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作者:多人 更新:2021-12-06 18:55
苏中战役,七战七胜,震撼全国。党中央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说苏中战役“每战集中优势兵力打敌一部(例如8 月26日集中10个团打敌2 个团,8 月27日集中15个团打敌3 个团),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依照办理,并希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
苏中战役之后,延安总部发言人称这次胜利,加上中原突围、定陶战役,“这三个胜利,对于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并说:“粟裕将军的历史,就是一部为民族与人民解放艰苦奋斗的历史。今天,粟裕将军成了苏皖军民胜利的旗帜。”
后来的军史家也给苏中战役以高度的评价。认为苏中战役,不仅是粟裕灵活用兵,不拘一格的充分体现,也标志着解放战争初期我军高级指挥员高超的战术指挥水平。认为在敌我兵力为四比一的情况下,歼敌数字是敌军总数的二分之一,相当于我军总兵力的两倍,这在中外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二、宿北大周旋泗城失利,淮阴失守,陈毅心急如焚。粟裕见到陈毅时的第一句话:“军长,我来迟了!”中央指示:两军会合后第一仗必须打胜!敌师长戴之奇叫嚷:谁第一个冲上山顶,官升三级,赏金5 万!陈毅赋诗云:“徐州薛岳掩面哭,南京蒋匪应垂泪。”陈毅对前线记者说:粟裕将军“愈出愈奇,愈打愈妙”。苏中战役,我军大胜,蒋军损兵惨重。但就整个解放战争的全局而言,这些胜利还并没有改变人民解放军所处的劣势,也没有遏止敌人向解放区进攻的势头。
9 月10日,蒋介石令第七军、整编七十四师和第二十八军向我华中解放区首府淮阴发起全面进攻,淮阴告急。
在此之前,陈毅指挥了泗县之战。当时,在泗县城坚守的敌军有两个团。
在泗城战役之前,我军刚打完朝阳集的战斗,歼敌5000多人,部队比较疲劳。
故山东野战军参谋处和华中分局的邓子恢、张鼎丞都不同意陈毅攻打泗城的决定。但陈毅偏听于少数人的意见,终于酿成攻城失利,我八师损失严重,士气受挫。
泗城失利之后,中央考虑陈毅身为山东军区司令员,要统筹指挥山野和华中野战军,兼顾鲁南、苏中和胶济3 个战场,拟打算派徐向前赴山东指挥军事。陈毅作为一名战区指挥员,当然明白中央这一考虑的全部含义,故连电中央表示欢迎徐向前来鲁主持军事。但是等了20多天,徐向前因病没有前往。
泗城失利,淮阴失守。面对险恶的战争形势,陈毅心急如焚。
9 月11日,中央命令刚取得苏中战役大胜的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率主力火速从苏中开赴淮阴增援。从苏中淮安到淮阴约250 公里,一路水网,既少陆路,又少船只,且雨水不停,阻敌不断,一时难以到达。
陈毅率山野部队抵抗敌人,激战至19日拂晓,敌张灵甫之七十四师突破淮阴城门。陈毅遂下令部队撤出淮阴。
9 月下旬,陈毅与粟裕在涟水县西北陈师庵会合。
陈毅身着半旧军装,腰带上挂着一支手枪,打着绑腿,脚穿白粗布袜子和土布鞋,浑身透出虎虎生气。粟裕的装束和陈毅的差不多,只是身材不高,性格沉静,是一位典型的儒将。
粟裕一见到陈毅就大步迎了上去,敬了一个军礼,歉疚地说:“军长,我来迟了。”
陈毅紧紧握住粟裕的手,激动地说:“毛主席来电报,要我等你来后一起商定下一个战役。我们一如既往,军事上主要由你考虑,我给你出出题目。”
粟裕连忙说:“我还像过去那样,尽力当好你的助手。”
参谋处的同志看到陈、粟两人倾心相谈,情真意切,兴奋地议论说:“下一仗,一定旗开得胜!”
陈毅、粟裕原都是主张放弃两淮、不与敌人拼消耗的。
陈毅说:“两淮丢了,并非坏事。我在马背上凑成了几句诗:”诱敌何妨让两淮,蒋军到此好堆埋。运河不是鸿沟界,会见狂潮卷地来。“陈毅又解释说:”我们把包袱丢给敌人背,敌人占了城市,必须分兵把守。占领的城市越多,敌兵力就越分散。“
粟裕很赞成陈毅的意见,说:“对,这样敌人用于前线作战的部队就逐
渐减少,正有利于我们一口一口地把他们吃掉!“
9 月25日,新华社华中前线电讯稿,有粟裕在新四军主动撤离淮阴、淮安后的一次谈话。粟裕指出:“我军的撤出两淮,绝不是我们军事上的失败,而是对蒋军大规模歼灭战的开始……侵入淮阴、淮安的蒋军,终必被歼灭在这些土地上的。”
当然,敌人至死也不会这样考虑问题。攻占两淮后,张灵甫得意忘形,大张旗鼓地庆贺“大捷”。蒋介石和他的参谋总长陈诚等也大造舆论,通电对张灵甫“备极嘉奖”,吹嘘“苏北战事已近尾声”等等。
同时,粟裕又向中央军委提出了“华野、山野合并”的建议。分析:为了改变华中局势,以集中华中、山东两个野战军攻下宿迁,进行宿北战役,得手后再向西扩张战果。这样,使两大野战军合并,更有利于指挥作战。
毛泽东收到粟裕的电报,非常高兴,对朱德说:“粟裕这个同志主意多嘛,你看他又给我们出点子了。”
10月15日,中央军委给陈毅等发去电报,同意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并对两大野战军合并后的人事安排作了明确指示:“山野、华野两军集中行动,两个指挥部也应合一,提议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谭震林为副政委。”
陈毅和粟裕长期共事,关系融洽,这是人所共知的。当时部队中流传着一句话,叫做:“陈不离粟,粟不离陈。”充分说明了两人的密切关系。
当陈毅听说了这句话后,笑着说:“好嘛,当年在中央苏区,朱不离毛,毛不离朱,红军无往而不胜。今天我们也可以学学毛主席和朱老总的样子嘛!”
在陈粟多年的合作中,陈毅高瞻远瞩,掌握全局:粟裕多谋善断,敢打必胜。陈毅对粟裕十分倚重,决心下定后,战役指挥就放手交给粟裕。粟裕对陈毅也十分尊敬,遇到重大问题,总是先向陈毅请示。在后来华东野战军成立后,粟裕还称陈毅为“军长”。纵队报告战况和请示问题,粟裕答复后,问“军长有什么指示?”陈毅总是接过电话说:“粟裕司令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你们坚决照办。”
在两大野战军集中行动后不久,毛泽东又来电指示:“两军会合第一仗必须打胜。”
那么,这一仗在哪里打呢?
陈毅主张山东野战军回鲁南,华中野战军留淮海作战,或者全军入鲁作战。因鲁南之敌已进占峄县、枣庄,威逼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
对于陈毅的建议,粟裕有不同意见,上报军委后,军委也对此提出了疑问。
粟裕认为,“全军入鲁作战的设想是好的,但似应在入鲁之前争取在淮海打一个好仗。”
最后经过陈毅、粟裕等进一步的慎重研究,统一了思想,决定暂缓去鲁南,先在淮海打一个较大规模的歼灭战,并将此意见立即报告了军委。
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立即回电,指出:“决心在淮北打仗甚慰。”“陈(毅)
张(鼎丞)邓(子恢)曾(山)粟(裕)谭(震林)团结协和极为必要。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你们6 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夏电商贻误战机),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
实际上,当山东、华中两路野战军靠拢后,陈毅就向军委提出:“华野、
山野统一指挥“,”在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
收到毛泽东的电报后,粟裕即向中央表示:“我长期在陈毅同志领导下工作,对他十分尊敬和敬佩,在他领导下心情很舒畅。现在中央、陈毅同志要我担负这个重责,我决心竭尽全力地挑起这副担子,当好陈毅同志的助手,使陈毅同志用更多的精力抓全局。”
江苏宿迁以北的五华顶,本是一片普通的山林野地,1946年12月中旬,却成了华东我军统帅们的司令部。正是在这里,陈毅、粟裕指挥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宿北战役。
想打敌人,敌人偏偏就找上门来。
10月底,蒋介石拟定了一个以12个整编师分4 路大规模进攻苏北、鲁南的作战计划,其部署是:以“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十一师协同整编第六十九师共6 个半旅,由徐州绥署副主任吴奇伟指挥,从宿迁向新安镇、沭阳进攻。
以“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协同整编第二十八师、第七军共7 个旅,由徐州绥署副主任李延年指挥,从淮阴、淮安向涟水进攻。
以第一绥区司令官李默庵指挥整编第六十五师、八十三师、二十五师等6 个旅,由东台向盐城、阜宁进攻。
以第三绥区司令官兼整编第三十三军军长冯治安和整编第二十六师师长马励武指挥整编第五十九、七十七、二十六、五十一师及第一快速纵队共9 个旅,由台儿庄、枣庄、峄具向临沂、郯城进攻。
12月上旬,陈毅提出集中兵力歼灭由宿迁进攻沭阳之敌,正在盐城指挥作战的粟裕表示同意。
苏中战役之后,延安总部发言人称这次胜利,加上中原突围、定陶战役,“这三个胜利,对于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并说:“粟裕将军的历史,就是一部为民族与人民解放艰苦奋斗的历史。今天,粟裕将军成了苏皖军民胜利的旗帜。”
后来的军史家也给苏中战役以高度的评价。认为苏中战役,不仅是粟裕灵活用兵,不拘一格的充分体现,也标志着解放战争初期我军高级指挥员高超的战术指挥水平。认为在敌我兵力为四比一的情况下,歼敌数字是敌军总数的二分之一,相当于我军总兵力的两倍,这在中外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二、宿北大周旋泗城失利,淮阴失守,陈毅心急如焚。粟裕见到陈毅时的第一句话:“军长,我来迟了!”中央指示:两军会合后第一仗必须打胜!敌师长戴之奇叫嚷:谁第一个冲上山顶,官升三级,赏金5 万!陈毅赋诗云:“徐州薛岳掩面哭,南京蒋匪应垂泪。”陈毅对前线记者说:粟裕将军“愈出愈奇,愈打愈妙”。苏中战役,我军大胜,蒋军损兵惨重。但就整个解放战争的全局而言,这些胜利还并没有改变人民解放军所处的劣势,也没有遏止敌人向解放区进攻的势头。
9 月10日,蒋介石令第七军、整编七十四师和第二十八军向我华中解放区首府淮阴发起全面进攻,淮阴告急。
在此之前,陈毅指挥了泗县之战。当时,在泗县城坚守的敌军有两个团。
在泗城战役之前,我军刚打完朝阳集的战斗,歼敌5000多人,部队比较疲劳。
故山东野战军参谋处和华中分局的邓子恢、张鼎丞都不同意陈毅攻打泗城的决定。但陈毅偏听于少数人的意见,终于酿成攻城失利,我八师损失严重,士气受挫。
泗城失利之后,中央考虑陈毅身为山东军区司令员,要统筹指挥山野和华中野战军,兼顾鲁南、苏中和胶济3 个战场,拟打算派徐向前赴山东指挥军事。陈毅作为一名战区指挥员,当然明白中央这一考虑的全部含义,故连电中央表示欢迎徐向前来鲁主持军事。但是等了20多天,徐向前因病没有前往。
泗城失利,淮阴失守。面对险恶的战争形势,陈毅心急如焚。
9 月11日,中央命令刚取得苏中战役大胜的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率主力火速从苏中开赴淮阴增援。从苏中淮安到淮阴约250 公里,一路水网,既少陆路,又少船只,且雨水不停,阻敌不断,一时难以到达。
陈毅率山野部队抵抗敌人,激战至19日拂晓,敌张灵甫之七十四师突破淮阴城门。陈毅遂下令部队撤出淮阴。
9 月下旬,陈毅与粟裕在涟水县西北陈师庵会合。
陈毅身着半旧军装,腰带上挂着一支手枪,打着绑腿,脚穿白粗布袜子和土布鞋,浑身透出虎虎生气。粟裕的装束和陈毅的差不多,只是身材不高,性格沉静,是一位典型的儒将。
粟裕一见到陈毅就大步迎了上去,敬了一个军礼,歉疚地说:“军长,我来迟了。”
陈毅紧紧握住粟裕的手,激动地说:“毛主席来电报,要我等你来后一起商定下一个战役。我们一如既往,军事上主要由你考虑,我给你出出题目。”
粟裕连忙说:“我还像过去那样,尽力当好你的助手。”
参谋处的同志看到陈、粟两人倾心相谈,情真意切,兴奋地议论说:“下一仗,一定旗开得胜!”
陈毅、粟裕原都是主张放弃两淮、不与敌人拼消耗的。
陈毅说:“两淮丢了,并非坏事。我在马背上凑成了几句诗:”诱敌何妨让两淮,蒋军到此好堆埋。运河不是鸿沟界,会见狂潮卷地来。“陈毅又解释说:”我们把包袱丢给敌人背,敌人占了城市,必须分兵把守。占领的城市越多,敌兵力就越分散。“
粟裕很赞成陈毅的意见,说:“对,这样敌人用于前线作战的部队就逐
渐减少,正有利于我们一口一口地把他们吃掉!“
9 月25日,新华社华中前线电讯稿,有粟裕在新四军主动撤离淮阴、淮安后的一次谈话。粟裕指出:“我军的撤出两淮,绝不是我们军事上的失败,而是对蒋军大规模歼灭战的开始……侵入淮阴、淮安的蒋军,终必被歼灭在这些土地上的。”
当然,敌人至死也不会这样考虑问题。攻占两淮后,张灵甫得意忘形,大张旗鼓地庆贺“大捷”。蒋介石和他的参谋总长陈诚等也大造舆论,通电对张灵甫“备极嘉奖”,吹嘘“苏北战事已近尾声”等等。
同时,粟裕又向中央军委提出了“华野、山野合并”的建议。分析:为了改变华中局势,以集中华中、山东两个野战军攻下宿迁,进行宿北战役,得手后再向西扩张战果。这样,使两大野战军合并,更有利于指挥作战。
毛泽东收到粟裕的电报,非常高兴,对朱德说:“粟裕这个同志主意多嘛,你看他又给我们出点子了。”
10月15日,中央军委给陈毅等发去电报,同意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并对两大野战军合并后的人事安排作了明确指示:“山野、华野两军集中行动,两个指挥部也应合一,提议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谭震林为副政委。”
陈毅和粟裕长期共事,关系融洽,这是人所共知的。当时部队中流传着一句话,叫做:“陈不离粟,粟不离陈。”充分说明了两人的密切关系。
当陈毅听说了这句话后,笑着说:“好嘛,当年在中央苏区,朱不离毛,毛不离朱,红军无往而不胜。今天我们也可以学学毛主席和朱老总的样子嘛!”
在陈粟多年的合作中,陈毅高瞻远瞩,掌握全局:粟裕多谋善断,敢打必胜。陈毅对粟裕十分倚重,决心下定后,战役指挥就放手交给粟裕。粟裕对陈毅也十分尊敬,遇到重大问题,总是先向陈毅请示。在后来华东野战军成立后,粟裕还称陈毅为“军长”。纵队报告战况和请示问题,粟裕答复后,问“军长有什么指示?”陈毅总是接过电话说:“粟裕司令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你们坚决照办。”
在两大野战军集中行动后不久,毛泽东又来电指示:“两军会合第一仗必须打胜。”
那么,这一仗在哪里打呢?
陈毅主张山东野战军回鲁南,华中野战军留淮海作战,或者全军入鲁作战。因鲁南之敌已进占峄县、枣庄,威逼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
对于陈毅的建议,粟裕有不同意见,上报军委后,军委也对此提出了疑问。
粟裕认为,“全军入鲁作战的设想是好的,但似应在入鲁之前争取在淮海打一个好仗。”
最后经过陈毅、粟裕等进一步的慎重研究,统一了思想,决定暂缓去鲁南,先在淮海打一个较大规模的歼灭战,并将此意见立即报告了军委。
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立即回电,指出:“决心在淮北打仗甚慰。”“陈(毅)
张(鼎丞)邓(子恢)曾(山)粟(裕)谭(震林)团结协和极为必要。在陈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你们6 人经常在一起,以免往夏电商贻误战机),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
实际上,当山东、华中两路野战军靠拢后,陈毅就向军委提出:“华野、
山野统一指挥“,”在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
收到毛泽东的电报后,粟裕即向中央表示:“我长期在陈毅同志领导下工作,对他十分尊敬和敬佩,在他领导下心情很舒畅。现在中央、陈毅同志要我担负这个重责,我决心竭尽全力地挑起这副担子,当好陈毅同志的助手,使陈毅同志用更多的精力抓全局。”
江苏宿迁以北的五华顶,本是一片普通的山林野地,1946年12月中旬,却成了华东我军统帅们的司令部。正是在这里,陈毅、粟裕指挥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宿北战役。
想打敌人,敌人偏偏就找上门来。
10月底,蒋介石拟定了一个以12个整编师分4 路大规模进攻苏北、鲁南的作战计划,其部署是:以“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十一师协同整编第六十九师共6 个半旅,由徐州绥署副主任吴奇伟指挥,从宿迁向新安镇、沭阳进攻。
以“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协同整编第二十八师、第七军共7 个旅,由徐州绥署副主任李延年指挥,从淮阴、淮安向涟水进攻。
以第一绥区司令官李默庵指挥整编第六十五师、八十三师、二十五师等6 个旅,由东台向盐城、阜宁进攻。
以第三绥区司令官兼整编第三十三军军长冯治安和整编第二十六师师长马励武指挥整编第五十九、七十七、二十六、五十一师及第一快速纵队共9 个旅,由台儿庄、枣庄、峄具向临沂、郯城进攻。
12月上旬,陈毅提出集中兵力歼灭由宿迁进攻沭阳之敌,正在盐城指挥作战的粟裕表示同意。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