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问题是一切分崩离析的前兆
作者:乔丹?彼得森    更新:2024-03-23 23:35
  忽视问题是一切分崩离析的前兆

  当突如其来的灾难发生后,世界变成了什么样?还有什么依然矗立?废墟中会出现怎样的可怕怪兽?身陷动荡社会局势中的我们能看到什么?当我们无法理解看见的一切,不知道自己是谁或者在哪里时,我们又会看见什么?我们看不见由有用的工具和人格组成的熟悉而又舒适的世界,甚至看不见在正常时期已经被克服,可以轻易绕过的熟悉障碍。


  重见混乱

  当宜居的秩序分崩离析时,我们看到的是无形的虚空和黑暗的深渊,以及永远潜藏在安全表象之下的混乱。人类在学会感知之后有幸拥有的所有稳定都源于这种混乱。当一切崩塌,我们又重新看见混乱时,这意味着什么呢?


  单词emergency(紧急)和emergence(出现)只有一个字母之差。未知现象一旦从未知领域中突然出现,那么就意味着紧急时刻到来了。就像从沉睡中醒来的地下世界的怪物突然从深渊一跃而起,落在眼前一样。我们在不知道会出现什么、不知道事情来龙去脉的情况下,要如何做好面对紧急情况的准备?我们要如何应对无法预期的灾难?事实是,我们需要放弃那缓慢而笨重的思想,转而依赖我们的身体,因为身体的反应比思想要快得多。


  在混乱之中,人们的感知会暂时消失,于是我们会立即行动起来。经过数亿年演变和检验的反射性反应能够在思想和感知都失灵的危急情况下保护我们,我们的身体会准备好应对所有可能性。4首先我们会僵住,然后身体反射会进一步转化为基于情绪的感知:我们面对的东西可怕吗?有用吗?我们需要与之对抗还是可以忽视?我们还无法做出判断。此时,我们处在十分消耗能量的准备状态,血液中充满了皮质醇和肾上腺素;我们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我们痛苦地意识到之前搭建的完美幻觉已经消失。我们小心翼翼地调动为了这种时刻专门准备的生理和心理资源,并准备好迎接最极端的结果。我们一边将油门踩到底,一边猛踩刹车。我们尖叫、大笑或者哭泣,表现出反感或者恐惧。最后我们开始试图解析混乱。


  因此,那位遭到背叛的妻子在越发混乱的状态下,想要将一切都倾诉给他人,这包括她自己,她的家人、朋友,或者公交车上的陌生人,希望以此来搞清楚真相。抑或她想要后退到沉默当中,通过反复思索达到同样的目的。哪里出了问题?她犯了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这个和她共同生活的人到底是谁?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老天为什么要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她应该如何和这个曾经是她丈夫的陌生人开启对话?怎样复仇才能让愤怒的自己满意?她可以通过勾引谁来报复?她时而愤怒,时而恐惧、痛苦,时而又为自己新获得的自由而兴奋。


  这位妻子的安全感建立在非常不牢固的基石上,就像搭建在沙子上的房子一样。她滑行的冰面太薄,所以她掉进了冰窟窿,在水中窒息。她深受背叛和打击,被自己的愤怒、恐惧和悲伤吞噬。她现在身处可怕的地下世界,因为她走入了现实的深层结构当中,需要重新准备好面对现实,重构对过去和未来的想象,包括自己的情绪和幻想。只有通过这样的深层感知,这位妻子才能重新回到那个熟悉、简单而又舒适的生活中,混乱的可能性才会被重新整理为正常有序的现实。


  “这一切真的是无法预料的吗?”这位妻子在反思中这样问自己和他人。她是否应该为有意忽视那些微妙的危险信号而感到内疚呢?她回忆起刚结婚时和丈夫如胶似漆的感情,也许那样的要求太高了。但是过去半年里两人只有过一次亲昵行为,而且之前好几年时间都是两三个月才亲热一次,这样的情况恐怕没人能够忍受。


  直面问题

  我很喜欢杰克·肯特(Jack Kent)的童话故事《世界上没有龙》(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Dragon)。这个故事从表面上看非常简单,我曾经向多伦多大学的退休校友诵读和解析过其中的内容。故事的主角是个叫比利·比克斯比的小男孩。有一天早上,他发现一条龙坐在自己的床上,那条龙有家猫那么大,而且十分友好。比利告诉了妈妈这件事情,但是妈妈说世界上没有龙。没想到这之后那条龙便开始长大,吃掉了比利所有的早餐,并且很快就占满了整座房子,以至于比利的妈妈为了打扫房间不得不从窗户进出。后来,龙带着房子跑掉了,当比利的爸爸回家时,发现家所在的位置居然成了一块空地。邮差告诉了他房子的去向,于是爸爸追上龙,沿着龙的脖子爬进房子里找到了家人。此时,比利的妈妈依然认为世界上没有龙,但是比利忍无可忍地坚称龙是存在的。那一刻,龙便开始缩小,并且没多久就又回到了家猫大小。最后,所有人都承认了这条龙的存在,于是龙一直维持在最合适的大小。妈妈不明白之前龙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巨大,比利小声说道:“也许它只是想被注意到。”


  也许真的是这样!有很多故事都有类似的情节。混乱在家庭中逐渐显现,不快乐和怨恨一点点堆积,但所有问题都被扫到了地毯下面,被藏在地毯下的龙全部吞食。当大家共同建立的家庭秩序在逐步破败和瓦解时,没有人站出来说话。沟通的前提是承认所有糟糕的情绪,如怨恨、恐惧、孤独、绝望、嫉妒、挫败、仇恨和无聊。片刻的平静很容易维持,但是在比利的家里,以及所有与之类似的家庭里,龙都会悄悄长大。当龙已经大到无法被忽视时,它便会将整个家连根拔起。那时的问题便有可能是出轨,或者是漫长的带来巨大经济和心理消耗的监护权争端。本来可以在多年间逐步解决的问题,在一夜间被集中到了一起。无数被谎言、逃避和辩解所掩藏的问题会像洪水一样爆发出来,淹没一切。可是方舟并不存在,因为即使大家都预感到了洪水的来临,也没人修建方舟。


  永远不要低估忽视问题所带来的破坏性后果。


  也许那对关系破裂的夫妻本可以就他们的亲密关系进行一两次甚至一两百次的交流,也许他们在心理上本应该和他们在生理上一样亲密,也许他们本可以努力找到自己的角色。许多现代家庭以自由解放的名义将传统的劳动分工关系打破,这种打破虽然减少了对人的限制,但也带来了更多的混乱、冲突和不确定性。在逃离了暴虐之后,随之而来的通常不是乐园,而是困惑、空虚又漫无目的的荒漠之旅。


  传统会带来限制,甚至是不舒服和不合理的限制,不过当传统缺失时,人们就只剩下三个选择:被奴役、施行暴政或进行谈判。奴隶只会唯命是从,而且或许还乐意以这样的方式去逃避责任,摆脱生活的复杂性。但这只是临时的解决方案,奴隶的内心仍然会反抗。暴君则只会对奴隶指手画脚,并且以这样的方式来处理生活的复杂性,但这也是暂时的解决方案。暴君会厌倦奴隶,因为奴隶们闷闷不乐的服从太没有挑战性。而谈判则需要双方直接承认龙的存在,但这样的现实是很难面对的,即使是在龙还没有大到可以吞下屠龙勇士的时候。


  也许这对夫妻本可以更精确地选择他们理想的存在方式,这样就可以共同阻止混乱洪水的肆虐。也许他们本可以这么做,而不是用取悦、懒惰和懦弱的方式说:“算了,不值得为了这件事闹矛盾。”婚姻中很少有什么事情是小到不值得争吵的。你们两个人被持续一生的誓言捆绑在一起,而那个誓言的意义正在于让你极为认真地对待婚姻。你真的希望自己日复一日地被琐碎的烦恼所折磨吗?

  也许你觉得自己可以忍受,忍受确实是必要的,因为你无法做到真正的宽容。如果你告诉伴侣他的笑声听上去越来越像钉子划过黑板的声音,那么对方也一定会非常认真地诅咒你。也许这是你的错,你应该成熟一点,学会适时保持沉默。但是在社交场合向别人抱怨也会伤害伴侣的形象,所以你最好还是选择直面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一场以和平为目标的争吵才能揭示真相。如果你一味保持沉默,并因此觉得自己是个善良、和平又耐心的人,那么这样的想法不光大错特错,还会让地毯下藏着的龙长得更大一些。


  也许直接探讨亲密关系中的不满是对关系最及时的补救方式,虽然这种补救进行起来并不容易。也许妻子私底下抗拒亲密,是因为她对亲昵行为有着深深的矛盾情绪,而且天知道这种矛盾是怎么来的;也许丈夫是个糟糕又自私的爱人,也许他们俩都是。以争吵为代价来搞清楚这样的问题难道不值得吗?这毕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为此坚持进行两个月痛苦而坦诚的对话是值得的。当然,这种对话的目标既不应该是互相伤害,也不应该是争强好胜,因为那样不但得不到真相,还会引发全面战争。


  也许问题不是出在亲昵行为上。也许夫妻之间的所有对话都已退化成了无聊的日常,缺乏共同的冒险也使他们的关系越发乏味。也许这种一天天的退化要比努力维持活力来得更加容易。缺乏关注的生物会死亡,生命的存在离不开精心呵护。


  没有人可以找到完美到不用维护关系的伴侣,就算找到了,对方也会因为你的不完美而离开你。真相是,你需要的是一个和你一样不完美的人。


  也许出轨的丈夫是个极端幼稚和自私的人,他自私的一面在关系里占了上风,而妻子并没有花足够的力气来平衡两人的关系。也许妻子并不认同丈夫对孩子的管教方式,所以她彻底不让丈夫参与对孩子的抚养,而丈夫刚好也就此逃避了烦人的管教责任。与此同时,孩子心中的怨恨也在不断累积,因为他始终活在母亲的满腹怨言和父亲的疏远冷漠中。一家人在痛苦的氛围中相处,所有被忽视的冲突都让夫妻双方将对彼此的怨恨通过一举一动默默地发泄出来。也许是这些未曾表露的问题接下来破坏了承载婚姻的关系网络,使尊重逐渐变成了蔑视,爱逐渐变成了恨,而没人愿意面对这些变化。


  一切只有被表达和澄清之后,才能变得清晰可见。


  也许夫妻双方都不愿真的看清一切,也许他们是有意将问题隐藏在迷雾中的,甚至这迷雾就是他们创造的,专门用来遮掩那些他们不愿意看见的东西。当妻子从爱人变成保姆时,她究竟得到了什么?亲密关系的消失对她来说也许反而是一种解脱?当丈夫不愿沟通时,也许向邻居或者自己的母亲抱怨是一件很有好处的事情?也许妻子甚至还偷偷地想过抱怨带来的满足感比任何完美的婚姻能带来的都要多?做一个老练娴熟的受害者带来的愉悦感恐怕是任何事情都无法相比的。“她是个圣人,但嫁给了一个糟糕的男人。她理应获得更好的婚姻。”即使是无意识的选择,带着这样的信念生活还是很有满足感的。也许她从未喜欢过自己的丈夫,也许她从未喜欢过男性。也许这都是她母亲或者外婆的错,她只是在无意识地犯着她们曾经的错误。也许她只是在报复她的父亲、兄弟或者社会。


  丈夫又能从亲密关系的消失中得到什么呢?他是否将这件事视为自我牺牲,并通过向朋友抱怨来获得认可?他是否以此为借口来寻找情人?他是否借此合理化自己对女性的怨恨,因为在结婚之前他曾被许多女性拒绝过?也许当他不需要再考虑魅力的问题时,就可以放任自己变胖变懒?


  关于这类问题的一个可怕真相是,导致婚姻失败的原因如果被有意忽视,一直得不到处理和解决,那么就可能发酵成为困扰夫妻双方一生的问题。想得到这样的结果,我们只要不做任何事情就行了。不要注意、不要反应、不要关注、不要讨论、不要思考、不要负责、不要面对混乱并且将其转化为秩序。你只需要天真而又幼稚地等待,混乱就会崛起并且吞噬一切。


  为什么逃避明明会毁掉未来,我们却还要这样做呢?因为在所有分歧和错误之下,隐藏着一个可怕的怪兽。也许你在逃避的那场争吵会使你们的关系走向终点,而关系终结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你是个糟糕的人。通过争吵来解决关系中的问题的前提是,你要敢于面对潜在的混乱和黑暗。混乱来自生命中关系的脆弱性,黑暗则意味着你和伴侣的懒惰和恶意会毁掉一切。这样的事实足以令人逃避,但是逃避并不管用。


  为什么我们要允许生活因为糊里糊涂而陷入停滞与黑暗呢?如果你并不清楚自己是谁,那确实可以躲藏在疑惑当中,认为自己也许不是个糟糕、粗心、没有价值的人。只要你拒绝思考,就不用面对答案,这是个很诱人的做法。但是,逃避并不会让你不想知道的事情自行消失。你的缺点也许本来没有那么多,但是因为你不了解自己,所以你现在需要担心更多缺陷与不足的存在。


  既然对现实的了解可以带来掌控感,或者至少可以让你保持诚实的姿态,那么为什么还要拒绝了解呢?万一真的像哈姆雷特所说,“丹麦将有恶事发生”呢?这时候,也许对问题视而不见,活在无知当中会更轻松,但如果你面对的恶龙真的存在怎么办?在不断累积的麻烦面前撤退或放弃抵抗,让灾难在阴影中生长,而你则丢失自尊,因为恐惧而越来越缩手缩脚,这真的是个好的选择吗?此时,你应该做的其实是准备好利剑,直面黑暗,冲进洞穴抓住龙的胡子。也许你会受伤,毕竟生活本来就是痛苦的,但你的伤不一定致命。


  如果你一直拖延到麻烦找上门来,那么事情肯定会对你不利。


  你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会在你准备最不充分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发生;你最怕遭遇的东西也会在你最弱、它最强的时候现身,而你终将被打败。


  为什么我们要拒绝通过分析问题来得到解决方案?因为分析意味着承认问题的存在,弄清自己想要什么之后,我们会因为欲求不满而感到痛苦。但是,你可以从这痛苦当中有所收获,更好地面对未来。如果不这么做,那么替代一时痛苦的将会是由绝望和困惑造成的持续隐痛,以及坐看时光流逝的无力感。


  拒绝分析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不去定义成功,也就不用定义失败。这样当你失败的时候就不会注意到失败,也就不会痛苦了。但是,自我欺骗没有这么容易,你会一直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失望和蔑视,也会越来越愤世嫉俗。


  如果遭受背叛的妻子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决定面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问题,那么会发生什么?她虽然一直在逃避,也越发困惑和脆弱,但还是依然选择去彻底解决这个烂摊子。为了振作、逃离和重生,那位妻子有可能需要倾其所有,看清被自己用无知和虚伪的和平掩盖起来的现实,将个人悲剧的细节和存在的总体痛苦区分开来。世界并没有完全崩塌,只是有些特定部分崩塌了,如某些虚伪的信念或者行为。具体是哪些部分?她应该如何重建?又该如何在未来做得更好?要重建自己的世界,这位妻子必须搞清楚这些问题,而问题的解答则需要精确的思想和语言。当然也许她现在已经精疲力竭,无法再做到言词精确了,也许让一切停留在迷雾当中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妻子早点关注出现的问题,勇敢且诚实地表达自己,事情也许还不至于这么糟糕。要是她在夫妻生活刚开始出现问题时就精确地表达自己的不满,会有什么结果?要是问题并没有像她想的那样困难,并且她也选择了直面问题呢?如果她坦率而又谨慎地看待丈夫对她所做的家务劳动的轻视呢?她会发现自己对父亲和社会的怨恨吗?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她能够变得坚强吗?她会愿意直面困难,造福自己、家庭和社会吗?如果这位妻子一直冒着冲突的风险,坦诚地维护长期的真实与和平呢?如果她对问题没有忽视、忍耐或者一笑而过,而是将关系的每一次波动都视为婚姻急需关注的证据呢?也许她和丈夫都会有所不同,他们的婚姻会更加完整,他们的身心会更加年轻,他们的家也会搭建在岩石而非沙土之上。


  当一切陷入混乱时,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来创造结构,重建秩序。


  如果我们仔细而又精确地表达和沟通,就能厘清问题,让一切归位,成功设定新的目标。如果我们通过商讨达成共识,就能一同实现这个目标。但如果我们的表达草率又缺乏精准性,那么问题和目标就会一直模糊不清,不确定性的迷雾不会散去,即使商讨沟通也无法解决任何问题。