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十一 章 大风将起
作者:冰水石 更新:2021-12-06 18:17
曹军攻克濮阳之后,兖州内随张邈、陈宫起事迎吕布的山阳郡、济阴郡两地的太守听到吕布战败的消息后惧怕曹操报复,都挂印携家眷而逃,张邈也不敢在陈留多留随投奔与曹操有仇的扬州袁术而去。薛兰、李封在弃城而逃时被曹仁所杀。自此原兖州牧刘岱在任时的地方势力以及境内的反抗势力全被清除了,曹操成为了兖州真正意义上的主人。
连续的征战下来粮草虽然还很充足但士兵实在是疲惫不堪,回到鄄城后在程昱的建议下曹操下令全军休整,待秋收后就要再次发兵徐州以报家仇。
我也撺掇着曹操将兖州公塾建了起来,规定凡兖州官员六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子女都必须送入公塾就读直至十八岁。曹操率先将二子曹丕送入公塾,而后又有夏侯惇之子夏侯楙、夏侯渊之子夏侯霸、程昱之子程武先后报到。其他官员是赞同也好、无奈也好,反感也好也只有纷纷将子女送于鄄城。
公塾正式开学后除了有固定的先生讲文教武,还不时的请名士前去讲课,我这个公塾的发起人也在被邀请之列。我想了又想,还是决定不去了。目前还不是我插手的时机,先让这些毛孩子去学些经典子集吧。
虽然没有过多的插手公塾事务,但我还是暗中做了些手脚。
在我的建议建议下公塾中成立了‘学子会’,让这些孩子们自己管理公塾中的日常事物,还美其名曰是为了让这些官员子女能从小锻炼协调组织能力,以便于以后为官为将权柄一方。
在学子会领导机构的组成上采取等额选举方式,第一次是首先由公塾出面指定候选人,然后由官员子女们对每个后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得票过半数者入选学子会。如果有人没得到足够的票数支持,那么就由公塾再次指定候选人。
学子会任期半年,到期后由公塾组织人员出面听取学子会会长的报告,评估学子会的得失后确定是否解散学子会。如果公塾方认为学子会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可以宣布解散该学子会。而学子会若是被宣布解散,可以申请由在公塾的监督下由学子们对学子会进行信任投票,若是得到的支持票超过七成那么此届学子会继续留任直至下次评估。
曹操在听取我关于学子会的建议时,对这个投票选举很有兴趣,但也对学子会能变相对抗公塾决定的行为不以为然。我的解释是,这些不过是让小孩子忘却不在父母身边的的游戏之做,不必过多苛求,而且如此做也不过是让这些官宦子弟学些为人处世上的道理。曹操想了想觉的没什么就欣然同意了,只是多少年后产生的后果是他料想不到的,也是我自己也没想到的。
因为公塾的学子会是我的建议,所以我也混了个类似于顾问的头衔。
转眼间再有一个月就要到秋收季节了,军队也在为秋收后出兵徐州开是做准备了。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是年蝗灾四起,很多郡县颗粒无收。关东境内,每谷一斛,直钱五十贯,人民易子而食。
兖州境内灾情也十分严重,好在经过两年来的屯田存粮还有不少,勉强可供兖州境内军民半年之用。
就在我们为如何渡过这个荒年发愁时,从徐州传来消息,陶谦挂了。在临终之前竟然将徐州牧私授于刘备,而吕布也带着残军逃到了徐州被刘备安置于在小沛。
原来是我军刚把吕布赶出濮阳之时已六十多岁陶谦在徐州得了重病,病床之上的陶谦请了糜竺与陈登议事。
糜竺说:“曹兵之去,是因为吕布袭兖州的原故。今闻吕布已败,曹兵来春又必至矣。府君两番欲让位于刘玄德,是府君身体尚强健,所以刘玄德才不肯受;如今府君病已沉重,正可就此而与之,玄德不肯辞矣。”
陶谦点头称好,使人来小沛请刘备前来。在病榻之上将徐州牌印交给了刘备,刘备推让,关羽、张飞两人再三相劝。玄德乃许权领徐州事;使孙乾、糜竺为辅,陈登为幕官;尽取小沛军马入城,出榜安民;一面安排丧事。玄德与大小军士,尽皆挂孝,大设祭奠祭毕,葬于黄河之原。同时将陶谦遗表,申奏朝廷。
曹操在鄄城,知陶谦已死,刘玄德拣了便宜,平白得一州之地已自领了徐州牧,大怒道:“我仇未报,汝不费半箭之功,坐得徐州!吾必先杀刘备,后戮谦尸,以雪家仇!”就要起兵去打徐州。
荀彧劝谏道:“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终济大业。明公本首事兖州,且河、济乃天下之要地,是亦昔之关中、河内也。今若去取徐州,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恐袁氏兄弟乘虚寇之,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得,明公安所归乎?今陶谦虽死,已有刘备守之。徐州之民,既已服备,必助备死战。小沛之吕布也厉兵秣马,明公弃兖州而取徐州,是弃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愿熟思之。”
曹操说:“今岁荒乏粮,军士坐守于此,终非良策。”
荀彧道:“不如东略陈地,使军就食汝南、颍川。黄巾余党何仪、黄劭等,劫掠州郡,多有金帛、粮食、此等贼徒,又容易破;破而取其粮,以养三军,朝廷喜,百姓悦,乃顺天之事也。”
听了荀彧的建议后曹操大喜,便留夏侯、曹仁守鄄城等处,自引兵先略陈地,不但将汝南、颍川两地何仪、黄劭领导的黄巾军歼灭夺到了金帛、粮食无数。还招揽到了许褚为都尉以及许氏宗族数百人。汝南、颍川悉平。
曹操平了山东,表奏朝廷,朝廷加封曹操为建德将军费亭侯。
当时在朝廷之中李摧自任为大司马,郭汜自任为大将军,二人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时任太尉杨彪见了曹操的奏章后暗奏献帝道:“如今曹操在兖州拥兵二十余万,谋臣武将数十员,若得此人扶持社稷,剿除奸党,天下幸甚。”
(待续)
连续的征战下来粮草虽然还很充足但士兵实在是疲惫不堪,回到鄄城后在程昱的建议下曹操下令全军休整,待秋收后就要再次发兵徐州以报家仇。
我也撺掇着曹操将兖州公塾建了起来,规定凡兖州官员六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子女都必须送入公塾就读直至十八岁。曹操率先将二子曹丕送入公塾,而后又有夏侯惇之子夏侯楙、夏侯渊之子夏侯霸、程昱之子程武先后报到。其他官员是赞同也好、无奈也好,反感也好也只有纷纷将子女送于鄄城。
公塾正式开学后除了有固定的先生讲文教武,还不时的请名士前去讲课,我这个公塾的发起人也在被邀请之列。我想了又想,还是决定不去了。目前还不是我插手的时机,先让这些毛孩子去学些经典子集吧。
虽然没有过多的插手公塾事务,但我还是暗中做了些手脚。
在我的建议建议下公塾中成立了‘学子会’,让这些孩子们自己管理公塾中的日常事物,还美其名曰是为了让这些官员子女能从小锻炼协调组织能力,以便于以后为官为将权柄一方。
在学子会领导机构的组成上采取等额选举方式,第一次是首先由公塾出面指定候选人,然后由官员子女们对每个后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得票过半数者入选学子会。如果有人没得到足够的票数支持,那么就由公塾再次指定候选人。
学子会任期半年,到期后由公塾组织人员出面听取学子会会长的报告,评估学子会的得失后确定是否解散学子会。如果公塾方认为学子会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可以宣布解散该学子会。而学子会若是被宣布解散,可以申请由在公塾的监督下由学子们对学子会进行信任投票,若是得到的支持票超过七成那么此届学子会继续留任直至下次评估。
曹操在听取我关于学子会的建议时,对这个投票选举很有兴趣,但也对学子会能变相对抗公塾决定的行为不以为然。我的解释是,这些不过是让小孩子忘却不在父母身边的的游戏之做,不必过多苛求,而且如此做也不过是让这些官宦子弟学些为人处世上的道理。曹操想了想觉的没什么就欣然同意了,只是多少年后产生的后果是他料想不到的,也是我自己也没想到的。
因为公塾的学子会是我的建议,所以我也混了个类似于顾问的头衔。
转眼间再有一个月就要到秋收季节了,军队也在为秋收后出兵徐州开是做准备了。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是年蝗灾四起,很多郡县颗粒无收。关东境内,每谷一斛,直钱五十贯,人民易子而食。
兖州境内灾情也十分严重,好在经过两年来的屯田存粮还有不少,勉强可供兖州境内军民半年之用。
就在我们为如何渡过这个荒年发愁时,从徐州传来消息,陶谦挂了。在临终之前竟然将徐州牧私授于刘备,而吕布也带着残军逃到了徐州被刘备安置于在小沛。
原来是我军刚把吕布赶出濮阳之时已六十多岁陶谦在徐州得了重病,病床之上的陶谦请了糜竺与陈登议事。
糜竺说:“曹兵之去,是因为吕布袭兖州的原故。今闻吕布已败,曹兵来春又必至矣。府君两番欲让位于刘玄德,是府君身体尚强健,所以刘玄德才不肯受;如今府君病已沉重,正可就此而与之,玄德不肯辞矣。”
陶谦点头称好,使人来小沛请刘备前来。在病榻之上将徐州牌印交给了刘备,刘备推让,关羽、张飞两人再三相劝。玄德乃许权领徐州事;使孙乾、糜竺为辅,陈登为幕官;尽取小沛军马入城,出榜安民;一面安排丧事。玄德与大小军士,尽皆挂孝,大设祭奠祭毕,葬于黄河之原。同时将陶谦遗表,申奏朝廷。
曹操在鄄城,知陶谦已死,刘玄德拣了便宜,平白得一州之地已自领了徐州牧,大怒道:“我仇未报,汝不费半箭之功,坐得徐州!吾必先杀刘备,后戮谦尸,以雪家仇!”就要起兵去打徐州。
荀彧劝谏道:“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终济大业。明公本首事兖州,且河、济乃天下之要地,是亦昔之关中、河内也。今若去取徐州,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恐袁氏兄弟乘虚寇之,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得,明公安所归乎?今陶谦虽死,已有刘备守之。徐州之民,既已服备,必助备死战。小沛之吕布也厉兵秣马,明公弃兖州而取徐州,是弃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愿熟思之。”
曹操说:“今岁荒乏粮,军士坐守于此,终非良策。”
荀彧道:“不如东略陈地,使军就食汝南、颍川。黄巾余党何仪、黄劭等,劫掠州郡,多有金帛、粮食、此等贼徒,又容易破;破而取其粮,以养三军,朝廷喜,百姓悦,乃顺天之事也。”
听了荀彧的建议后曹操大喜,便留夏侯、曹仁守鄄城等处,自引兵先略陈地,不但将汝南、颍川两地何仪、黄劭领导的黄巾军歼灭夺到了金帛、粮食无数。还招揽到了许褚为都尉以及许氏宗族数百人。汝南、颍川悉平。
曹操平了山东,表奏朝廷,朝廷加封曹操为建德将军费亭侯。
当时在朝廷之中李摧自任为大司马,郭汜自任为大将军,二人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时任太尉杨彪见了曹操的奏章后暗奏献帝道:“如今曹操在兖州拥兵二十余万,谋臣武将数十员,若得此人扶持社稷,剿除奸党,天下幸甚。”
(待续)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