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举荐
作者:卖报小郎君    更新:2022-04-24 22:47
  ,最快更新大奉打更人 !
  寅时两刻!
  午门外,寒风呼啸。
  京官们陆陆续续的乘坐马车,抵达皇宫,再步行至午门。
  呼啸的寒风宛如刮骨钢刀,摇曳着城楼上悬挂的灯笼,以及路边的石灯,吹的侍卫手中的火把剧烈摇晃。
  官老爷们裹着厚厚的大氅,戴着防风的帽子,细心的人可以发现,不管品级高低、权力轻重,大家穿的都很朴素。
  大氅是羊毛材质,帽子是鼠皮制作。
  京中稍微殷实些的人家,也能穿的起这身装扮。
  京官们的态度很明显,大家都是穷人,温饱度日,哪来的银子捐款?
  此时距离朝会还有半个时辰,官员们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低声讨论。
  监管秩序的御史,对此睁只眼闭只眼。
  “天天朝会,陛下是铁了心要折腾咱们。”
  “是啊,要不然,就捐些银子吧,倒也不算多。。”
  “杨大人糊涂啊,说是只让我们捐三个月的俸禄,实则是陛下虚晃一枪的计策。我只问你,到时候,王首辅主动提出捐一年俸禄,诸公是响应,还是不响应?真以为这点捐款就够了?不过是先撬开我等的嘴。”
  “这.......朱大人言之有理,杨某明白了。”
  ...........
  “此事决不能松口,就如我们昨日商议的那般。只要跟紧诸公的步伐,不松口不屈服,陛下最多再磨我们几天。”
  “唉,本官两袖清风,现在住的宅子还是租的。京城已经开始缺粮了,我等再捐出俸禄,如何度日?”
  “我等与赵大人一样,都是两袖清风的读书人。”
  ..........
  “几位大人,这天寒地冻的,本官身子不适,实在受不住了。不如就按陛下的意思捐吧。”
  这是处在观望状态,内心偏向捐款的官员。
  身边的官员立刻露出怒容:“李大人太糊涂了,各地雪灾不断,缺粮缺炭缺银子,凭我们这点微薄的俸禄,如何填充国库?”
  “李大人只看到眼前,却没有想的更深,诸公们之所以咬紧牙关,实在是开了这个先河,有一便有二,有二便有三,等过阵子陛下缺钱了,再来一次捐款,我等喝西北风吗?”
  “如此简单的道理,那庶吉士许新年却看不明白。”
  “哪里是看不明白,分明是装聋作哑,为讨好陛下罢了。”
  “此子自以为是,仗着他堂哥的威风,目中无人。近来又傍上首辅大人,便有些飘飘然了。”
  “嘿,不当人子。”
  一个官员狠狠啐了一口。
  另一边,晋升为右都御史的张行英,缓步靠向刘洪,低声叹息道:
  “殿下的想法很好,若能号召士大夫阶层捐款,再由各地官府号召乡绅捐款,有了钱粮,便可大大缓解灾情,扼制流民。
  “只要熬过这个冬天,百姓看到了春耕的希望,便不会到处作乱。
  “可惜陛下刚刚登基,声望不够,根基不稳。魏公又已故去,不然与王首辅联手,必能推动捐款。
  “现在嘛........唉,我们手底下的人,也有不满的。”
  怀庆殿下撺掇许二郎上奏,他们这些前魏党起先并不知情。
  事后几位骨干人员商议,一直认为此计难成,会遭遇极大的阻碍。
  首先,想从文武百官兜里薅羊毛,本身就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大家都是元景帝时期过来的人,彼此什么德性,能不知道?
  吃拿卡要,敛财无度。
  大奉国力衰弱至今,真是先帝一人的锅?先帝上梁不正,底下的人跟着歪。
  平时敛财都来不及呢,指望从这些老饕餮身上薅一把羊毛,可想而知阻力有多大。
  其次,这场几乎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的“寒灾”,谁知道什么时候会到头,这才入冬一个月而已,更冷的时候还没来呢。
  到时候,朝廷依旧没钱,陛下怎么办?又来一次号召捐款?
  最后,这本质上还是一场朝堂博弈。
  皇帝和官员,其实属于两个对立的阵营。新君上位就搞这么一出,让文官集团们嗅到了一丝不妙的味道。
  不管是出于立场,还是出于爱财,本能的抵触、抵抗。
  别说永兴帝,元景帝当年上位时这么干,一样会遭遇阻力。
  刘洪看了一眼各自扎堆的,交头接耳的众官:
  “或许,这个时候,怀庆殿下正在冷眼旁观。哪些人是赞同捐款的;哪些人是心里赞同却不敢犯众怒的;哪些人是吝啬到不肯吐一文钱的。”
  张行英恍然道:“她知道此计不可行?”
  他皱了皱眉:“这样的话,岂不是害了许辞旧。”
  刘洪笑道:“不至于,他有王首辅撑腰,顶多是坐几年冷板凳。”
  张行英点点头,叹息一声:
  “本官还是希望能把此事做成,国库实在没银子了,现在流民到处作乱,已有了江山大乱的苗头。不及早掐灭,迟早大乱。”
  刘洪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这时,远处一阵骚动吸引了两人。
  刘洪和张行英眯着眼眺望过去,只见一个穿青袍的年轻官员,气势汹汹的站在同样穿青袍的许新年面前,痛声怒骂,唾沫横飞。
  刘洪眼睛不太好使,瞧了半天,问道:
  “那是谁?”
  张行英笑道:“今科探花,钱穆。”
  刘洪也跟着笑起来:
  “就是那些写折子状告吏部侍郎贪污受贿,连带出吏部一众官员的愣头青?
  “看来是冷板凳坐久了,屁股受不住凉,来这里立投名状了。”
  张行英摇摇头:“给人当枪使。短时间内确实会有收益,长远来看,呵,惹怒了陛下,他还想有什么好果子吃。”
  刘洪笑道:“倒也无妨,立了投名状,进了青党,一样可以好好的当官。往后只要低调些,陛下还能盯着他不放?”
  这边谈笑风生,另一边则剑拔弩张。
  钱穆指着许新年,咄咄逼人道:
  “岁大寒,朝中清廉者,缺米缺炭,不是人人都像许探花一般,家有千金万两,锦衣玉食。
  “三个月的俸禄,你让那些两袖清风的同僚,如何度过这个冬天?”
  不等许新年说话,他冷笑一声,讥讽道:
  “你为了讨陛下欢心,竟想出此等荒唐之计,小人尔。本官与你同期,亦感颜面无光。”
  边上围观的官员纷纷附和。
  许新年面无表情,道:“本官是为黎民百姓,问心无愧。”
  “好一个问心无愧!”
  钱穆大笑三声,高声道:“本官愿散尽家产,填充国库,赈济灾民。许探花,你既然问心无愧,既然为黎民百姓,那你敢不敢如本官一般,把家产尽数捐出?”
  这话说完,四周一片叫好声:
  “钱大人高风亮节。”
  “钱大人大义。”
  一道道促狭的目光看向许新年。
  许新年皱了皱眉,钱穆的话实属无赖,许家有一众铺子、良田,以及大哥留下来的鸡精分红,而对方有什么?
  虽不至于一贫如洗,但坐了这么久的冷板凳,家里恐怕只有几斗米,几两银子。
  可他偏无法理论,因为不管是钱穆,还是他背后的人,亦或者周围的官员,都不是和他讲道理。
  人家就是来找茬的。
  若是不理吧,说不准朝会之后,他许新年又会多一个“伪君子”的骂名。
  就在这时,王首辅走了过来,没有说话,只是冷漠的扫了一眼周围的官员。
  众官当即噤声。
  钱穆笑了笑,不管许新年应不应声,他要表达的东西,已经传达出去。
  之后再无动静,直到卯时来临,鼓声响起。
  文武百官保持沉默,穿过午门,过金水桥,从品级高低,依次列队。
  只有那一小撮人,能进金銮殿。
  许新年身为本次风波的核心人物之一,也被准许入殿,但得站在大殿门口位置。
  随着诸公入殿,几分钟后,永兴帝就到了。
  他高坐龙椅,俯瞰众臣,高声道:
  “各地灾情严重,朕身为一国之君,甚是痛心,诸位爱卿可有赈灾良策?”
  底下的诸公、勋贵们露出了“早知如此”的表情,不痛不痒的提了几个建议,比如减免赋税,号召乡绅捐款等等。
  永兴帝就说:
  “既要捐款,理当由朝廷做出表率,由众爱卿做出表率。如此,乡绅才能心甘情愿,也能警告办事官员,避免他们中饱私囊。”
  只号召乡绅捐款,不出意外,那些银子多半会被层层剥削。
  几名党派的党魁、勋贵,默契的先后出列,高呼“不可”。
  这时,大理寺卿出场了,沉声道:
  “陛下,朝中风气腐败,贪污之风盛行,以致于国库空虚,捐款治标却不治本。要想赈灾,必先清扫歪风邪气。”
  话音落下,好战分子,户部给事中出列,高声道:
  “陛下,臣要弹劾翰林院庶吉士许新年,收受贿赂。”
  殿内无人说话,也没人质疑翰林院的庶吉士能收受什么贿赂,似乎早已料到会有这样的事。
  吏部给事中出列,高声道:
  “陛下,臣要弹劾翰林院庶吉士许新年,打着王首辅的旗帜,收受贿赂。”
  接着,六部给事中纷纷出列,弹劾许新年。
  能站在金銮殿里的,个个都是老油条,立刻明白这些人在玩什么把戏。
  这是他们的反击。
  以许二郎为切入点,反抗永兴帝,反抗王首辅。
  这么做既不会彻底激怒永兴帝和王首辅,又能给出自己的态度,告诉永兴帝,我们要干掉你的冲锋卒,来一个干掉一个。
  同时委婉的警告王首辅,王党固然势大,但还没到一手遮天的地步,况且此事,王党里也有不赞同的声音。
  许新年有收礼吗?
  答案是肯定的。
  他作为王首辅未来的女婿,王党成员没少给他送礼,而在官场,收了礼物,才是自己人。
  他想以云鹿书院学子的身份融入王党,就不能太清高。
  虽说许新年推掉了许多贵重的礼物,但这不能改变事实。
  “身在官场,洁身是好一事无成,和光同尘又容易在风口浪尖时成为政敌攻歼的把柄。所以,核心问题还是势力不够大。
  “解决的问题是:拉拢更多的人。”
  许新年心里忽有明悟。
  殿内诸公,有的在观察永兴帝的神色,有的在审视王首辅。
  看他们如何接招。
  永兴帝若是庇护许新年,他们还有后招,王首辅若是出面,也有后招,比如把他拉下水,一起弹劾。
  如今他们才是占据大势的一方。
  谁都没有注意到,刘洪慢条斯理的出列,作揖道:
  “陛下,臣认为,大理寺卿言之有理,国库空虚,赋税难收,皆因有人贪污舞弊,收受贿赂。
  “因此,臣请陛下严查百官,整顿风气。”
  有意思........殿内众臣、勋贵,齐齐看向刘洪。
  这是要趁机浑水摸鱼啊,刘洪在朝中被视为魏渊的“继承人”,接手了魏渊的班底,在新君上位后,前魏党有不少人被贬被罢,势力削了近五成。
  空出来的位置,被王党和各党派瓜分。
  在官场,这是适当的退让。
  如今这刘洪站出来,很明显,执掌着御史台和打更人的前魏党,想趁机渔翁得利。
  永兴帝笑了:“刘爱卿言之有理,继续说。”
  刘洪朗声道:
  “自魏公故去,打更人式微,臣能力不及魏公万一,呕心沥血,精力不济。欲向陛下举荐一人,代替臣执掌打更人衙门。
  “以更好的监察百官。”
  诸公都是一愣,这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台词,刘洪竟在这个节骨眼上,撂担子不干,把打更人的职位拱手让人?
  永兴帝故作诧异:“刘爱卿想举荐何人啊?”
  刘洪扫了一眼或疑惑,或警惕的诸公、勋贵,朗声道:
  “前打更人银锣,许七安!”
  .........
  PS:继续去码下一章,但建议明天看。因为很可能明早才更新,我习惯性的会码到半夜,然后睡一会儿。别等。
  今天测完核酸,过几天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