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作者:天朗之后 更新:2021-12-06 18:53
一番麻烦之极的交接,李林甫又经过马三宝的考核,终于从马三宝手里接过了一只小小的金狮,金狮座下刻着“观风听月”四个字,这是向皇帝写报告和向下属发令时候必须盖的印鉴,要随身收藏,李林甫正式接管了这些暗行御史们,他手下也有了自己的秘密队伍,他将之命名为暗部。
为了及时接到消息,他不得不家里开始养鸟,有鸽子和讯鹰,为了保证他家里的仆人身份明白清楚,暗部明察暗访的把他所有仆人的底子摸的清清楚楚,上到已经死的祖宗,下到刚出生的孩子一个个都算是根正苗红,他的家里也多出了许多人,但是对外都是说皇帝赐予的仆人,而他们的工作就是分析、整理各地的情报,最后交给李林甫做出裁断。
李林甫郁闷的发现,这个工作并非是自己想象那样酷,反而是极为累人的一件事情,每天都有不同地方的不同讯报传到他的手里,而他则要靠着大堆大堆的资料进行整合,然后做出判断,而且他的身份是监察暗行御史的御史,他还要秘密的对那些在外的暗行御史们进行审核,可谓是“生杀予夺,大权在握”,但是这让他原本就不济的眼神更加不济了,他开始怀念自己曾经戴着的眼镜,原本自己说书的时候,还戴眼镜呢,但是某次被好奇的李元霸捏碎了镜片,只留下一个歪七扭八的镜框,而最主要的是,他一直不敢放松对于李世民的警惕,这让他更累了。
“大人,山东有讯报。”“靠……”他一个监察御史的御史,就这样累人的过了三年,到了贞观四年。
第五十六节 过渡的一年
贞观四年的正月,所有人准备着过年的时候,李世民突然传旨,令李林甫进宫。
李林甫一直都是以一个从一品闲散国公的形象示人,虽然李世民曾经宣旨赐予他从一品之位,但是在外人面前,没有给他一个实在的官位,甚至也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封户八五八书房,且李世民特准他可以不上朝,所以似乎有很多人都忘记了这个人似的,其实是觉得这个人没有什么势力,所以都渐渐疏远了他,包括那些曾经一起打仗的武将,他们在太平的日子里,居然都练出了势利眼的本事(尤其程咬金,不仅势利眼,胆子也小了),但是有两个人除外,一个是柴绍,一个是尉迟恭,他们两人和李林甫的关系依然如常,所以李林甫一被宣召进宫,那些文武官员们都有些不解。
李世民倚靠在扶几上,外面的阳光照在他的身上,他面前放着基本奏折,身前站着两个武将,一个是李靖,一个是李绩,想想即将到的李林甫,李世民好笑,自己身前三个会打仗的人,都姓李,虽然两个是赐姓李,而且三人都是道士,他更远的想了想,似乎那个骑牛出关的老子也姓李,也是道家之祖……
太监传话召见李林甫,李林甫快步走进去,他一直怀疑李世民为什么突然把他提到如此高的位置,虽然是在暗中,但是这是直接向皇帝负责,他不觉得自己和李世民已经到了如此亲信的地步,干什么要把自己提到这么高的地方,他虽然能掐会算,但是算不出自己要如何,所以三年来,他睡觉都不安生,他订做了一个圆枕,像是树干一样的圆柱形的枕头,且里面有三个铜铃,只要一动,铃铛就会响起,不客气的说,他睡觉的时候都是睁着一只眼的,这次召见也在他预料之内,因为,突厥又动了。
“当年贞观元年的时候,我们和突厥拼了一仗,不过那一年,突厥也遭了大难,所以颉利急急收兵了,”李世民点指着奏折:“可是现在颉利又动起来了,李绩一直在外,发现颉利动作,毫不迟疑的打了一场,颉利溃败到阴山,朝廷急调李靖任大元帅,在阴山痛击颉利,颉利现在上书,请附与我大唐,爱卿认为如何?”这话明显是在问李林甫,李林甫是掌握情报的人,许多兵部得不到的情报,他都可以轻易的得到,对于颉利的战斗,他也清楚的很,李世民忽然召见他,也是因为,他比那些大臣更清楚这些事情。
“陛下,颉利现在应在铁山,虽然受挫,但是仍有大军数万人,臣以为,他此次请附,是要让我大唐军士放松警惕,然后乘机杀出去,不过,这也正是我军擒获颉利的大好时机。”李林甫简单的说出自己的看法,李靖暗中点头,他一直是这样想的,所以,他把苏定方(数年前投降)的军队摆在颉利前方,拦阻颉利,暗中调动李绩的部队守住了颉利的后方,而李绩的意思稍有不同,李绩的意思是想将颉利以及他的有生力量放回大漠,以东突厥的不振,牵制西突厥,李世民觉得两边都有道理,便找来李林甫,希望进一步了解。
“东突厥若是一败涂地,则西突厥必起,到时,西突厥会否像颉利一般,再打我大唐边境呢?”李世民说出自己的担心,“陛下担心不是没有可能,但是东突厥与西突厥相比,东突厥远大与西突厥几倍,且西突厥的肆叶护可汗才能,远不如颉利,之所以能坚持到今天,正是由于颉利一直重视与我大唐作战,而东突厥的突利可汗早已臣服大唐,现在的东突厥颉利独大,若是放回颉利,那么颉利定然会在最短时间内卷土重来,但是,也因为颉利独大,只要我们擒住了颉利,他辖下的酋长们,自然会带着他们十万属民归附我朝,阴山以北,自是我大唐之地。”
李世民最终下定决心,命令李靖与李绩带兵擒下颉利,三个月后,前方传来消息,颉利被俘了,满朝上下欢呼不已,太上皇李渊甚至亲自召开宴会,与满朝官员同贺同喜,半月之后,东突厥所有的酋长都带着效忠书前来归附大唐,且上书恭请李世民为“天可汗”,李世民虽然说:“我身为大唐天子,也要为可汗之事吗?”,但是一转脸就让人刻了“天可汗”的印鉴。
李世民采取了温彦博的建议,将这些突厥降众安置在幽州、灵州;分突利故地设置顺、佑、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故地为六州,置定襄、云中两都督府,以突利为顺州都督,以阿史那苏尼失为怀德郡王,阿史那思摩为怀化郡王。唐太宗为嘉奖思摩对颉利的忠心,封他为右武侯大将军,不久又委他为北开州都督,使他统帅颉利原来的部众。又拜右卫大将军史大奈(突厥人赐姓史)为丰州都督,其余酋长都拜将军中郎将,安置了这些人,大唐边境进入的和平时期,李世民派出大批臣子宣扬教化,教会那些突厥人更先进些的耕地种粮方法。
大喜之后有大悲,同月,“房谋杜断”之杜如晦,病逝,满朝皆痛心不已,李世民哭昏了过去。
数月之后,李世民派出李林甫,同礼部侍郎令狐德棻往新罗半岛,大唐边境,接待并暗中保护日本来的遣唐使,这是历史上,日本第一次派出遣唐使。
其实早在数月前,李林甫就派人暗中保护那些人了,此次遣唐使人数不多,共一百三十二人,正式的使者的仅有三人,犬上御田锹、惠日和尚、惠斋和尚,还有五十个男子是身负学习大唐政治制度和文化之重任而来的留学生,还有一些人,就是医生、画家等,还有一些仆人和侍卫,李林甫第一次见到日本人就是古代的日本人,总的来说,让他有些惊异,他们不是一般的矮,李林甫是肉体穿越,所以保持了自己的身高,一百七十公分,经过几年的练武,他又长高了几公分,但是在这大唐众多臣子中,他的个头算是矮的,即便是被称为“小白猿”的侯君集,也比他要高一些,可是这些日本人,最高的,也只能到他鼻子的高度。
使者中的犬上御田锹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使节,他曾经作为遣隋使,到大隋学习文化制度,讲得一口流利的汉话,他向令狐德棻提出,请求护卫队在护送他们上京的途中,和身后的学生们多多讲话,以增强他们的汉话,令狐德棻答应了,那些人初次到大唐,对于大唐境内一切感到新鲜,李林甫作为随行的接待人员,一路上也不得不和这些日本人交谈,但是与其和那些和尚谈话,他更喜欢和那些画家、大夫、武士们说话。
在长安,李世民接见了这些人,并且亲自下旨让令狐德棻安排这些遣唐使的学习,李林甫授命,暗中保护、监视那些仆人和侍卫。
这边要监视着日本人,那边还要照顾到每日到来的讯报,好在时间长了,李林甫也有了处理事情的基本方案,处理起来也不是太麻烦,他已经可以做到一边看文件,一边批阅文件了,而且处理这些事情有条不紊,未曾出过一丝差错,其实还是得益与他跟随袁天罡学习的算术,大多数事情,只要掐指一算,便可以知道是真是假,有什么隐情,可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东西需要他慢慢审阅。
贞观五年,一桩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案子惊动长安,河内人李好德妖言惑众,这件事情能算是一件大案吗,自然不算,一个神经病人的胡言乱语罢了,可是若是有人借着这个风,漫天放话,那么这个案子就不是小案子了,掌握暗部的李林甫就认为这不是个小案子,这个案子是交给大理寺丞张蕴古,张蕴古是李世民亲自夸奖过的,可谓是满朝中最公允的人,张蕴古自然也不敢怠慢,认认真真的开始查问这个神经病的案子。
李林甫自然也知道这件案子不是小事,调动手边闲余力量,仔细调查此事,李好德的狂言胡话没有什么可说的,随便抽出一句话,都是砍头的罪过,但是李好德的精神病也是不容怀疑的,他本人就有多次发病的病史,但是,某些人认为是李好德借着装疯,侮辱圣朝,这是抄家灭族的大罪,而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是相州刺史,这样就把一个刺史牵扯进来了,刺史监管当地,每年处置多少人,他有仇人也不错,但是这个范围就太大了,每个被李厚德判刑的人,都有可能,但是张蕴古查不去下了,且不说会拖延多少时日,会否牵扯进朝廷大员也是难以说清的,即便是牵扯了某些大员,证据充足与否也不好说,张蕴古第一反应是先保住李好德,可是就因为这个,张蕴古被李世民杀了。
为了及时接到消息,他不得不家里开始养鸟,有鸽子和讯鹰,为了保证他家里的仆人身份明白清楚,暗部明察暗访的把他所有仆人的底子摸的清清楚楚,上到已经死的祖宗,下到刚出生的孩子一个个都算是根正苗红,他的家里也多出了许多人,但是对外都是说皇帝赐予的仆人,而他们的工作就是分析、整理各地的情报,最后交给李林甫做出裁断。
李林甫郁闷的发现,这个工作并非是自己想象那样酷,反而是极为累人的一件事情,每天都有不同地方的不同讯报传到他的手里,而他则要靠着大堆大堆的资料进行整合,然后做出判断,而且他的身份是监察暗行御史的御史,他还要秘密的对那些在外的暗行御史们进行审核,可谓是“生杀予夺,大权在握”,但是这让他原本就不济的眼神更加不济了,他开始怀念自己曾经戴着的眼镜,原本自己说书的时候,还戴眼镜呢,但是某次被好奇的李元霸捏碎了镜片,只留下一个歪七扭八的镜框,而最主要的是,他一直不敢放松对于李世民的警惕,这让他更累了。
“大人,山东有讯报。”“靠……”他一个监察御史的御史,就这样累人的过了三年,到了贞观四年。
第五十六节 过渡的一年
贞观四年的正月,所有人准备着过年的时候,李世民突然传旨,令李林甫进宫。
李林甫一直都是以一个从一品闲散国公的形象示人,虽然李世民曾经宣旨赐予他从一品之位,但是在外人面前,没有给他一个实在的官位,甚至也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封户八五八书房,且李世民特准他可以不上朝,所以似乎有很多人都忘记了这个人似的,其实是觉得这个人没有什么势力,所以都渐渐疏远了他,包括那些曾经一起打仗的武将,他们在太平的日子里,居然都练出了势利眼的本事(尤其程咬金,不仅势利眼,胆子也小了),但是有两个人除外,一个是柴绍,一个是尉迟恭,他们两人和李林甫的关系依然如常,所以李林甫一被宣召进宫,那些文武官员们都有些不解。
李世民倚靠在扶几上,外面的阳光照在他的身上,他面前放着基本奏折,身前站着两个武将,一个是李靖,一个是李绩,想想即将到的李林甫,李世民好笑,自己身前三个会打仗的人,都姓李,虽然两个是赐姓李,而且三人都是道士,他更远的想了想,似乎那个骑牛出关的老子也姓李,也是道家之祖……
太监传话召见李林甫,李林甫快步走进去,他一直怀疑李世民为什么突然把他提到如此高的位置,虽然是在暗中,但是这是直接向皇帝负责,他不觉得自己和李世民已经到了如此亲信的地步,干什么要把自己提到这么高的地方,他虽然能掐会算,但是算不出自己要如何,所以三年来,他睡觉都不安生,他订做了一个圆枕,像是树干一样的圆柱形的枕头,且里面有三个铜铃,只要一动,铃铛就会响起,不客气的说,他睡觉的时候都是睁着一只眼的,这次召见也在他预料之内,因为,突厥又动了。
“当年贞观元年的时候,我们和突厥拼了一仗,不过那一年,突厥也遭了大难,所以颉利急急收兵了,”李世民点指着奏折:“可是现在颉利又动起来了,李绩一直在外,发现颉利动作,毫不迟疑的打了一场,颉利溃败到阴山,朝廷急调李靖任大元帅,在阴山痛击颉利,颉利现在上书,请附与我大唐,爱卿认为如何?”这话明显是在问李林甫,李林甫是掌握情报的人,许多兵部得不到的情报,他都可以轻易的得到,对于颉利的战斗,他也清楚的很,李世民忽然召见他,也是因为,他比那些大臣更清楚这些事情。
“陛下,颉利现在应在铁山,虽然受挫,但是仍有大军数万人,臣以为,他此次请附,是要让我大唐军士放松警惕,然后乘机杀出去,不过,这也正是我军擒获颉利的大好时机。”李林甫简单的说出自己的看法,李靖暗中点头,他一直是这样想的,所以,他把苏定方(数年前投降)的军队摆在颉利前方,拦阻颉利,暗中调动李绩的部队守住了颉利的后方,而李绩的意思稍有不同,李绩的意思是想将颉利以及他的有生力量放回大漠,以东突厥的不振,牵制西突厥,李世民觉得两边都有道理,便找来李林甫,希望进一步了解。
“东突厥若是一败涂地,则西突厥必起,到时,西突厥会否像颉利一般,再打我大唐边境呢?”李世民说出自己的担心,“陛下担心不是没有可能,但是东突厥与西突厥相比,东突厥远大与西突厥几倍,且西突厥的肆叶护可汗才能,远不如颉利,之所以能坚持到今天,正是由于颉利一直重视与我大唐作战,而东突厥的突利可汗早已臣服大唐,现在的东突厥颉利独大,若是放回颉利,那么颉利定然会在最短时间内卷土重来,但是,也因为颉利独大,只要我们擒住了颉利,他辖下的酋长们,自然会带着他们十万属民归附我朝,阴山以北,自是我大唐之地。”
李世民最终下定决心,命令李靖与李绩带兵擒下颉利,三个月后,前方传来消息,颉利被俘了,满朝上下欢呼不已,太上皇李渊甚至亲自召开宴会,与满朝官员同贺同喜,半月之后,东突厥所有的酋长都带着效忠书前来归附大唐,且上书恭请李世民为“天可汗”,李世民虽然说:“我身为大唐天子,也要为可汗之事吗?”,但是一转脸就让人刻了“天可汗”的印鉴。
李世民采取了温彦博的建议,将这些突厥降众安置在幽州、灵州;分突利故地设置顺、佑、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故地为六州,置定襄、云中两都督府,以突利为顺州都督,以阿史那苏尼失为怀德郡王,阿史那思摩为怀化郡王。唐太宗为嘉奖思摩对颉利的忠心,封他为右武侯大将军,不久又委他为北开州都督,使他统帅颉利原来的部众。又拜右卫大将军史大奈(突厥人赐姓史)为丰州都督,其余酋长都拜将军中郎将,安置了这些人,大唐边境进入的和平时期,李世民派出大批臣子宣扬教化,教会那些突厥人更先进些的耕地种粮方法。
大喜之后有大悲,同月,“房谋杜断”之杜如晦,病逝,满朝皆痛心不已,李世民哭昏了过去。
数月之后,李世民派出李林甫,同礼部侍郎令狐德棻往新罗半岛,大唐边境,接待并暗中保护日本来的遣唐使,这是历史上,日本第一次派出遣唐使。
其实早在数月前,李林甫就派人暗中保护那些人了,此次遣唐使人数不多,共一百三十二人,正式的使者的仅有三人,犬上御田锹、惠日和尚、惠斋和尚,还有五十个男子是身负学习大唐政治制度和文化之重任而来的留学生,还有一些人,就是医生、画家等,还有一些仆人和侍卫,李林甫第一次见到日本人就是古代的日本人,总的来说,让他有些惊异,他们不是一般的矮,李林甫是肉体穿越,所以保持了自己的身高,一百七十公分,经过几年的练武,他又长高了几公分,但是在这大唐众多臣子中,他的个头算是矮的,即便是被称为“小白猿”的侯君集,也比他要高一些,可是这些日本人,最高的,也只能到他鼻子的高度。
使者中的犬上御田锹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使节,他曾经作为遣隋使,到大隋学习文化制度,讲得一口流利的汉话,他向令狐德棻提出,请求护卫队在护送他们上京的途中,和身后的学生们多多讲话,以增强他们的汉话,令狐德棻答应了,那些人初次到大唐,对于大唐境内一切感到新鲜,李林甫作为随行的接待人员,一路上也不得不和这些日本人交谈,但是与其和那些和尚谈话,他更喜欢和那些画家、大夫、武士们说话。
在长安,李世民接见了这些人,并且亲自下旨让令狐德棻安排这些遣唐使的学习,李林甫授命,暗中保护、监视那些仆人和侍卫。
这边要监视着日本人,那边还要照顾到每日到来的讯报,好在时间长了,李林甫也有了处理事情的基本方案,处理起来也不是太麻烦,他已经可以做到一边看文件,一边批阅文件了,而且处理这些事情有条不紊,未曾出过一丝差错,其实还是得益与他跟随袁天罡学习的算术,大多数事情,只要掐指一算,便可以知道是真是假,有什么隐情,可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东西需要他慢慢审阅。
贞观五年,一桩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案子惊动长安,河内人李好德妖言惑众,这件事情能算是一件大案吗,自然不算,一个神经病人的胡言乱语罢了,可是若是有人借着这个风,漫天放话,那么这个案子就不是小案子了,掌握暗部的李林甫就认为这不是个小案子,这个案子是交给大理寺丞张蕴古,张蕴古是李世民亲自夸奖过的,可谓是满朝中最公允的人,张蕴古自然也不敢怠慢,认认真真的开始查问这个神经病的案子。
李林甫自然也知道这件案子不是小事,调动手边闲余力量,仔细调查此事,李好德的狂言胡话没有什么可说的,随便抽出一句话,都是砍头的罪过,但是李好德的精神病也是不容怀疑的,他本人就有多次发病的病史,但是,某些人认为是李好德借着装疯,侮辱圣朝,这是抄家灭族的大罪,而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是相州刺史,这样就把一个刺史牵扯进来了,刺史监管当地,每年处置多少人,他有仇人也不错,但是这个范围就太大了,每个被李厚德判刑的人,都有可能,但是张蕴古查不去下了,且不说会拖延多少时日,会否牵扯进朝廷大员也是难以说清的,即便是牵扯了某些大员,证据充足与否也不好说,张蕴古第一反应是先保住李好德,可是就因为这个,张蕴古被李世民杀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