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暴赚
作者:维果    更新:2024-05-05 08:06
  跳蚤市场。
  陈非正站在一个摊位前,看着手里的那件越窑青瓷发呆。
  这玩意太像是一个餐盘了!
  三十厘米左右的长度,宽度约十五六厘米,高约五厘米。
  而且下半部分还吃出来了一圈,看样子应该是有盖的,只是现在上盖不知所踪。
  方形的青瓷盘沿横向被分隔成了左中右三个部分。
  左右两部分宽窄相当,而且中间都有横向隔断,将这两部分分别拦腰分成上下两个小格。
  中间部分略宽,也有横向隔断,只是分出的上隔断又被纵向分成两个小隔断。
  看起来就跟陶瓷工坊里,玩家做出来的蹩脚的陶瓷餐盘一模一样!
  可陈非却能确定,这是一件真正的越窑青瓷,年代最少也能看到汉代!
  大吃货帝国是从那时候就开始有传承了吗?
  “何老师,汉代就能有这种物件?这未免也太扯了吧!”
  “呵呵,1984年6月,马鞍山郊县一处地方施工的时候,发现了三国东吴大将朱然的墓葬。大墓虽然被盗过,但仍出土了上百件珍贵文物。”
  “其中就有被脚盆人认为是他们文化象征的木屐。那时候脚盆正准备向联合国提出和服和木屐的申遗计划,朱然墓出土的木屐直接阻断了他们的申遗!”
  “这件事情在当时的考古界很轰动。那次出土的文物里,就有和这个差不多的物件!”
  “正确的叫法,应该是叫三国越窑青瓷方格盒。”
  “这件很可能就是大墓的被盗文物!”
  何卓拿起餐盘,一边仔细打量一边给陈非解说。
  “怎么样小陈?有没有兴趣,没兴趣我可就要出手了!”
  陈非摇摇头,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他想的很清楚,就像是收藏那件古靴一样,他收藏某些东西纯粹就是为了未来铺路。
  以何卓在国内的地位,最少也代表着一条羊肠小道,既然这样,那他又何必跟他去争呢?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件三国越窑青瓷方格盒,真的是太丑了!
  何卓却没管那么多,看到陈非相让,不由大喜,
  “谢了小陈!等你回国一定要去看看我的藏品,我可以让你一件!”
  这件餐盒保存的并不算太好,长期的深埋地下,让餐盘许多边棱处的青釉都被腐蚀破坏,呈现出一种颇为难看的土黄色,因此摊主的开价并不算很高。
  最后何卓仅花了3800美元就拿了下来,老先生乐的嘴巴都快合不拢了,这下回去又有得吹了!
  年轻人还是嫩了些啊,丑点怕什么?稀罕物件啊!
  有时候收藏玩的,不就是一个猎奇吗?
  大卫苏利文律师事务所,接待室。
  一名气度沉稳的中年白人脸色严肃的看着身旁那名华人老者。
  此刻,那名老者正拿着一个高倍放大镜,一脸严肃的观察着一枚崭新的铜币。
  他们对面相对而坐的正是泰勒和罗伯特两人。
  “克伦威尔先生,这批铜币都没有问题。”
  那名老者放下最后一枚铜币,给出了自己的鉴定结果。
  “是吗?那……杰克先生,您能否给我一个大概的估价呢?”
  那名老者想了一下,凑到克伦威尔的耳边小声耳语了几句,克伦威尔边听边不住的点头,脸上却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表情。
  片刻之后,克伦威尔含笑起身,先将那名华人老者送出会议室,又一个人折返回来。
  “泰勒,既然铜币没有问题,那就可以谈谈价格了。”
  “我记得你之前的报价是一万五千美元一枚,说实话,如果只有一枚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但现在的情况是一共有12枚!你应该知道,藏品的价格和数量是成反比的,尤其是这种很少有人涉猎的藏品,我买下来之后,还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操作……”
  眼看对方还要喋喋不休地长篇大论下去,罗伯特不耐烦的直接打断道:
  “好了克伦威尔先生,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你直接说价格吧,多少你能接受?”
  克伦威尔沉吟了一下,“7万美元!所有这些!”
  “那不可能!好吧,我也懒得为了这点钱斤斤计较,我直接告诉你我的底价吧,12万美元!”
  看到克伦威尔还有些迟疑,罗伯特直接站了起来,
  “就是这个价格!不要以为我什么都不知道,以这个价格成交,你能赚很多钱!”
  “可是那和我无关,我只要12万美元,而且马上就要!”
  “同意就成交,不同意的话,那就不要再耽搁彼此的时间了!”
  克伦威尔的目光扫过泰勒,发现对方正用两根手指揉捏着眉心,好像是有点头痛。
  他眉头一挑,身体向后放松的仰靠在椅背上,冲着罗伯特懒洋洋的说道:“10万美元,罗伯特先生,这也是我最后的报价!”
  罗伯特犹豫了一下,扭头看向泰勒。
  泰勒两手一摊,示意他自己拿主意,他只是个介绍人。
  “好吧好吧,就是这个价格!不过我必须声明一点,你必须马上付款,我今天就要拿到钱!”
  “这个没问题!”
  片刻之后,双方律师进场开始讨论合同细节,泰勒则躲进厕所给陈非打电话。
  “嗨陈,搞定了,一共10万美元。”
  “法克泰勒,你太狠了,居然又给砍下去了两万美元!不过我不得不承认,干得漂亮伙计!”
  “这算什么?回头他拿到钱还要给我五千美元的中介费呢!”
  “哦天哪!泰勒,我不得不说,你实在是……太不要脸了!”
  “听着陈,罗伯特说要谢谢你,谢谢你帮他鉴定铜币,所以他也准备了一千美元并让我转交给你……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陈非闻言苦笑,这钱拿的,好像是有点亏心啊……可要是不拿,罗伯特会不会怀疑他们两个?
  “哈哈,这样良心就受到谴责了?陈,你如果经营公司,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我来告诉你真相吧。真相就是,罗伯特那家伙,他只是想用这笔钱维持住我们的关系,之后他肯定还会从家里偷东西出来!”
  “而且我敢保证,他再偷东西出来,一定会第一时间联系克伦威尔,而我们两个,只是他的备胎……”
  “那才是个真正不要脸的贱人!”
  比弗利山脚下,Pastaio餐厅。
  放下手上的刀叉,何卓看向陈非,颇有些歉意的说道:
  “小陈啊,事情有点变化,明天我和王衡可能都参加不了集体活动了。”
  “康利实验室那边有个合作要谈,我们必须要过去一趟。不过小虞那边应该没什么事,你们年轻人自己去玩吧。”
  几人又商量了一会儿,就定下了明天的行程。
  明天一早,陈非还是老时间来接虞诗颜,梁宇这个拖油瓶自然也要跟着。
  何卓他们则会直接赶去实验室,之后有时间就再见一面,没机会就只能国内再见了。
  将众人送回酒店,陈非返身就要上车,却被何卓一把抓住,
  “小陈,你是不是忘了什么事情啊?”
  “忘了什么事情?”陈非有点摸不着头脑。
  “笔筒!”
  “哦哦哦!”陈非恍然,“何老师,香蕉水味道很大的,酒店又不好通风……”
  “没关系,我不怕!再说了,能亲眼见证蒙尘之宝重见光明,这种机会可是不多啊!”
  “确实,这物件能让主人冒着那么大的风险保存下来,想必不会太普通,能早一刻见到最好。”王衡点头配合。
  “哈哈,那正好,就在你房间里清洗好了。我年纪大了,睡眠有点不太好……”
  王衡顿时目瞪口呆,何老师,做人不能这么无耻啊,你可是刚说了你不怕的!
  “哈哈哈哈,开个玩笑!开个玩笑!”
  虽然是开玩笑,但既然说出来了,王衡却不能当成玩笑。
  于是众人来到他的房间里,脸盆刷子香蕉水什么的,逛市场的时候早就顺便都买好了。
  陈非在窗前选了一块地方,直接上手开始操作。
  用香蕉水清洗油漆的方法很简单,直接刷上去,过一会油漆软化直接擦掉,最后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就成。
  只是这个笔筒上的漆层特别厚,又是陈年老漆,还要注意不损伤物件表皮,这个难度就有点大了。
  陈非折腾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总算是将笔筒表面的油漆基本清理干净。
  之所以说是基本,是因为面上的油漆都洗掉了,但署名的地方因为是阴刻的缘故,刻缝里还有一些渣滓残留。
  这个可以用牙签配合香蕉水慢慢剔除,但那是精细活,以后有时间慢慢干就行,现在笔筒只差最后一道清水冲洗的程序,就可以细细赏玩了。
  但既然有署名,那当然要先睹为快了。
  几个人都忍不住凑了过来,想要看看这到底是谁的作品。
  “濮仲谦!居然是濮仲谦的作品,不得了,不得了啊!”
  陈非拿着笔筒去卫生间冲洗,这边何卓已经激动的摇头晃脑了。
  “濮仲谦是谁?很厉害吗?”
  相比起房间里的其他几人,梁宇就是个棒槌,属于一窍不通那种。
  “濮仲谦是明万历至天启年间的竹刻大师,木雕大师,是金陵派竹刻的创始人。”
  “明代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写有一篇濮仲谦雕刻,就是专门用来形容他的技艺的。”
  “南京濮仲谦……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
  “……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得其一款,物辄腾贵……”
  “可见在当时他的作品就已经价值不菲了。”
  对于濮仲谦的来历,何卓是张嘴就来,甚至还将张岱的原文只字不差的背了下来,一时间几人尽皆惊诧莫名。
  “没事干翻书正好看到就记下来了。”
  何卓面上云淡风轻,心里却是忍不住的暗自得意。
  这事说起来有些凑巧,出国前他有位老朋友偶然得到了一件竹刻书画,遂拿着四处炫耀,说是濮仲谦的作品。
  结果另一个老家伙跟他较真,非说这是金陵派另一名家潘西凤的仿作,他收藏的那件才是濮仲谦的大作。
  最后他们那个小圈子几乎全都参与了进去,为究竟是濮仲谦还是潘西凤而争执不休。
  也因此他才会认真研究了张岱的那篇文章,没想到在国内没用上,今天却用到了这里。
  当浮一大白!
  “何老师,那你说这件有没有可能也是后人仿的啊?而且我刚才看着好像是木雕,并不是濮仲谦最擅长的竹雕。”
  “材质这方面倒是没太大问题,濮仲谦号称竹木双绝,他的木雕作品甚至更加珍贵。”
  “因为相比起存世的竹刻作品,濮仲谦的木雕流传下来的堪称凤毛麟角,一旦确定身份,其价值不可估量!”
  这时,陈非拿着沥干水的笔筒从卫生间走了出来,
  “何老师,本来以为是大叶紫檀这类密度较轻的红木,没想到居然是海南黄花梨!”
  “这下可是乌鸡变凤凰,身价倍增了啊!”
  陈非一边说着一边将笔筒递给何卓,刚刚在清洗的时候他已经顺便欣赏过了。
  这是一个一体整挖的海黄笔筒,其木质细密清晰,纹理绚丽,造型简洁文雅,打磨的也非常到位。
  器身没有一笔多余的处理,却处处彰显出自然流畅之感。
  他觉得,这种看似极简的处理方式,却是恰好将海黄的自然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而这种处理方法,又恰恰是濮仲谦最为擅长的。
  这绝对是一件顶级大师的巅峰之作!
  “海黄就乌鸡变凤凰了?陈非,那你知不知道濮仲谦是谁?”
  “知道啊,金陵派竹刻的创始人,大名鼎鼎的竹刻名家。”
  看到梁宇有点郁闷,陈非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别郁闷,我也是刚才听何老师说起才想起来的,我平时又不研究这个。”
  看着梁宇逐渐转晴的脸色,他接着又来了一句,
  “其实,我也就知道竹刻除了金陵派之外,与之齐名的还有三朱的嘉定派,以及张希黄的浙派……”
  小样,让你说我没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