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广武之围(二)
作者:高粱河车神    更新:2024-05-10 18:28
  赵翊率军赶到忻口之后,观察地形之后,就把营帐建立在滹沱河西岸,背靠太行山支脉,只留西北两侧御敌。
  作为第一个率领成建制大军赶到忻口战场勤王的大将,赵翊的到来让忻口汇聚的勤王士气大震。
  在赵翊来到之前,忻口已经汇聚了万余人,分别来自并州各郡县,如楼烦、绛郡、九原以及中山、常山、巨鹿等冀州郡县。
  虽然靠着地理方面的优势,先行率军赶到忻口勤王,但仓促之间,这些地方官员根本来不及组织起太多的军队,除了出动郡县兵之外,只能组织起一下民壮为军,数量普遍不多。
  都是千余人上下,有的只有三四百人。
  且队伍杂乱,良莠不齐,军械甲胄都不齐全。
  这样的队伍,又缺乏统一指挥,别说继续北进去进攻数十万突厥大军,勤王保驾,就是据守忻口都很吃力。
  赵翊的到来,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与赵翊前后脚赶到忻口的是宇文涉,其实这位并州都督,是按照正常的速度,准备行军物资,调集部署然后勤王的。
  主要是赵翊接到诏书以后,本就处在黄河边上,加上所属部队原本就处在与瓦岗军作战之中,不用做准备直接开拔了。
  随后又一路疾行,才奇迹的赶在晋阳方面的大军之前到达忻口。
  而宇文涉也没想着跟赵翊抢这个先,而是花了大量时间在晋阳周边调集粮草,准备供应还未到达,但数量肯定非常庞大的勤王大军。
  包括赵翊所部到了晋阳以后,就是宇文涉给他补充了粮草。
  宇文涉到来之后,勤王大军的总数达到了七万左右的,对比几十万的突厥大军,仍旧是不足解广武之围,赵翊倒是率领所部骑兵进行了几次试探,全都无功而返。
  加上楼烦和马邑方面的情报,也得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突厥人的兵力,总数可能在四十万人。
  新可汗始毕亲自率领二十五万大军隔绝广武,其弟阿史那结社率十万左右的偏师,围困崞县,并负责与燕军的勤王之军对峙。驻扎在崞县西南的原平一带,锁住了燕军北上勤王的咽喉,同时也堵住了楼烦关这条可以通往马邑、楼烦的要道。
  勤王大军想要继续北上,首先就得解决阿史那结社和他麾下的突厥大军。
  以现在燕军的兵力,并不足以完成,只能继续等候来自关中和东都洛阳,以及天下各处的援军主力到达。
  而他的兄弟赵二,则开始频繁的与马邑、楼烦等地的官员交际,收集可能有用的情报。
  左领军大帐内,赵翊命人将自己的甲胄卸了,漏出精壮的上身,然后随手披了一件袍子,看着旁边奋笔疾书的幕僚王君雅和二弟赵炯,接过军士递过来的水碗,一饮而尽。
  “怎么样,这几日可收集道什么有用的情报?”
  赵翊身经数十战,跟皇帝西征打过吐谷浑,东征打过高句丽,平定杨巡之乱,从去年开始有剿灭了数支盘踞运河左右的贼军。
  但他从来没跟突厥人打过交道,现在这仗打的两眼一抹黑。
  赵二放下笔,站起身来挺直了腰杆,活动了一下道:“兄长,这几日我跟王参军多方打探,跟雁门马邑楼烦的几个官员聊了聊,现在收集到的东西可用的不多。”
  “只知道突厥的军队,有三种兵员构成,可汗的亲军附离,也就是狼卫,相当于咱们的精锐战兵,普通牧民称控弦,还有拓羯,多由昭武九姓组成,算是雇佣军,战力不俗,但这次突厥人各兵种的数量,还不清楚。”
  “此外,现在的可汗换人了,是贼酋始毕,名叫阿史那土吉世,原来的启民可汗据说重病不起,应该是快死了。”
  “围困广武的主力,是阿史那土吉世亲自领兵,围困崞县的是偏师,主将是始毕的弟弟,阿史那结社...”
  赵翊闻言之后点了点头,赵二和参军王君雅所掌握的信息,有点用,但是不多。
  “君雅,这几日我跟敌虏交手,其骑兵众多,擅长骑射,你去传令各部多备大盾,以防突厥骑兵的箭雨。”
  “是将军,卑职明白。”
  参军离开之后,赵大才问道:“二郎,你说咱们星夜兼程的赶到雁门郡,圣人是否会授予我全权指挥大军,解围雁门?”
  赵二道:“兄长,此事未必在于圣人,这就要看卫王会不会来勤王了。我听说从梁郡回了长安以后,卫王的身体就一直不好,他要是不来,能跟兄长竞争的只有并州都督宇文涉,冀州都督夏王慕容麾,关中方面卫王即便不来,高阳王也会率军前来,夏王是亲王,高阳王深得陛下信重,兄长能争得过他们?”
  赵大听闻之后,摇了摇头,“那卫王如果率军亲至呢?”
  赵二笑道:“如果卫王亲临,圣人必然会让他老人家来主持大局,卫王做事公允,不在意出身,兄长战功显赫,职位也与宇文都督等人相当,卫王很可能会委任兄长指挥大军,毕竟以他的身体,估计没有精力来亲自操持军务了。”
  赵大闻言笑道:“二郎言之有理,只能寄希望于卫王能来主持大局了。”
  赵二道:“兄长其实也不必忧虑,我军一路疾行,又第一個派遣使者禀告圣人勤王的消息,圣人闻知,必定会记住兄长公忠体国,勤于王事,此战过后,绝少不了封赏。”
  赵大笑了笑:“其实封赏与否,无关紧要,这天下到处是打不完的仗,若是想要封赏何必如此疾行呢。”
  赵二道:“兄长莫非是想借此功劳,谋一州都督军事?”
  “哈哈哈哈,二弟知我,如今天下烽烟边地,中原四战之地,这贼寇丛生,四处劫掠,是灭了一茬又一茬,剿之不尽,若不能统辖州郡,太为掣肘,早晚为寇所败,所以这一趟若是立下大功,便有机会筹谋一番...”
  赵大笑过之后,渐渐收敛笑意正色道。
  赵二闻言心中却暗笑,这兄长说话还真小心,明明就是看乱世将至,想要谋取一州之地以为根基,说的倒是冠冕堂皇。
  在想想这一路行军途中大哥这精湛的演技,谁看了不得称赞一句“大燕忠臣”?自己的火候还不够啊。
  就在兄弟两人筹划之际,有军士在外禀报,说是宇文都督派人来告知,都督雍州军事、高阳王慕容颌到了。
  作为深受皇帝信重的宗室重臣,还是郡王,赵翊自然也不敢托大,立即让人把自己重新披挂好,前去迎接高阳王。
  在营门见到高阳王的时候,赵翊有些吃惊,因为此事的慕容颌比起在邙山之役被洛阳援军解围之时还要狼狈几分,蓬头垢面,风尘仆仆。
  “赵将军,宇文都督,本王听到消息之后就率领三千骑军先行,一路疾驰,总算没来晚...却没想到赵将军在中原,居然如此迅速,真是让我等羞愧啊。”
  赵翊赔笑道:“王爷一路辛苦了。我不过是顾念圣人安危,所以走的快了些。”
  宇文涉闻言笑了笑却没言语,心中却诸多不满却没法明着说出口,毕竟人家路程比你远,还比你快,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慕容颌则是又盛赞了一番,什么勤于王事,护主心切...
  赵翊也是回赞了对方,随后又问了自己最为关心的关中勤王兵马的情况。
  慕容颌的回答,则是让他心情大好。
  “我率领三千铁骑先行,卫王统大军在后,旬日既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