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号”自我的伤害与宝藏
作者:乔丹?彼得森    更新:2024-03-24 15:22
  “特大号”自我的伤害与宝藏


  下面是我的诊断:美国抑郁症的泛滥来自个人主义的兴起以及公共意识的消失。这表示我们有两个出路:第一就是改变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寻求新的平衡点;第二就是找出“特大号”自我的优势。


  “特大号”的自我会有怎样的未来?我认为如果不对个人主义加以限制和规范,它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不仅会毁了我们,也会毁了它自己。一方面,是因为在盛行个人主义的社会通常抑郁症泛滥,而当别的社会看出个人主义会使抑郁症患病率升高10倍时,个人主义自然就会衰微。


  另一方面,是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生命的无意义感。我认为,有意义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你必须依附到一个比自我更宏大的东西上去。你可以依附的东西越宏大,你的生命就越有意义。如果年轻人不再在乎他对国家的责任,也不再是一个大的、紧密的家庭的一份子时,他就很难在生命中找到任何意义。


  换句话说,自我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因此,如果想减少抑郁症和生命的无意义感,我们就一定要放弃一些东西。一个可能性是放弃极端的个人主义,让“特大号”的自我回归原本的自我。另一个比较可怕的可能性是我们投降,交还个人主义带给我们的新自由,放弃个人控制和对个人的关心。


  另外还有两个比较有希望的可能性。它们都是要发掘“特大号”自我的优势:第一个是利用增加公共意识来平衡自我和团体的关系;第二是运用习得性乐观。


  道德慢跑

  “特大号”自我并非一无是处。它可以促使自我取得进步,或许在这个自我改进的过程中,它能让我们认识到自我第一的本位主义虽然在短期内很有利,但长远看来却是有害的。


  这个“特大号”自我所能做的选择中,有一些是相互矛盾的。或许在了解了抑郁症和无意义感会跟随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而来后,我们可以减少对自我舒适与否的重视程度,但仍保持对个人主义重要性的信仰。这样,我们就可以匀出一点空间让自己可以依附到比较宏大的东西上去。


  但即使我们愿意这样做,在美国这个如此个人主义化的社会,对集体的认同与奉献也并不是一说就能做到的。我们还是有太多的自我存在着,因此必须想一个新办法。


  举一个慢跑的例子。很多人都选择将慢跑作为健身运动,每天黎明起,无论天气如何都坚持去运动。慢跑本身实在不能带给我们什么快乐,即使不痛苦,至少也不是舒服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去跑,自找罪受呢?因为它对我们的长远利益有好处。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我们一定会更长寿、更健康、身材更好。我们用每一天的自我牺牲去换取长远的自我利益。一旦能够说服自己缺少运动会让我们赔上健康和幸福,那慢跑就会越来越有吸引力。


  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也是一样。我认为抑郁症来自对自己的过度关怀和对集体的不够关心。缺乏运动和胆固醇过高会危害我们的健康和幸福,同样,过度关心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对集体没有认同感与奉献心也会带来危机——抑郁、不健康、生活无意义。


  为了自身的利益,我们应该怎样来减少自我的分量而增加集体的重要性呢?答案就是道德慢跑。


  对现在的人来说,花时间、金钱让自己出头、拿第一是很自然的事,但要将这些用到别人身上以实现团体的幸福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在一个世纪前,星期天是用来休息和与家人聚在一起大吃一顿的,但现在我们相信这样做对身体不好,所以放弃了一家人团聚、吃喝的乐趣,而是在星期天进行运动和节食。


  我们该如何摆脱自私的习惯呢?运动——不是身体上的,而是道德上的,它可能是抵抗抑郁症的良药。看看下面哪一项比较适合你。


  · 把去年退税金额的5%作为慈善基金捐赠出去。不要通过基金会或慈善机构,而要亲自把这笔钱发放出去。你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慈善领域,登个广告说你有若干美元要捐献,请符合条件的人前来申请。你要亲自面谈,把钱捐出去,并确定这笔钱能用到你想的地方。


  · 放弃一些享乐行为,例如一星期下一次馆子、每个星期二的晚上租录影带来看、周末去打猎、下班回家打游戏或周末去逛街等。把这个时间(相当于一星期有一个晚上)用于从事一件对团体、社区有利的活动,如帮助志愿者做晚饭给流浪者吃、帮助社区小学做公益宣传、拜访艾滋病患者、清扫街道、为母校募款等。


  · 当乞丐向你乞讨时,不要塞钱给他就完事。停下来,跟他聊聊。如果你认为他会好好利用你给他的钱,那再给他钱(但一次不要超过5美元)。常常去那些乞丐聚集的地方,跟他们聊天,把钱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一个星期花3个小时做这件事。


  · 当你在报刊上读到某个令你感动的英雄事迹或好人好事时,写信给那个人。写信去鼓励那些值得你尊敬的人,指责、提醒那些有不良行为的人或组织。一个星期花3个小时来写这种信,揭恶扬善。这种信要慢慢地构思才会写得好、写得动人,有说服力。把它当作你的业务报告那样谨慎小心地来写。


  · 教导你的孩子如何施舍。叫他们把零用钱的1/4留下来准备捐出去,让他们去找值得捐款的人或事情。


  你不一定要因为大公无私才去做这些事,你可以因为这样做对你自己好而去做。或许有人会说,跟这些团体接触会让你更抑郁。如果是为了逃避抑郁,你应该去跟那些度假胜地的有钱人混在一起,而不应该去收容所看那些比你更可怜的人。不可否认,一定有人会因此而沮丧,但奇怪的是,看到别人在受苦会使你悲伤,但这种悲伤不是抑郁症的那种没有指望的、永恒的悲伤。这种悲伤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悲伤。许多有经验的志愿者都发现,他们反而从这些工作中发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跟那些垂死的患者接触反而点燃了他们生命的火花。他们为这些不幸的人感到难过,但他们不抑郁。


  如果你为社区、为团体服务得够久,你就会找到生命的意义,你会发现你越来越不容易抑郁,也变得不容易感冒,越来越喜欢参加团体的活动而不是关起门来“独乐”。更重要的是,你心灵中那块空虚的部分会被填得满满的,那种被个人主义所滋养的无意义感会逐渐消失。在这个时代,这样做的选择权绝对在你自己手中。


  学会乐观

  开发“特大号”自我的优势的另一个方法就是运用习得性乐观。我们前面已经讲得很清楚,抑郁症是如何跟随一个对失败或失落的悲观想法而进入你心田的。学习如何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失意是击退抑郁症最好的武器。学会了它,你将终生受用不尽,它可以帮助你获得更高的成就,拥有更健康的身体。


  一个把抑郁症看成基因问题的社会,会使我们对改变悲观的想法无能为力。一个不重视自我的社会,是不会对自我有什么想法感兴趣的。但当一个社会以自我为中心在运转时,就如同我们现在的这个社会,自我的想法和这种想法所引发的行为后果已经成了科学研究的题目。


  我希望我女儿这一代人会把抑郁症看成思想的衍生物。更重要的是,他们会认为我们的思想是可以改变的。“特大号”自我最大的防御工事就是自我认为它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想法的,而这种想法、信心使得改变得以发生。


  我并不认为单靠习得性乐观就足以抵挡整个社会的抑郁症潮流,乐观只有跟智慧结合在一起时才有用,它单独存在时没有任何意义。乐观是帮助一个人达到他所设定的目标的工具,乐观是否有意义取决于目标的选择。当乐观与社会奉献相结合时,抑郁症的泛滥和生命的无意义感才会被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