着‘韩信’当团长了……”1947年11月至1948年3 月,八纵参加冬季攻势作战。其间,于1948年1 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八纵队,属东北野战军领导。此时纵队司令员为段苏权,政治委员刘道生,副司令员张天云,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邱会作,参谋长黄鹄显。1948年1 月24日,八纵与一纵在前线总指挥程子华的指挥下,向新立屯守敌发起进攻。激战至26日上午,全歼国民党第四十九军第二十六师。在整个冬季攻势中,八纵共歼敌5610人。
1948年9 月,辽沈战役开始后,八纵与兄弟部队一起,参加了锦州攻坚战。在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辽西会战中,八纵先是在大虎山南翼阻击国民党“王牌”新六军一部,粉碎了廖耀湘兵团妄图从大虎山南翼迂回逃跑的企图;后纵队主力又奉命插向六间房一带,死死地堵住了廖耀湘兵团主力南撤营口的去路;当廖耀湘兵团转逃沈阳时,又奉命向西北迂回穿插,堵截廖兵团东逃退路。由于八纵截断了廖耀湘兵团南撤营口和东逃沈阳的退路,为辽西会战的全胜创造了条件。在整个辽西会战中,八纵歼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六军的精锐新二十二师一部,及国民党第一○五师、第一九五师等部近万人。
辽沈战役是我军战略决战阶段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特别是辽西会战,一举歼灭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精锐十万余人,使得第四野战军声威大震。林彪麾下不少战将曾拿辽西会战与历史上的该下一战相比,说林彪这一仗打得不亚于韩信当年的“十面埋伏”。黄永胜则更是豪气十足地说:“单是我们‘四野’也能跟蒋介石一争天下了!”
1948年11月13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八纵队在辽宁辽阳、海城等地区,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五军。黄永胜任军长,邱会作任政治委员,张天云任副军长,黄鹄显任参谋长,段德彰任政治部主任。第二十二师改称第一三三师,吴烈任师长,谢明任政治委员;第二十三师改称第一三四师,钟明彪任师长,谢家祥任政治委员;第二十四师改称第一三五师,丁盛任师长,韦祖珍任政治委员;由新调入的冀热辽独立第四师改称第一五八师,李道之任师长,王晓生任政治委员。全军共5.6 万余人。
在整个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八纵(第四十五军)共歼灭国民党军5.8 万余人,牺牲团以下指战员5000余人。
1948年12月至1949年1 月,四十五军入关后参加了平津战役。在天津攻坚战中,四十五军与四十四军共同担负由天津东侧民权门向西突击任务。
其中四十五军第一三五师表现尤其突出,攻击发起后迅速突破国民党军防御工事,攻占金汤桥(今解放桥)。为此,该师受到了东野总部首长的通令嘉奖:通令表扬三分钟突破民权门一月十九日敌人在天津民权门所修筑的工事、碉堡及附防御,不仅多,而且坚固,同时还布满了地雷,纵深配备达四百米左右。因此敌匪夸耀为“天津之标准工事”。我一三五师是个较年轻的部队,过去攻坚战经验不多。这次担任民权门的突破战,在作风上表现了动作迅速,作战顽强。发起冲锋后三分钟内即登城,突入后,在狭窄的地区内遇到敌人猛烈火力的反击,及二十多次的反冲锋,但均被他们顽强击退。特别是四○三团虽伤亡过半,但并不叫苦,还坚决完成攻击任务,四○四团及四○五团进入纵深后发展甚快,迅速攻占了金汤桥。现特予该师以通令表扬。
此令林、罗、刘、谭、陶1949年3 月,第四十五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建制。4 月,由天津向华中、华南进军。7 月,进入江西省参加围歼赣西的国民党军。
在9 、10月的衡宝战役中,四十五军担负中路军正面进攻任务。第一三五师楔入衡宝公路以南白崇禧集团防御纵深,顽强阻击国民党军南逃,为整个战役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一三四师在这次战役中行动积极,追击战中以同等兵力,自10月7 日至11日,连续五昼夜攻击作战,歼敌第一七五师,生俘敌少将师长李祖霖、少将副师长刘克威以下4354人。为此,两个师得到了四野总部首长的特电表扬。
为彻底消灭蒋介石、白崇禧残余势力,加快祖国西南地区的解放,第四野战军命令包括四十五军在内的五个军,于1949年11至12月,发起了广西战役。此间,四十五军主要领导人为:军长陈伯钧(兼),政治委员邱会作,副军长张天云,政治部代主任李改。为迅速投入广西战役,四十五军部队20天长驱近2000里,追歼国民党军1.6 万人,俘虏国民党第三兵团中将副司令官兼桂中军区司令王景宋、湘桂黔护路军中将司令莫德洪等将级军官15名,并缴获大量作战物资。12月下旬,该军进至桂西南十万大山、桂南六万大山和大容山等地区剿匪。
1950年2 月,四十五军第一三四师在平而关地区,全歼逃出国境后回窜于中越边境的国民党第十七兵团部、第一○○军军部第十九、第一九七师,共计6700余人,俘兵团中将司令官刘嘉树等将级军官9 名。
1950年4 月,第一五八师调归广州市公安司令部建制。至1951年2 月,四十五军基本上肃清了桂西南、桂东南的匪患。3 月,四十五军移驻广东,担负守卫珠江口和机动作战任务。7 月,该军第一三四师调至湛江、海康等地区,执行保卫海防任务。1952年8 月,奉中南军区命令,第一三三师调归第四十六军建制。10月第四十五军军部及第一三四师(欠一个团)、第一三五师,与第四十四军第一三○师另一个团,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军,归中南军区领导。
解放战争时期,第四十五军转战东北、华北、华中、华南战场,涌现出李庆春、刘瑞林、宋生、陈焕柱、李广正等一批英模人物和“猛虎扑羊团”、“勇猛顽强营”等许多英模单位。
九纵(第四十六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的第九纵队。该纵队是在抗日战争初期,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冀东暴动中保留下来的部分武装力量为基础组建的。
1938年7 月,中国共产党冀热边特委在八路军第四纵队的配合下,发动和领导了冀东20万工农抗日武装暴动,建立了抗日武装。之后,中国共产党又陆续派遣许多红军干部到这支抗日武装力量中担任各级领导。 10 月,主力撤到平西抗日根据地整训,冀东只留下三支游击队坚持斗争并得到迅速发展,1940年7 月,这支武装力量编为晋察冀军区第十二军分区,李运昌任司令员,李楚离任政治委员,辖第十二、第十三团,曾配合主力部队参加百团大战。1942年11月,第十三军分区抽调部分部队在长城内外日军制造的“无人区”,坚持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并在斗争中逐步发展壮大。1945年1 月,奉晋察冀军区的命令,第十三军分区改为冀热辽军区,辖第十四至第十八军分区,隶属晋察冀军区。冀热辽军区组成后,立即投入抗日战争的攻势作战和战略反攻,北出长城,进军热(河)南、辽(宁)西。
1945年战略反攻后,冀热辽军区主力部队编为冀东纵队(又称詹才芳纵
队)和热辽纵队(又称黄永胜纵队)。同年10月,冀热辽军区划归东北,11月又调回晋察冀军区。同时,根据晋察冀军区统一整编部队的命令,冀热辽军区改编为冀东军区,并将其所辖的部分部队改编为四个野战旅:第十一旅(旅长曾雍雅)、第十二旅(旅长刘永源,政治委员林茂源)、第十三旅(旅长萧全夫,政治委员李振声,副政治委员向仲华)、第十四旅(旅长何能彬,政治委员徐光华,副旅长兼参谋长袁渊,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黄志勇)。
野战旅的编成,标志着冀东武装已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第十二旅、第十三旅部队,后来分别发展成为第四十六军之一三六师和一三七师。
自卫战争开始后,这支部队在冀东军区司令员詹才芳的率领下,立即投入了粉碎国民党军队进犯解放区的斗争,接连进行了承德保卫战、香河保卫战、打退美军直接进犯的安平作战等战斗战役,保卫了冀东解放区。通过上述作战,使得这支新成立的野战部队在战术思想、战斗组织和作战指挥方面,均取得明显进步,并培养起部队连续作战、吃苦耐劳的战斗作风和近战夜战的能力。1946年6 月至8 月,冀东军区野战部队进行整编,先被编为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旅,不久又合编为独立第十、第十一旅。1947年5 月,冀东军区改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